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行者康夫

2015-01-19 22:09:34

正義沒那麼絕對——《美國狙擊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原文載於今日看點
http://www.todayfocus.cn/plus/view.php?aid=1204

奧斯卡有個毛病,過於偏愛傳記片,傳記片容易突出「美國精神」,容易助明星奪得影帝,所以各大影視公司有些電影會專門針對評委們這些守舊的特點來拍片。今年頒獎季這個毛病更突出了。
我覺得《美國狙擊手》這電影,沒有現實中原型的故事更傳奇和深刻。整部電影主要由克里斯·凱爾的自傳改編,主要描述他在戰爭中的豐功偉績,還有家庭妻子與參戰的矛盾。現實中克里斯退伍後並不像電影中那樣完全脫離了戰爭,只是去傷病俱樂部照顧一下戰友。而是成立了一家企業,專門提供軍事及執法型狙擊手的訓練。現實中最致命的神射手——克里斯·凱爾,是被他保護的同袍謀殺的,迪·勞思曾是美軍士兵,參與過伊拉克戰爭,退伍後長期失業,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他是被瘋掉的戰友打死的,電影中省略了這段,只是語焉不詳的在片尾打了一行字。
這是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有意為之的,這個老硬漢,老牛仔一定是不願意接受現實這個結局的,這樣的結局一下將前面的英雄主義、美國精神顛覆的體無完膚,他更願意他的英雄是簡單直接的牛仔,他的行為只是簡單直接的愛國。但他又無法迴避這個現實中已經發生過的結局,只好最弱化的處理。導致整部電影成了英雄怎麼成長,怎樣對決搞掉奧運冠軍的對手,怎樣最後選擇了家庭,使這個充滿爭議的題材變得非常安全,非常符合美國主流價值觀。
其實克里斯·凱爾還有一個綽號——拉馬迪惡魔,拉馬迪是伊拉克一個中部城市,克里斯在那裡狙殺了255人,是美國曆史上狙殺敵人最多的狙擊手。他第一次殺人是狙殺了一個從懷裡掏出手榴彈的女人,電影沒有迴避這一點,反而將其更加強了,電影中第一個被殺死的是女人的孩子,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電影中還讓旁邊的戰友替他辯白了一下,「如果不能確定是恐怖份子,不要輕易開槍,否則你會被送上軍事法庭的」,以證明他們沒有濫殺無辜。事後再宿舍又讓另一個戰友為其做了心理工作——這是你的工作,你保護了戰友。
電影是將戰爭於克里斯的家庭生活穿插敘述的,一方面對比出戰爭的殘酷,一方面揭示出克里斯所面臨的壓力和選擇。但從非美國的觀眾,一個徹底的局外人角度來看,這是一場實力完全不對等的戰爭。美國大兵們打一段兒仗以後,可以放假回家過一下家庭生活,精神上無法承受了可以回歸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而對於被他擊斃的婦孺和當地人來說,戰爭是無可迴避的。影片為了讓這一切合理,是從911開始講起的,911以後愛國的克里斯才去參加了海豹突擊隊,去剿滅基地組織。不去評價這戰爭是否正義,但至少克里斯不該是被戰爭錘鍊出的英雄,他更多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電影不是沒有展現他悲劇性的一面,不管是他心理上出問題,還是他贏弱的弟弟表達對戰場厭惡的看法,但這些表現都止於戰場、殺人、對克里斯人性的考驗,而且同時用戰友們對他保護神身份的肯定,來給他心理安慰。總之沒有堅定的反戰,只是反映了對戰爭的無奈。
在911之前好萊塢不是這樣的,如果是在911之前,電影中不會讓他們的螢幕英雄狙殺一個孩子,即使他手中拿著飛彈,不會將克里斯的死弱化到一行字,至少會有一般篇幅來演那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退伍軍人,怎麼謀殺了他們的保護神。
十幾年過去了,賓拉登已經被擊斃,基地組織已經清繳的差不多了。但911已經改變了美國,也改變了美國電影似乎再也回不去了。但恐怖襲擊遠沒有停止,法國最近也經歷了自己的「911」,但願不會引起更多的戰爭。因為很明顯,戰爭是無法消滅恐怖襲擊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