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飛揚

2015-01-12 11:50:47

亡命的父親與垮掉的兒子


《亡命地中海》將故事設置在1962年的地中海,致敬希區柯克,從中年中產階級男子與金髮女郎的婚姻危機切入,以「第三者」(第三個人)存活結束全片。似乎平淡無奇,實則暗流洶湧,尤其影片中的年代感營造、歷史背景隻言片語的拼湊以及兩代人(血統和精神上的父子張力)的情感糾葛、明爭暗鬥,都劍指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中兩代人的緊張、尷尬、迷惘和無感的關係。

影片伊始,奧斯卡·伊薩克則飾演的導遊萊達爾收到美國紐澤西州家鄉父親去世的信件,繼而看到了維果·莫特森飾演的切斯特,並向迷戀他的女孩稱,「這個人長得像我的父親」。據萊達爾介紹,他是耶魯大學經濟系畢業的,而父親是哈佛大學考古系的教授,而切斯特就此質疑一個美國頂尖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大學生來到希臘做導遊,而且他夥同當地商販騙取遊客錢財,也著實可疑。如果我們留心字幕「1962年」的提示,或許恍然大悟。

從萊達爾的年齡看,應該是美國二戰後嬰兒潮前後生人(更可能是二戰開始前出生)。之所以提及二戰,是因為切斯特與刺殺他的私家偵探都一再表明白己軍人的身份,而且在諾曼第、巴黎等地的經歷。由此看來,二人確實屬於兩代人。嬰兒潮一代人從物質上來說遇到了美國曆史最幸福的時刻,然而也成了後來被指責的「垮掉的一代」,他們學披頭士樂隊留著長髮,念著金斯堡的詩句,讀著凱魯亞克的小說,濫交朋友,吸食著大麻葉或者服用LSD迷幻藥,嘴裡還哼唱著鮑勃·迪倫的歌曲——「媽媽,我不知道為啥生活」。這樣,我們或許能理解,這樣的美國年輕人這樣的作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八十年代末期的那場風波也是中國的「二戰」,從此之後中國人告別了理想主義徹底擁抱金錢和慾望,中國90後雖然從人口占比上講不如美國嬰兒潮,然而從物質享受和精神向度來看,還是有著幾分相似,不過最大的問題是中國90後是被標籤而不如垮掉的一代是主動獻身。生於瓜地馬拉的奧斯卡·伊薩克,雖然出道甚久,但直到2014年由科恩兄弟指導的電影《醉鄉民謠》才讓他在電影界聲名大噪,其內斂的表演、頹喪的氣質,完全詮釋出了美國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特質。

影片中切斯特與妻子科萊特(克斯汀·鄧斯特飾演)看似光鮮亮麗的一對夫婦,週遊歐洲,揮金如土,然則背後的不堪的歷史,和不光彩的過往。詐騙、背叛、不義之財,與地中海原始的、古典的、唯美的景色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對夫婦來自美國,而此時的美國大地上正發生著什麼呢?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展示了人類藉助宇宙飛船進行的環地球飛行的太空壯舉,預言人類將在21世紀向火星邁進,進而征服整個外太空,會徽圖形是一個被稱為「太空之針」的陽性象徵物,內置地球圖形與「21世紀」的字樣,何等的意氣風發。然而,與此同時,古巴飛彈危機、種族學生運動鬧得人心惶惶,而且同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誌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一路一帶」也可以看做是中國通過經濟方式開始實質性接入全球事務。

切斯特夫婦即是1960年代美國的象徵,當然是二戰一代美國人的代表,中國也有無數的既得利益者,其中有正在台上的也有無數失勢的。切斯特幫助幫派投資、洗錢正是當時國家動盪、經濟亂象的指涉。由「垮掉的一代」的兒子萊達爾一點點揭開父親一代的醜惡、傷疤與罪惡,並最終親手埋葬了「父親」。在機場,他向警察解釋他與切斯特二人是父子關係,二人影片中亦敵亦友、惺惺相惜、若即若離、宛若父子的複雜關係縈繞不清。老騙子對小騙子說「我讓你失望了」,辜負的是時代,小騙子也覺得自己讓父親失望了。再次說回到影片伊始的信件,萊達爾沒能參加父親的葬禮,有一些感傷。而在影片最後萊達爾把切斯特當做一位父親對待,其實彌補了缺席葬禮的遺憾。

《亡命地中海》並不是一部燒腦的、驚悚的、恐怖的懸疑片,然而卻是一部用心的、有意的、迷人的社會世相片。誰能相信這是導演霍辛·阿米尼的處女作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