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781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ogoboyz

2015-01-09 22:11:37

螢幕背後的黑暗可能遠超你想像


     約翰.杜邦(John Eleuthère du Pont,1938--2010)出身美國那個富有的杜邦家族(杜邦集團就是他們的)。他的父親在他2歲時就拋棄了妻子和孩子另尋新歡,杜邦和他的幾個哥哥姐姐由作風強悍的母親在家族所有的、位於費城郊外的Foxcathcher農莊獨自撫育成人。幾個哥哥姐姐成人離家後,他和母親在這個農莊裡相依為命,一直到母親於1988年以91歲高齡去世。和有錢人家子弟一樣,他自小興趣廣泛,喜歡集郵、收集動植物標本、熱衷運動等。36歲的時候他從賓夕法尼亞洲的Villanova大學得到一個自然科學博士學位,出版過幾本關於鳥類的書,並出資創建了德拉瓦州自然博物館。富有的家族財富讓他成年後為人表現慷慨大方,除了創辦博物館,他還捐錢給學校,為當地警察出資購買防彈背心,讓警察在其私人領地進行射擊訓練,資助體育組織、在農莊興建體育設施無償供養一批從事游泳、摔跤、鐵人項目的運動員等等,他似乎想通過這一切去掩蓋因缺少父愛的童年和始終處於弱勢一方的母子關係給他在人格和精神上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事實上週圍的人對他精神上的不穩定早有所覺察,但他那麼有錢又如此大方,人們還能說什麼呢,頂多就是一個古怪的有錢人而已。用當下國人的流行話語說,有錢就是任性啊。「我能感到他並不快樂,他試圖用金錢換取快樂和人們的尊重。」摔跤手Bruce Baumgartner後來對前來採訪的《紐約時報》記者說。

    在約翰.杜邦的中學同學記憶里,他是個害羞內閉的少年,從沒有女朋友,一貫逃避學校舞會。不過在45歲的時候,他還是和一個比自己年輕15歲的臨床女醫師Gale Wenk結婚了。但這段婚姻僅持續了幾個月,新婚妻子就被丈夫令人髮指的怪異舉止嚇跑了,她後來起訴了自己的丈夫,自稱遭受到了來自杜邦的人身威脅,要求離婚和賠償,訴訟以庭外和解告終。母親1988年的去世對杜邦是一個沉重打擊,他的人生軌跡朝著另一個方向不可遏止地滑落。他開始酗酒,情緒和舉止更不穩定,整日佩戴武器,懷疑人們背著他搞陰謀陷他於不義。1996年1月26日,悲劇終於發生,杜邦在眾目睽睽下槍殺了其多年好友、37歲的奧運摔跤冠軍Dave Schultz。杜邦被判定成立三級謀殺並被判處30年監禁。2010年12月他病死於監獄,終年72歲。他始終沒有交代自己槍殺Dave Schultz的真實動機。

    導演Bennett Miller的新片「Foxcatcher」(《狐狸獵手》)將這起發生在十幾年前的兇殺案重新帶回人們視野。這部從2006年就開始籌劃的影片是試圖為上述不解之謎尋找真相的一次有益的努力。但顯然,影片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對事實的還原也是破碎的,不完整的。

  摔跤作為一項起源於古希臘的體育運動,因為運動員在比賽中需要有大量的肌膚接觸,從誕生之日起就幪上了一層極為濃厚的同性戀色彩。1969年根據D.H.勞倫斯的同名小說拍攝的影片《women in love》就因為在螢幕上呈現極富同性戀意味的兩個裸男的摔跤場面而引發軒然大波。我曾說過芭蕾、時裝、空乘等行業是同志扎堆的地方,那麼在體育界,摔跤毫無疑問是同志聚集的「重災區」。這項歷史悠久、在首屆現代奧運會上就被列入比賽項目的運動,卻意外地於去年2月份被國際奧委會逐出2020年奧運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反覆,2016年的巴西奧運會將是摔跤在奧運會史上的謝幕演出。國際奧委會沒有給出為何驅逐摔跤項目的原因,但有好事者說就是摔跤屆太多的同性醜聞招致了自身的覆滅(延伸閱讀:採訪同志摔跤教練)。

 約翰.杜邦自1985年開始就資助摔跤運動,他在自己的Foxcatcher農莊興建了相關的訓練設施,無償給有志於摔跤的運動員使用,而他從中獲得的唯一回報就是得到和運動員們摔跤的機會,儘管他都已經年近50。1988年他雇用了Dave Schultz作為教練,兩人的關係非常親密,杜邦還邀請Dave Schultz和妻子孩子一起住在自己的農莊裡。在來Foxcatcher訓練的摔跤運動員圈子裡,約翰.杜邦是同性戀並不是什麼秘密,大家都知道他好那口,但因為他是財大氣粗的贊助人又不好予以點破,只是心知肚明而已。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1988年Villanova大學的一名摔跤手就曾起訴杜邦性騷擾,這起官司以庭外和解告終。為了避免杜邦的騷擾,運動員們儘量結伴訓練,避免給杜邦與自己獨處的機會。「我覺得摔跤界像妓女一樣把自己給出賣了,」Glenn Goodman,一名於1987至1992年期間在Foxcatcher訓練的摔跤手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我們並非不清楚他在幹什麼,我們一直都知道,但因為他在這上頭砸了很多錢,很多人就選擇睜眼閉眼,無動於衷。」

    Foxcatcher這部片子1小時03分那裡,以最直白的方式點破了杜邦和馬克之間的曖昧關係,如果你連這都看不出來,只能說明你的gaydar太low了。

    影片與現實最大的一點不同是把大衛被槍殺的時間隱去了,如果你對事實真相一無所知,就會以為大衛在馬克離開農場後緊接著就被杜邦槍殺。事實上是(根據影片交待)馬克88年奧運失利後就離開了農場,大衛96年被殺,之間隔了8年。馬克離開農場後投身職業摔跤,也取得了輝煌戰績。

   影片交待馬克一開始是力邀大衛加盟杜邦的,後來當知道杜邦總算把大衛請來了,卻表現出冷漠、不快的情緒。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轉變?我更願意相信,他們三人之間是個基情三角關係。(blog.sina.com.cn/gogoboyz)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