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綠光--The Green Ray

绿光/众里寻他千百度/绿色光芒

7.7 / 6,956人    99分鐘

導演: 艾力侯麥
編劇: 瑪莉希維耶 艾力侯麥
演員: 瑪莉希維耶 文森高捷 瑪麗亞路易莎加西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ep

2015-01-24 04:21:59

看似深入的浮於表面


進入80年代的候麥,從《飛行員的妻子》以來,便進入到衰落期。主要有二:1,敘述形式上的延續——已經不是雷同而是一以貫之的延續。2,主題的深化。

先回答第一個。敘述形式——寫實主義到這部《綠光》已經達到了它的頂點。因此走向其反面乃是趨勢使然。因為,近乎於紀錄的「寫實」反而弱化了影片情感上的寫實。怎麼說呢,就是影片過份追求所謂的「真實」僅僅豎立在外層,就像鏡面反射一樣的「真實」,而心靈則只得訴諸於哭泣——主人公無助地哭泣就是這一「真實」只停留在外面的標誌。「悲痛往往並不表現得很強烈」(應該是小津說的)。那麼,當這種直接作用於表面的「悲痛」以眼淚的方式流淌出來以後,影片情感上的真實也就隨之流走了。當然,在《圓月映花都》中,最後主人公也還是哭了。雖然她隨後便給備胎打電話……但,哭並不是主人公在情感上失意和軟弱的體現。而是對情感處理流於表面的體現。

第二、主題的深化,對於電影來,其實是一個弊端。一兩個小時或者五六個小時乃至毫無限制也罷,但不管時間長短,電影留給觀者的印象總是少至十秒、幾十秒至多幾分鐘而已。電影無法哲學化——它不是小說,它不訴諸於文字的辨析和長篇大論——反之,任何小說裡的長篇大論都是可以容忍乃至於是美德。但電影不行。它不作任何深入的處理。電影的特性是豐富化,是圖像上的極大豐富並以此帶動人的感官上和情緒上的極大複雜化。那些蘊含其中的思想、詩,並不是滔滔不絕地傾瀉而出沒完沒了。相反,電影中的思想,是一剎那的銘感。就那麼一會兒工夫。其實,比較一下《潛行者》和這部《綠光》就能看出來,前者的遲緩、複雜和驚奇,遠甚於後者。潛行者更具思想性。但它決不枯燥,它精於對這一剎那的精雕細琢,最重要的是,它不看似深入的」浮於表面「。這就是區別。

這也是問題所在。候麥80年代的所有作品,都帶有這種看似深入的浮於表面。他想要涉及到情感的深坑,但未抵達這深坑的邊緣就已迷失了方向。就是說,他在緩慢地深入(很可能是艱難的,但這不重要)主題的時候,他的力量被化解、分散、抵消了……

ps:重複地使用演員,是令人厭惡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