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91,198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貓伯爵

2015-01-25 04:48:15

毀滅式造星法


假設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上帝給你選擇兩種投胎模式:

一種是過天才的一生,你將被自己才華所帶來巨大的名利地位財富包圍,但是你年紀輕輕就會死去。另外一種是,過一個正常普通平凡的人生,上班下班家庭子女,你會健健康康的壽終正寢。

你會如何選擇?我想每個人的答案都不會一樣。

天才倒底需要搭配幾分勤奮才能完全綻放自己的光芒?逼迫自己努力的程度,要如何界定才叫做「過份」?老師的作用倒底是什麼?

我覺得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恰恰是一種 勵志與反勵志之間的灰色,不,應該說是黑色地帶。我在看得過程中很亢奮很激動,但在這熱血沸騰之後也體會到了一種近乎自我毀滅性的東西。

記得聽過郎朗的一個採訪,他的父親對待他練習鋼琴的態度就是弗萊徹這種幾乎殘暴的泯滅人性的高壓逼迫,郎朗幾度出走甚至一度試圖自殘來迫使父親放棄逼迫他練習鋼琴。如今郎朗成為了全球著名的鋼琴家,再被問起對這段過去的歲月的感受時,他自己表示,那是一段殘酷的歲月,但說實話,如果沒有父親的那種逼迫也許無法成就今天的自己。我當時很期待主持人問一句:如果可以重新來過 ,你還會選擇這條殘酷的鋼琴家之路嗎?可惜她沒有問。

無論是郎朗也好,片中的鼓手安德魯也好,他們既是這種殘酷教育方式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說實話我們對世界上那些天才的內心又有多少了解呢?如果能重新來過,我們到底是希望世界少一個英年早逝的天才,還是希望多一個普通的鼓手。

當然世界上還有極少極少一群人,他們既有天賦,也最終經受住了這種高壓教育,抵達了大部份人類都無法抵達的高度,在我們看來他們也許是」熬出頭了「。但是影片中自殺的那位學生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這種方法不適合所有人,甚至不適合絕大多數人。少有人在你把他往死裡打以後,還能絕處逢生,大多數人不是被打斷了,就是處於正常的自我防衛——跑掉了——遠離危險。

電影裡老師的弗萊徹本人,是抱著極端偏執的「天才如果放棄了那就不是天才」這種念頭來教育學生的,在他看來,這種自我防衛是懦夫的表現,這當然是非常片面的,雖然片子裡沒有講述他的童年,但我想他的童年一定也經歷過什麼非常極端的事件,才會在教育中把這種瘋狂的控制對名利的執著當成自己對學生的鼓勵,秉持著寧可折磨死99%的學生也不放過一個天才的暴力教育學。他不關心學生的心情,感受,只渴望得到結果。而有趣的是,天才學生本身往往也是極端且性情不怎麼正常的。安德魯在他的誘導和逼迫下,通過犧牲愛情,人際關係,誠信直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以及所有也許他自己都不知道被犧牲了的東西,終於來到了天才的大門口。他天才的能力終於被激發了出來,但是在我看來他完整或者說健康的人格已經開始爆裂。

中文裡的「執著」似乎還是個褒義詞,但我覺得形容影片後期的安德魯,尤其是弗萊徹,他對音樂和天才學生培養的執著可以說已經到達了obsess(痴狂與極度偏執)的地步。凡是不按照他的節奏感覺來的,哪怕鼓點正確,對他而言也是極大的不正確。但音樂是可以不被私有的,不同的樂手對同一作品的不同演藝恰恰造就了爵士如今的多樣,沒有個人理解和個人演藝,就不會有後來的bebop,free jazz 以及Fusion jazz。弗萊徹的這種天才推進模式,照我看來也只能造就一種在演奏技巧上的天才,這樣的天才未來是否也具有創造性,我就不知道了。他口口聲聲拿charlie parker做例子,反而很是諷刺。

現代很多父母試圖把自己有天賦的孩子往天才的道路上推,我認為這種行為很危險。而這個影片也正恰恰把高壓培養天才的這種教育方法的兩種極端結果展現在了我們眼前,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到底是想孤注一擲的期望自己的學生/孩子可已經得住這樣的高壓終究成為天才,還是選擇鼓勵,循序漸進地將有天賦的孩子推到一定的高度,然後看他自己的造化?

我一直認為,一個身心健全的人,不可能心裡只有單一的東西。這種對單一東西的追求——鼓技的登峰造極,必然會同時毀掉他心裡其他東西。對他而言現在不重要的,並不代表以後就不重要。

我在看到他以」你會成為我的絆腳石「為由跟女朋友分手時,心生厭惡。但也在看到他不斷刻苦地練習時,心生讚嘆與憐憫。我甚至對老師弗萊徹的所作所為,無法產生完全地否定,不到最後一刻,對一個角色的感受分分鐘在起著變化。這難道不是一部好影片所能呈現的那種了不起的多層次體驗嗎?一部好電影並不一定會在看完以後讓人覺得心情舒暢,人性是如此複雜,所以當我在看完一部電影后感覺自己對人性有了新的體驗,那正表示這是一部對人有啟發的好片子。

可惜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單純的評論電影裡人物的道德程度,而忘記了這是一部電影啊!組成一部好電影的要素還有很多,腳本,剪輯,音樂,美術等等,綜合而言我都認為這是一部起碼值4顆星的,有獨特風格的好片子!就像評論一個建築的好壞,你不能因為這房子的地板顏色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而完全忽略其他要素,也許更不應該因為一個角色的道德指數跟普世價值觀有極大的出入而將整部電影所有部份全部打低分。我認為這是很片面也不專業的評價一部電影的方法。

最後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了那個天文學上的超新星爆炸而產生黑洞的現象。我一直都不太理解倒底什麼叫「 恆星劇烈燃燒所產生的巨大質量的自我坍塌」,看完這片子以後,我突然對天才的誕生有了新的理解。當宇宙發生絢爛的超新星爆炸時,有時候也會製造出在超新星自身中心因為巨大引力而產生的黑洞,沒有什麼可以逃脫黑洞的引力,就是超新星本身也不行。在天才誕生的同時,毀滅也誕生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