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鳥人--Birdman

鸟人/飞鸟侠(港)/无知的意外之美

7.7 / 666,894人    119分鐘

導演: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編劇: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演員: 米高基頓 艾瑪史東 查克葛里芬納奇 娜歐蜜華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翔如飛飛

2015-01-14 14:01:00

Love is absolute——三次出現的戲中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3年春寒料峭時我在百老匯44街排了幾個小時的隊,為了買一張便宜的站票看Tom Hanks的話劇處女作。彼時我並沒有意識到對面的St. 詹姆士劇院裡孕育著這樣一部作品。電影在美國甫一上映我就坐在了電影院,看到背景里隱約可見的Tom Hanks的大頭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從來沒有開過門的票房在醞釀這樣一個後台大禮。Tom Hanks那部話劇站得我腰酸背疼,且並不好看。而他對面的劇院貼著毫無吸引力的海報,還是卡佛出了名晦澀的原著改編,如果真有這麼一部戲上了百老匯,我恐怕都不會去看,更不會去餐風宿露地排站票了。

------------我是進入正題的分界線------------

Riggan(Michael Keaton)持槍衝進來對著在床上的Lesley(Naomi Watts)和Mike(Edward Norton)這段劇情電影中一共出現了三次,前兩次是預演(百老匯的戲一般都會預演上幾個星期看看觀眾反應以便調整,首演之後戲評才會參與評論,當然現在戲評早早出來也是很常見的),第三次是首演之夜。

這段戲中戲的台詞是這樣的:

LESLEY Ed(Riggan在戲中戲的角色名)!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RIGGAN Why? I need you to tell me why.
MIKE Listen Ed, I know this is hard but--(被揍)
RIGGAN Shut Up! Shut up!
RIGGAN What's wrong with me? Why do I end up having to beg people to love me?
LESLEY Ed. Eddie. Please... Give me the gun. Just look at me. I was drowning. I was not capable of-- You deserve to be loved.
RIGGAN I just wanted to be what you wanted. Now I spend every fucking minute(第二次說的是fucking day)praying to be someone else. Someone I'm not. Anybody...
MIKE Put down the gun, Ed. She just doesn't love you anymore.(被揍= =)
RIGGAN You don't, do you?
LESLEY No...
RIGGAN And you never will...
LESLEY I'm sorry.
 RIGGAN I don't exist. I'm not even here. None of this even matters. I don't exist...(後兩句第三次沒有說)


這段戲第一次出現是Mike和Lesley的視角,Mike要在台上跟Lesley真來一發被Lesley拒絕,然後因為硬了被觀眾鬨笑。第二次是Riggan的視角,Riggan被鎖在劇場外被迫「遊街」後回到劇場,從觀眾席一直走到舞台。第三次是觀眾視角,或者說更像是上帝視角,一切看上去都走上了正軌。

第一次出現時,演出的效果是可笑、不真實且infantile(birdman畫外音形容Riggan改編的劇本語,幼稚的、不成熟的)的。Mike在後台吐槽那把槍看起來很假進一步坐實了這一點。而此時的Riggan仍然沉浸在對自己演員夢的幻想里,陷入對自我的沉迷中不能自拔。第二次Riggan把自己對生活的憤懣和方纔的遭遇都發洩在了這次表演里(表現在他對著嘲笑他的觀眾吼),而Lesley的那句「what are you doing here」也是真實的內心寫照,她怎麼也想不到Riggan從Stage Door冒出來了。Riggan沒有說完最後幾句台詞鏡頭就搖到了後台,在後台走廊定格空鏡,只能聽到槍聲——觀眾驚呼——觀眾歡呼。

第三次是首演之夜。由於經歷了Sam(Emma Stone)的怒吼、Mike的嘲弄、戲評人的潑冷水和Birdman畫外音的罵醒,Riggan逐漸意識到了「I don't exist」這個現實,他的表演開始上升到靈魂境界。那些喃喃自語「I don't exist, I'm not even here"更像是說服自己接受這個事實,就像女兒說的:「你一點都不重要,接受這個現實吧(You're not important. Get used to it.)。」真實的另外一個層面則表現在真槍上,與第一次Mike說的假槍遙相呼應。

這三次表演不止是一個演出日臻完善的過程,也是Riggan尋找和定位自我的側面體現。

Riggan和Mike有點像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化身。Riggan堅持排卡佛這晦澀又不被市場看好的本子,僅僅是因為高中在雪城演戲時卡佛去看,把鼓勵的話寫在一張紙巾上遞給他。得到了大神認可的Riggan一直懷揣著自己卑微的夢想,希望能洗刷自己動漫明星的名頭而成為真正的演員。而Mike在百老匯呼風喚雨且有才、任性,他涼薄地嘲笑著Riggan的理想,工作想做就做,台詞想改就改,看似活得灑脫,但卻承認自己只有在舞台上才不需要偽裝,其餘時候連玩個大冒險都不敢。但表現在生活中則是Riggan顯得自卑,儘管他非常自我,而Mike雖然光芒四射,卻不斷強調don't be so self conscious。

Riggan和Mike哪個更幸福?或者說哪個才是可憐人?表面上看Riggan似乎更可憐:瀕臨破產,婚姻不幸,女友離去,女兒不肖,事業低落,演出一波三折,自己又人已遲暮(台詞Sixty is another thiry表明他已經花甲之年)。而Mike比他年輕,事業有成,在百老匯和好萊塢之間遊刃有餘,觀眾喜歡他戲評人也喜歡他,感情上也看得灑脫得多。但Mike的涼薄恰恰透出Riggan那股戇直的可貴。雖然這設定有點雞湯,birdman現形賣雞湯打氣那段使片子逼格大打折扣,但片尾的留白算是扳回了一筆——沒人知道Riggan和Mike誰會活得更好,局外人評判別人的生活,永遠只能是個偽命題。

想起前兩天友鄰@北溟魚 說的:

「特別煩一些裝著洞若觀火,『老子早已看開,隨波逐流,不受其擾』的人,你跪且自個兒跪著,嘲笑別人的理想主義、敏感和掙扎除了顯得比較Low以外沒有任何作用。人類文明最令人感動的部份剛好是不能賣錢的甚至不能讓人感到愉快的敏感和掙扎創造的。」

深以為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