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91,198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比多

2015-01-26 01:58:55

渴望本身所具有的光芒


並非因為看到幾位友鄰在討論這部電影,態度不一,角度各異,心癢也想說兩句。而是因為在今年提名的八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中,我最喜歡這部《爆裂鼓手》。我認為朋友中不乏誤讀,由於J.K.賽門斯的出色表演,很多朋友誤認為他是影片的主角,於是將對片中施虐狂伯樂的厭惡移情到對片子的厭惡,此種誤讀,殊為可惜。
其實《爆裂鼓手》非常非常美國主流價值觀,要不然也不會入選代表大多數中產階級審美趣味的奧斯卡。它要講的很簡單,就是「相信個人奮鬥」。這麼說有點雞湯,容易遮蔽了本片的光芒,讓我借法國女作家賽門娜·薇依的話來概括這部影片:「如果確實有願望,如果所渴望的東西確實光明,那麼對光明的渴望就會產生光明。」
成年以來,我們自以為弄清了很多真相。比如1%的靈感比99%的汗水重要;鐵杵是能磨成針,木頭棒子則不行等等。在付出努力前就對自己的才華猶豫不定,錯過了大好時光,終至悔恨。在此,我想拋出一個可能會招無數板磚的說法:在藝術問題上,重要的不是才華,而是你對它有多渴望。如果你足夠渴望,那麼才華會找到你。我不是喬粉,但是賈伯斯引斯圖爾特·布蘭德的話讓我心有慼慼焉:保持飢餓,保持愚蠢。安德魯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竟然超越了成功本身。在這樣的努力面前,成功反倒小了。這是渴望本身產生的光芒,當你真正牛逼的時候,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的,甚至包括你所在領域的天花板。
也有很多朋友說,不就是求快嗎?講得是爵士樂啊,怎麼能僅僅求快?我認同朋友的說法,大學時哥們兒對一個叫「無影手」的吉他手(世界第一快)充滿不屑,他說,這廝是玩極限運動的,不是玩音樂。
話說回來,快,也許是為了追求一種音樂上最大限度的自由。安德魯崇拜的巴迪·瑞奇的演出,就能看出技術為他帶來的自由度。那是情感與技術的完美結合,速度快到極致卻不失控,只有先擁有了這麼大的空間,才能擁有相應的這麼大的自由。
安德魯的戀情,我覺得很正常。不存在誰渣誰婊。安德魯肯定喜歡那個姑娘,但是他把愛給了鼓,所以失戀成必然。那姑娘也喜歡安德魯,但是她有自我,不希望自己的後半生就做經紀人或保姆。很美的愛情,也很遺憾。
安德魯的執著與渴望甚至打敗了人與人之間的齷齪。假如安德魯是憂鬱的人,那麼敵意會化為齷齪,但是陽光的,執拗的安德魯擊敗了老師弗萊徹的變態、陰損。看完電影,我第一刻就想到賽門娜·薇依的話。「如果確實有願望,如果所渴望的東西確實光明,那麼對光明的渴望就會產生光明。」
也許唯一能超越光的,是對光的渴望。







2015.1.2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