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

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哈比人五军之战(港台)/哈比人奇境再返(台)

7.4 / 575,402人    144分鐘 | 164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馬丁費里曼 理查德阿米塔格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菠蘿菠蘿橙

2015-01-24 07:23:26

為了家園的信仰


作為一個原著沒看過、《魔戒》沒補完、前兩部內容沒怎麼記住的「三沒」人士,我是純粹帶著享受視覺盛宴和見證一個系列終結的心情走進影院的。沒有原著粉或者系列電影粉那樣的特別情愫,甚至還晚入場了兩分鐘,差點找不到座位——但是這一切都沒影響我被震撼著看完《霍比特人3》,伴隨著片尾曲默默等到最後影廳裡幾乎沒人,然後在心裡為電影鼓掌。

先簡單說說。顏控最看重的當然是顏啦,看完就三個字:美美美!,每個人物的顏值都很高。女王大人自帶聖光的出場,小葉子不見歲月痕跡的臉(我覺得比第二部又顯年輕了不少),愛隆王英姿颯爽的戰甲,瑟爹閃著寒光的戰服,大大過足眼癮。最後的素描風片尾搭配《The Last Goodbye》更是美得令人悵惘。

再說場面。之前網上傳言這部質量堪憂,但看完之後,我認為這無疑是一部精彩的電影。該有的戰爭氛圍足夠激盪人心,而人物的刻畫也十分細膩。巴德屠龍、女王黑化、比爾博獻寶、矮人們的守衛戰等等,幾乎每個角色都有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幕。而在嚴肅莊重的戰爭背景下也不失笑點,比如王子的超級瑪麗式上臺階、女王的公主抱、阿索格落水等,基本都讓影廳裡發出了一致的笑聲。從這一點上說,對我這個普通觀眾而言,場面把控、人物塑造都是很令人滿意的了。

如果說還有一些我覺得並不完美的,那就是塔瑞爾引起的三角戀了。這段感情開始得突然,就像一路開了快進,忽然就生死相隨了,在鋪墊和渲染上都不足。所以這應該是少數沒有戳中我的點了。開頭的屠龍場面我也沒能很快進入狀態,看了三場連播的觀眾應該不會有這個問題。

——————————————————————————————————————

閒扯了這麼多,接下來說說我最想說的。之前有提及,我在《霍比特人3》觀影之前基本就是白紙一張,而在這兩個小時看完後,紙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索林。

整個《霍比特人》是以比爾博的視角展開的,他是主人公無誤。但在我看來,整個第三部最有表現力的還是索林。劇本給他留下了很大的表演空間,而表演者Richard Armitage也出色地完成了對這個角色的詮釋。索林身負奪回家園的重任,經歷了前兩部的艱難歷險,卻在最後一部陷入龍病的困境。原本的勇士變得貪婪而懦弱,原本坦誠的首領變得多疑而暴躁。在阿肯寶石遍尋不至,對所有隊友心懷猜疑的時刻,他唯一相信的還是比爾博。當比爾博拿出那顆橡果,索林才露出了整部影片裡第一個發自內心的笑容。之後被背叛的驚怒、內心鬥爭的掙扎、捨棄王冠的果決、重赴戰場的神勇……一切情緒變化波濤洶湧卻又自然合理,一個扭曲的國王重又變回了英勇的領袖。當矮人們以寡敵眾衝出圍城時,我有想哭的衝動。最後與阿索格的生死之戰,索林撤開劍讓自己被刺中同時制敵,也是徹底放下了自己的執念。比爾博的意外之旅卻是索林的宿命之旅,一路走來多少艱辛,死亡對他也是一種放下和解脫。因為在這個時候,他心心唸唸的家園已經不是耀眼的黃金或是璀璨的阿肯寶石,他的家園早在他丟棄王冠之時就已經成為一種信仰而長存在他心中。

經歷了戰爭的苦痛、內心的煎熬,終於迎來和平,所以最後索林是平靜的。當比爾博急切地呼喊他,讓他挺住等待巨鷹時,他也只是平靜地帶著微笑說:「回到你的書和扶手椅那裡去,種上一些樹,然後看他們慢漫長大吧。」那是他心中對於理想的、和平的家園的願景,也是最衷心的祝願。儘管,比爾博還在喃喃著巨鷹快來了,儘管他最後也沒見到忠誠的矮人隊友們,儘管他的兩個最親愛的侄子已早他一步離開。

比爾博最後還是走了,回了他的家鄉,回到他的書和椅子那裡,安寧地生活。正如歌中一樣,「To these memories I will hold,with your blessing I will go.」他懷著對這段旅程的記憶度過一生,也懷著索林的祝福過著理想、平靜的生活,也許這已經是最好最好的紀念。

電影在這裡也就差不多結束了,素描風的片尾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這段旅程的旅人與過客,與悠揚的歌聲相和,平靜美好卻又那麼讓人悲傷惆悵。我想,錯過了屬於《魔戒》的那些年也許真的是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以致我現在雖然感動,卻沒有完整透徹的感受。不過也好,至少在我這裡,五軍之戰不是終結,而只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寫到這裡,聽著循環了一晚上的《The Last Goodbye》,仍然有淚盈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