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

万物理论/霍金爱的方程式(港)/爱的万物论(台)

7.7 / 482,461人    123分鐘

導演: 詹姆士馬許
編劇: 安東尼麥卡滕 潔恩霍金
演員: 費莉絲蒂瓊斯 艾迪瑞德曼 查理考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erceptor

2015-01-20 08:03:24

如理論般美麗般的愛情,如實驗般多舛的現實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淡化審美上的界限,大概每一段愛情其初始和在回憶中出現的面貌,總是如同一個清晰而自洽的理論,美麗,純粹,熠熠發光;而一旦放諸現實,世事的紛雜便總會如同實驗中難以控制的變量和噪音一般,使得包裹著這段情感的生活,慢慢脫離控制,給出一個令人困擾莫名的結果。

比起十年前BBC的那部名為《霍金》的電影,《萬物理論》雖然有著一個聽上去很物理的名字,因為是基於簡霍金的回憶錄,則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簡王爾德霍金(Jane Wilde Hawking)二人的愛情與婚姻生活中。

作為人物傳記片,主要角色的呈現無疑是最重要的。男主演Eddie Redmayne十分出色的還原了霍金的形象,無論是霍金睿智和風趣結合的氣質,或是盧伽雷病所致肌肉無力的動作與表情,演員都令人嘆服地將每一個細節儘可能忠實地加以呈現。Eddie不僅研讀了霍金的著作,更是通過與霍金本人與家人的接觸,與盧伽雷病患者和家人的深入交談來試圖完美地展現這一角色。顯然他的努力付出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即便霍金本人都表示無法分辨自己與Eddie版霍金的區別。

女主演Felicity 瓊斯的表演與Eddie的霍金交相輝映,一個堅強隱忍的知識女性躍然螢幕之上,用精妙而平衡的控制力把愛與痛苦交織的心情表達的恰如其分。她對角色言行舉止以及說話方式的把握甚至令簡本人驚嘆:「她偷走了我的人格!」

由於本片的選材角度所限,霍金最深刻的物理學理論貢獻在片中只是作為點綴出現(這其實也算是通俗作品的無奈,很遺憾目前似乎還沒有能在有限篇幅內詮釋複雜理論的方法),對於包括我在內的崇拜者略顯遺憾。但我們也得以不單單將其作為一個傳奇物理學家,而是一個與病魔抗爭的人,去了解他的生活與情感,成就與痛苦。而本片也提供了另一個同樣重要的視點,使得我們也能夠去了解這個男人背後的光芒,一直掙紮著並支撐著他的偉大女人——簡 王爾德 霍金。

電影選擇了很平實的時間順序敘事,以霍金和簡二人相遇之時作為起點,以霍金與英國女王會面時為終。霍金在劍橋的博士研究器件,被診斷出盧伽雷病,但仍然完成了意義重大的博士論文。與之相戀的簡不顧霍金的病情危重而與之結婚,一面照料霍金的生活一面照顧孩子,同時還要辛苦地攻讀文科博士學位。在教會唱詩班時,簡結識了音樂家喬納森,後者成為了霍金一家的朋友,經常為他們提供生活上的幫助。簡和喬納森漸漸產生感情,而霍金在一次肺炎感染之後,喪失了說話功能,開始由專業護理伊萊恩照顧。之後霍金愈加信賴伊萊恩,而夫妻二人則漸漸疏遠,終至分居及離婚。

這段長達二十五年的陪伴的終結,時至今日出現於大螢幕上仍令人不禁唏噓。影片給了作為局外人的觀者一個不錯的解釋,至少我很欣慰於二人的選擇,即便略感遺憾。身殘志堅的偉大頭腦,不離不棄的一生守候,愛克服一切困難,這些聽上去很美,尤其是對於沒有經歷這種生活的人而言。

除了霍金本人的科普著作,也曾出於好奇零零散散地了解過一些關於其本人的生活和軼事。我們的教育或下意識似乎傾向於公式化地把做出偉大貢獻的人與聖人的人格劃上等號,但現實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在私密生活中的相處之道幾乎完全與此無關(特別聲明本文絕無任何對霍金教授的評價和針對性)。

片中以及回憶錄中的霍金對於生活的隱私度和自由度似乎有著與治學相似的執著,他並不願意包括護工在內的其他人介入自己的生活,不喜歡去醫院,更深深恐懼於會在療養院中度過餘生。對於兼顧數項重任在身的簡而言,這無疑意味著更多地犧牲自己的時間與事業來照顧幾近完全無法自理的愛人。

簡在訪談中曾說道,年輕時過於無憂無慮和樂觀,她認為他們終將戰勝疾病,從而像正常的家庭一樣生活。她高估了醫學,而低估了居家生活的艱辛,後者像頑固的系統誤差一樣折磨著這個年輕的女子。她的宇宙核心由丈夫完全佔據,除了日常起居的照料,還有丈夫的個人事務,三個孩子,自己的學業和工作,繁瑣的家庭瑣事更是化作數據圖上的壞點一點點剝蝕著她的笑容。這些壓力無疑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黑洞,支撐著她的完全在於愛和責任,這些力量如同霍金輻射,讓黑洞看起來沒那麼黑暗絕望。

影片中對於霍金一家生活的描述在我看來還是有些輕描淡寫了,可能只有經歷過類似的繁重才更能理解簡在片中的那句嘶喊吧,「我們並不是正常的家庭!」。

簡與喬納森的相遇,在此時多少是有如濾波器一樣的安慰。喬納森不僅為一家人提供了細緻周到的幫助,更是在簡的心理層面提供了一道可以倚靠的屏障。他的溫暖如音符流淌著,讓簡能夠在難得的安寧中短暫的休憩。在作為朋友的朝夕相處中,簡也從這種更為正常的對等關係中萌生了額外的情感。

霍金對於二人的關係其實是知情並默許的,其中也包含著對於自己死後照料子女問題的隱憂。因此,簡和喬納森也維持了很長時間的柏拉圖式關係。這份微妙的平衡一直維持了很久,直到霍金病重接受手術後私人護理伊萊恩的出現。

電影很明智地避開了後期並不愉快的關係破裂,婉轉地一筆帶過。畢竟當事人都還在世,霍金的第二次婚姻也是眾說紛紜,在此並不試圖多做八卦。但目前霍金教授已經重新得到了良好的照料,簡也和喬納森平靜地生活,二人目前也都保持著親密的朋友關係。從結局上看,雖然無法盡如人意,但也算是令人欣慰。

古語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另有言,貧賤夫妻百事哀。霍金夫婦雖然算不得經濟窘迫,但來自生活的巨大壓力無疑將這個家庭從「平常」這一平坦的時空拽離,而這些壓力則大半由簡一人承擔。影片二人坦承分手的段落令人動容,這個女人下定決心與這個偉大的天才結合之時,是為了能讓他生命中餘下的兩年平靜而從容,過多的期待都算作奢望。而在霍金的頑強與簡的悉心照顧下,這段路程奇蹟般地延伸了二十多個年頭,卻終結於與疾病無關的理由。年輕時為愛許下的諾言,在現實中通過行動綻放昇華,但結局峰迴路轉;理論的精妙之處,在實驗中得到更為充分的體現,卻慢慢偏離了最初的預言。

回顧二人這段艱辛的路程,除了欽佩和讚賞,餘下的可能就是淺淺的一聲嘆息和深深的祝福了罷。


參考資料:
1. 簡霍金關於本片的訪談:
http://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5/jan/12/jane-hawking-stephen-hawking-first-wife-theory-of-everything-interview
2. 霍金自傳相關內容:
http://www.theweek.co.uk/uk-news/55031/stephen-hawking-book-reveals-anguish-two-marriages
更多內容請參閱二人的回憶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