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一
2015-01-26 00:12:20
你到底是來放電影還是來耍聰明的?
姜文在國內市場的口碑大爆應該是源於《讓子彈飛》,很久之前我作為一個路人粉對姜文的喜愛也定位在演員而非導演上,而且喜愛的倒也不是說演技,而是喜歡他挑片的眼光。
基本上覺得姜文出現的片子都能看。
身為路人粉最喜歡的是《鬼子來了》和《讓子彈飛》,《紅高粱》《秦頌》也不錯,《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倒是沒太大感覺。
毋庸置疑,姜文是有才情的——才能和情懷,伴著他那時不時瞪大的白眼和見縫插針流露出來的小聰明小嘲諷,讓我覺得很受用,很心動。
這些讓姜文熠熠閃光的東西首先都建立在好好地把一個故事從頭到尾講完的基礎之上,你可以不老實地講故事,但你必須是在講、故、事。
《一步之遙》作為一部「賀歲劇」登錄各大影院,打著「姜文」的Tag,閃現著高人一等,傲視群民的逼格光輝,這就好像電影開頭文章提的那碗「王婆刀魚面」,觀眾因為「王婆」而對「刀魚面」趨之若鶩,結果面端上來,呵!好大的「鍋氣」,騰雲駕霧的,我拿起筷子一口,沒有面,兩口,沒有面,三口,還是沒有面,氣散了,我發現是一碗清湯水,我問王婆這是咋回事?王婆說面最重要的不就是鍋氣嗎?
————————可是我他媽的也得吃到面啊!!!!
這就是我看《一步之遙》的感受。
姜大導演這次講故事,講的,不走心啊!
電影開頭從辦花國選舉到舒淇歇菜,出現的毫無意義,我知道影片是想致敬先輩,反諷荒誕,煽情情愛,但是你有必要拍得這麼長嗎?拍得這麼長能別拍得這麼羞恥play嗎?逼格是真心沒看出多少,瞎BB倒真的有點多,是請了舒淇演完之後不好意思剪嗎?請那英只是為了作為宣傳噱頭嗎?在我看來,演完文章的引頭,直接插入舒淇死亡的那一幕,三言兩語引出逃亡,就夠了。舒淇在台上掰腿,拍賣簡直看的我尷尬恐懼症都要犯了!
平心而論,前面這一大截太掉期待值了,沒有這一段我對一步之遙的觀後感可以提高50%。
隨後的劇情就開始越發肆意飛揚了!
項飛田突然就要趕盡殺絕了。
馬走日突然就士可殺不可辱了。
武六突然就賊喜歡了。
民憤突然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這是剪mv不是拍電影啊!
還不如學電影裡的小電影,加點文字解釋來連貫情節吧!
我能理解姜文一腔情緒噴湧而出的激昂之感,但是我之前喜歡他,是因為他的電影,有一種」隱忍「:
話不說盡,戲不演絕,但該讓你知道的都已經讓知道了,其他種種,萬人評說。
這種」留白「讓看戲的有的看,讓想舔的跪的理直氣壯。
你站著,但你可以光明正大的把錢賺了。
《一步之遙》就不是了。
一股腦兒想到什麼都要說了,跟機關槍似的,BBBBBBBBB——B!
畫面不是為了劇情服務了,台詞不是為了人物服務了。
一切都是技術!一切都是導演的智慧,逼格,情懷。
電影?
現代人進電影院只是為了看電影你好意思說出來?
看姜文的電影看不懂就是你智商不夠,你花了幾十塊錢,不能感受到歷代電影人情懷的凝練,不能感受到導演天馬行空的致敬,不能被導演大雜燴一樣的段子逗樂,不能感受到導演噴湧而出的激越,不能感受到戲劇人物背後的糾結掙扎,不能感受到情節發展背後對歷史,對現實,對未來思考的深意、內涵、嚴肅——就是你活該!
可我有時候看電影就TMD的只是為了看電影啊!
電影,是能夠讓大眾理解的藝術。
姜文這麼告訴我們,也希望他能這麼告訴自己。
其實現在何止是電影呢?
寫書的,拍片的,畫畫的,一切搞藝術創作的領域總會時不時有這樣的抱怨:現在群眾的文化層次低啊,看不懂我啊!
呵呵。
你要真能做到空谷幽蘭孤芳自賞自然是極好的,偏偏又想著能出現勞力士錶每個人都來買買買的盛況。
To be or not to be,要不這樣,要不那樣,哪能什麼都沾呢?
經濟學告訴我們:
買方市場就產品對口市場,你的東西給誰看就定到怎樣的檔次,奢侈品再賺錢也不如超市平價貨銷售量大利潤高;
賣方市場就由著自己來,用產品吸引同檔次消費者。
現在,姜文忍著氣過了審查把這片放到最大眾的市場接受反饋,那有什麼不能說的呢?
看電影就圖個傻樂呵有什麼不對?
這就和一個人去商店裡買高檔衣服,但是要求衣服首先得穿的舒服,然後高逼格的售貨員小姐就出來反駁了:
只希望衣服穿得舒服幹嗎不去買淘寶爆款?那個肯定舒服。
嘿,你個高檔店連衣服又舒服又好看都做不出來你幹嘛又隨便讓人進呢?乾脆直接在門口豎牌子寫:銀行帳戶不過七位數,身材尺碼不達模特標準,無自虐傾向者免進,好了。
什麼low都不如玩鄙視鏈來的low。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