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神劍闖江湖3–傳說的最終篇--RUROUNI KENSHIN – The Legend Ends

浪客剑心传说的完结篇/浪客剑心传说落幕篇(港)/

7.6 / 7,009人    134分鐘

導演: 大友啟史
編劇: 藤井清美
演員: 佐藤健 武井咲 蒼井優 福山雅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路西法爾

2015-01-12 07:55:45

志志雄與劍心:虛無二種


      明治十一年,浪人瀨田宗次郎謀刺大久保利通於曲町清水谷,揭開了以前維新派武士志志雄真實為首的叛亂行動的序幕。叛軍動用了先進的鐵甲艦企圖炮轟東京,明治政府驚恐萬狀。不過在浪人緋村劍心以下數人的幫助下,警察和內衛部隊旋即將叛亂撲滅。亂軍首領志志雄真實在激戰中急病身亡,此次叛亂未被載入明治正史。
      看過《浪客劍心》很容易產生這樣一種印象:安詳的明治是動盪的幕末的反面,激烈的維新戰爭後文明開化、置產興業,除了志志雄一夥不逞之徒外,沒人願意打破來之不易的和平寧靜。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整個明治時代陰謀政變、武士叛亂、農民起義和民權運動此起彼伏,大者如一年前剛剛結束的西南戰爭,戰死者過萬。不太出名的如明治十七年的「佚父事件」,明治三十三年的「川俁事件」也同樣釀成了流血衝突。更不要說日本接連入侵朝鮮、中國及同俄國進行的爭霸戰爭——所有這些並不是舊時代的遺產,而是剛剛從血泊中站起來的新時代所孕育的。
      武士刀或許被廢止了,但是生於新時代也絕不會缺少揮劍的理由。
      不過志志雄對於揮劍的態度卻非常草率:他嘯聚了一群因維新而失意的手下,構起了叛亂的合理性基礎。然而志志雄本人卻並不擅長用崇高的說詞來掩飾真實目的——這本是政治領袖的基本技能。每次登場他都要赤裸裸地鼓吹一番「強者生,弱者死」的優勝劣汰理論,不知道宗次郎、安慈和由美這些出身社會邊緣,隨侍左右的人每天聽到這番虛無主義言論能獲得多少安慰——這聽起來更像是傳銷頭目在鼓勵投機。志志雄實際上在說:停止什麼是對與錯的思考,閉上嘴跟我來,讓閻王爺來驗證對錯。也許是被維新同志背叛的慘痛經歷塑造了志志雄憤世嫉俗的性格,使他不屑於任何政治宣傳,以混世魔王面目出現,在我看來這種幼稚的行徑純屬自挖牆腳。
      和月伸宏大概是要把志志雄設定成日本的第一個軍國主義者,漫畫第十七卷的末尾,作者明確把日本的「暴走」歸咎於「弱肉強食」理論的氾濫。的確,軍國主義者通常是虛無論的,除了強力之外什麼都不能令其滿足。不過成功的軍國主義從來不會把這種虛無直白地表露出來。明治二十七年,當甲午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與志志雄同代的福澤諭吉在《日本臣民之覺悟》中寫道:「我輩之目的唯在於戰勝耳。……無論內部有何不平與不合情理,皆無暇顧及。」全不似他在明治初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論調。懂得用崇高的使命來掩蓋權力崇拜的空虛才是合格的軍國主義者,就憑這覺悟上的差距,志志雄活八輩子也別想把頭像印在萬元大鈔上。
      志志雄是劍心的影子。經歷過幕末的腥風血雨,劍心封劍十年誓不殺人。與志志雄相仿,劍心也不再信任政治,面對理想煙消雲散的現實,他轉而在與政治無關的日常中尋找幸福,而且無人能指責他無視公義——儘管他的確拒絕過山縣有朋的邀請,在國家有難時卻從沒置身事外。他身上的虛無主義是以一種不同於志志雄的溫情脈脈的方式發作的。
      手持逆刃、恪守不殺誓言的劍心的確非常完美,可也談不上生動,一舉一動正確得像機器人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特別懷念《追憶篇》裡的劍心:劊子手拔刀齋對人類有罪的本性有著更深的理解,緋村劍心則無時無刻不在壓抑自己。他那些冠冕堂皇的不殺誓言總是說給自己聽的。或許他溫柔,卻談不上寬恕,因為他無法理解惡在人性中的價值,他最無法理解的就是自己在幕末殺了那多人,究竟是為了什麼。
      切除了內心裡惡的那部份後,劍心不再犯錯,也不再成長——他的傷口不再癒合,他的容貌不再變化,連他的身高都不再長高……甚至他和周圍的人都開始擔心他的衰退。如果不破殺戒,他似乎怎麼也恢復不了拔刀齋時期的功力。
      為了打敗志志雄,劍心向比古清十郎求教飛天御劍流的終極奧義。師傅傳授給他的與其說是「九頭龍閃」的絕技不如是「為了所愛的人竭盡全力也要活下去」的箴言。對劍心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心理暗示,雖然並沒有明示殺人的意義,卻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他生死相搏時的負罪感。可以說,是靠這個暗示,劍心才戰勝了自己的影子。
      作為《浪客劍心》終章,《人誅篇》最大的敗筆就是沒能解釋清楚罪的問題,贖罪也好,為了愛人而活也好,微末的日常幸福也好,聽起來總像是在矯飾。《星霜篇》安排了一個無解的苦命鴛鴦結局,也不算完整。
      不是因為揮劍、殺人、政治、革命才使人變得有罪,而是因為人類本來就有罪,才去揮劍、殺人、從政、革命。
      以暴制暴,雖是作惡,卻也是必要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