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控制--Gone Girl

消失的爱人/失踪的女孩/失踪女孩

8.1 / 1,072,593人    149分鐘

導演: 大衛芬奇
編劇: 吉莉安弗琳
演員: 班艾佛列克 羅莎蒙派克 尼爾派屈克哈里斯 泰勒派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15-01-13 06:32:57

無處可逃


大衛·芬奇的電影向來不是特別讓人舒適的,大都充滿了陰暗的調調,就是《班傑明·巴頓奇事》這樣的溫情電影也是一種傷感味道瀰漫,哪怕《社交網路》這樣關於網際網路英雄背景的電影他挖掘的也是人小陰謀大的人性陰暗面。這不,在其2014年廣受好評的新作《消失的愛人》中,他又從平常生活中以極端的事件,把個人、婚姻、媒體、社會等陰暗面挖了個遍,在保持抓人劇情的同時,也給人留下不寒而慄的餘味。

儘管作為改編作品,原著的構思和故事往往先讓影片有了好底子,但是我們看過太多把好作品拍成渣的例子,大衛·芬奇本片很成功的地方就是,原著如何我沒看過不知道,就是這個故事確實夠離奇,懸念夠強,故事本身足以讓人看下去。其實這符合導演不是非常規故事懶得拍的傳統,啥按照火線追緝令殺人的瘋子,雙重人格的反社會分子,連環殺手幾十年未破的案子,逆生長的奇人,叛逆駭客少女,這次是個有些反社會神經質的老婆。芬奇本片的節奏把握極佳,基本可以達到把觀眾牽著走的地步,哪怕你已經隱隱猜到可能的走向,但是還是心甘情願跟著芬奇節奏進行多次劇情反轉。所以,其實這是一部無所謂劇透的電影,你就是之前聽聞了故事大概,但是並不會對影片的欣賞減損多少,種種細節、氛圍、精神的挖掘才是影片最大亮點。

從男主媳婦突然丟了開始,影片總總細節就已經讓觀眾開始隨著辦案人員懷疑到丈夫頭上,當丈夫疑點越來越多的時候,一些新的疑點又讓這個故事看起來沒這麼簡單,然後索性揭開謎底,原來陰謀的真相竟然是那樣。接下來似乎懸疑成份沒有了,但是且慢,故事的走向戲劇性又一波三折,以致於在富家子弟躺槍而死,苦臉丈夫只能隨波逐流的無奈中結束,一個很大衛·芬奇的結尾。導演隨著故事實際上給觀眾也提出了總總思維上的悖論,即裡面到底誰是壞人?誰咎由自取?誰遭了報應?丈夫在影片前半段一副活該的樣子,無視妻子、懶惰、外遇,被折騰一番顯得活該,但是緊接著,劇情一轉,妻子似乎也不是那麼可憐,觀眾突然發現,自己對丈夫的印像是由妻子的筆記本的描述決定的,而當妻子的「真面目」被慢慢展示後,丈夫又顯得有些可憐,更何況還有個苦逼富二代冤啊,但是他明顯有些趁人之危的暗示,有讓他顯得有些找死,一切的一切充滿了宿命感。

《消失的愛人》很容易讓人定位成一部展示婚姻陰暗面的電影,讓人俗套的高呼一聲「臥槽啊,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哇!」。但是影片表現的東西沒那麼簡單,婚姻可能是愛情的墳墓,但是並不是人生的墳墓啊,如果兩口子過不下去,吵吵鬧鬧,那就不過了,埋葬愛情,該咋地咋地。但是,本片更大的視角在於它表現的是個體在輿論壓力、社會氛圍下的無力,身不由己的被要挾著去過社會主流價值觀設定的人生。其實,當觀眾在故事前面,隨著妻子「日記」的單方描述對丈夫產生一個咎由自取的素描時,就已經進入了導演的社會輿論實驗,觀眾自然的被代入成為了片中對丈夫施加壓力的一份子,說白了,你如果是片中的大眾,你也會對其口誅筆伐,而非看完整部電影后多少感覺丈夫有點兒冤。這點上,不得不說這個故事比陳凱歌那部故事還不錯的《搜索》高明,在那部電影中,一上來就讓觀眾知道片中被呈現到網上的事是曲解的,頂多讓人產生「這和網上很多事多麼像啊」的認同感,而非《消失的愛人》中的更深的代入感。正是在這種代入感下,我們得以「近距離」感受這場社會輿論對一個家庭的衝擊,片中的妻子以一種嫻熟的手法直接和間接操控著輿論,從社區到社會,我們看到丈夫被步步緊逼。丈夫的反抗顯得有這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味道,一種另類的為自己洗脫冤屈的過程,他孤獨地反抗,幫助他的只有最親的妹妹,和最無關的律師,一個是個人血緣關係的最後希望,一個是法制社會最後的理性代表,看上去,他即將成功,甚至導演了輿論上的絕地反擊。但是,大團圓重來不是芬奇的心頭好,結局再次反轉,他取得了一個似乎短期「慘勝」,長期看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結果,結局顯得突然,更是宿命,一如我們網路上看到的那麼多曾經激起沸沸揚揚議論的新聞事件,圍觀者一副關注事件中心人命運的姿態盡情消費他人的痛苦,喧囂過後,此中甘苦依然只有身處其中的人自己嘴嚼,而大眾繼續心懷道德上的優越感去撲向下一個事件,並試圖講起脅迫向主流價值觀希望的方向。

《消失的愛人》有個好本子,也有好表演,片中扮演妻子的羅莎曼德·派克之前並不出名,個人對她印象還在《巴尼的人生》中的角色。在本片中,妻子時而顯得堅強,時而顯得脆弱,時而顯得狡黠,時而顯得陰險,總之一個生活中的「演員」形像被羅莎曼德表現的非常生動傳神,她已經憑藉本片入選金球獎最佳女主提名,我們有理由相信,奧斯卡的提名她也是大大有希望的。導演可進中生代前十,演戲可入中生代倒數前十的金酸梅名宿本·阿弗萊克在本片的表演上,起碼處於個人平均水平之上,他過去演員生涯廣受詬病的一大問題就是,選片老失手,演戲大眾臉加大眾表情,可是這次選片靠譜,大眾表情正適合片中角色啊,他把丈夫的無辜感表現的很到位,那手足無措,那小眼神,引人同情。周邊角色也特點鮮明,特別幾個符號化的角色感覺設定到表演都有意誇張,但是讓你感覺很真實,反倒烘託了故事的戲劇化效果,比如女主持、律師、記者們。


《消失的愛人》與愛情婚姻的困局有關,也與社會輿論的困局有關,有人說婚姻是圍城,好像你本可以選擇不進來,可是出了圍城又如何,外面還有輿論的圍城將你緊緊包裹,何去何從?大衛·芬奇給了標誌性的一個芬奇式結尾,一如《搏擊俱樂部》結尾表現的一種世界開始坍塌的感覺,把接下來的劇情留給觀眾在腦中擴展,也帶你去選擇自己在類似場景下願意扮演的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