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霹靂神探--The French Connection

法国贩毒网/毒网惊魂/霹雳神探(台)

7.7 / 135,767人    104分鐘

導演: 威廉佛瑞金
編劇: Ernest Tidyman 霍華‧霍克斯
演員: 金哈克曼 費爾南多雷伊 洛薛爾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卡斯蒂亞公爵

2015-01-19 16:59:04

《法國販毒網》:好萊塢犯罪類型片的新風


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誕生之後,犯罪片始終是最能使腎上腺素飆升的類型片之一。無論是哪個類型分支——黑幫片或者偵探片——都有令人熱血沸騰的元素:槍戰、追逐等動作場面,以及焦慮、懸念等情緒刺激。在犯罪片的歷史長河中,1971年的《法國販毒網》無疑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影片。

我所指的「里程碑意義」並不僅僅是因為此片囊括了第44屆奧斯卡的五項大獎,抑或「第一部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R級片」、「第一部出現世貿中心的影片」等瑣碎紀錄,而是它在很多方面為犯罪(偵探)類型片拓寬了思路、開闢的視野。

眾所周知,自《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以降,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迅速風靡,並對戰後電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五、六十年代這股風潮也刮到了大西洋彼岸,時值美國政治、社會、經濟的動盪時期,傳統好萊塢電影賴以依存的思想文化基礎亦隨之崩塌。於是,受新現實主義運動的影響,好萊塢的電影也有了全方位的改變。其中,最明顯的一點便是從主題到鏡頭語言的寫實化。

以《法國販毒網》為例,便鮮明地體現了這種寫實風格。影片根據紀實小說改編,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寫實性,而緝毒的主題也切中了當時美國毒品問題氾濫的現實。在拍攝過程中,導演威廉·弗萊德金不但請來了真實案件中的當事警察蒞臨指導,甚至連許多演員也由警察客串,力圖儘可能還原出事件的真實細節。

更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則是導演對於鏡頭語言的運用。新現實主義運動相當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把攝影機扛到街上去」,鼓勵導演們走上街頭,去捕捉生活中雖不完美卻貴在真實的聲效與畫面。在《法國販毒網》中,導演運用了快速變焦、大幅度搖移、跟拍等紀錄片的拍攝方式,並且幾乎不使用配樂,代之以噪雜自然的真實音效,給人一種十分逼真的臨場感。

然而,與大多數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不同的是,《法國販毒網》在樹立寫實主義犯罪片新風的同時,也兼顧了一定的娛樂性和可看性,體現出好萊塢影片的特質。文首提及的「追逐」正是導演著墨最多的所在。在本片中,「追逐」的部份佔到了四分之三以上,既有鬥智鬥勇的跟蹤與反跟蹤,也有緊張刺激的汽車追列車,且都是能夠載入教科書的經典橋段。

對於前者,導演反覆利用景別的切換來達到表現正反派形勢的目的,時而勢均力敵,時而某方佔優,同時人物站位的設計也頗有講究,既反映了局勢也襯托出心理。跟蹤戲的高潮出現在地鐵站,毒販夏尼耶憑藉車門開閉的時間差與警察多伊爾進行周旋角力,最終狡猾的夏尼耶先拔頭籌。

對於後者,鏡頭語言不再那麼深具含義,導演運用樸素的主視鏡頭和快速的剪輯將追車戲表現得真實自然又衝擊力十足。要知道這一幕是在未得到相關部門批准的即時路況下拍攝的,特技演員駕駛的汽車猶如脫韁野馬般一路狂奔,撞車事件頻發,令人屏息。並且最後以多伊爾擊斃毒販告終,一氣呵成,十分過癮。這一經典橋段對日後許多犯罪片都有所啟發,甚至連諾蘭在《蝙蝠俠:俠影之謎》中也進行了充分借鑑。

此外,《法國販毒網》還塑造了「多伊爾」這個經典的警察形象。帶點魯莽粗野、喜歡以暴制暴,卻有著類似鬥犬的執著和狠勁,這種一反常態的混不吝角色反而受到了歡迎。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時代的《骯髒的哈里》系列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飾演的哈里也是這麼個劣跡斑斑的辣手警探。這些電影一改往日犯罪片中警察們一貫的高大正義,用更真實、更人性化的一面引領了「新警察電影」時代。

不過白璧微瑕,影片結尾的處理似有待商榷。導演用一聲槍響結束了整部電影,這樣的留白原本不錯,然而由紀實文學改編而來的緣故又不得不用文字對人物結局作出補充交代,這樣一來留白頓顯蛇足,令一部完美的電影略含殘念。以這樣的方式收尾,恐怕絕非導演的本意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