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媽咪--Mommy

妈咪/亲爱妈咪(台)/慈母多恶儿(港)

8.1 / 48,870人    139分鐘

導演: 札維耶多藍
編劇: 札維耶多藍
演員: 蘇珊克雷蒙 安妮杜爾瓦勒 安托萬奧利弗波尼安 派帝姚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oala676

2015-01-27 06:31:08

對自由的一種另類致意


大多數對本片的負面評論除了表達對MV式影像風格的不適/不屑,主要集中在認為它太情緒化且流於表面,沒有「藝術性的」留白,換言之,是媚俗的煽情。

可對我來說,相比布達佩斯大酒店形而上的致敬,倒是這部Mommy更容易讓我聯想起茨威格的文風來:每一處落筆都釋放出滿滿的情感,通篇敘述皆由情緒的自然流轉來帶動,沒有精巧設計好的文本結構,也沒有深沉晦澀哲義的對話。

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留白。母子情之外,留白處暗藏的主題是「自由」。

而且不同於「且放手」的那種自由,這部片子所讚美的自由並不宏大,而是一種向著實用主義的另類致意:Diane面對割腕的兒子冷靜異常,她在救護車裡就下了送走他的決心;Kyla搬走,是因為能讓她釋放情緒的史蒂夫不在了,再與Diane繼續相處只能讓她想起「放棄家庭」的羞愧感;而史蒂夫,他對母親說如果有一天你不愛我了,我還會守護著你,但他奔向窗戶的最後幾步,臉上的表情卻是全然的放鬆、甚至是喜悅和興奮。

你看,三個人各自的決定,都是選了對自己最有利的一個,不盲目為愛犧牲,而當他們選擇這種自由的時候,恰恰又都是帶著對雙贏的希冀:Diane認為自己已經無力幫助史蒂夫,她希望新環境能夠治好兒子;Kyla說我不希望你以為我們過去幾個月所做的都是無意義的;史蒂夫以為與母親的羈絆已不在,所以他沒有如約守候,而是選擇了最終極的自由。

這種選擇利己方案的自由,即是被電影角色所讚頌的。兩次開屏,也正是角色感覺最自由的時刻。多蘭(討巧地)讓角色們帶著希望去做出這些選擇。究竟這是一種自我欺騙,還是確實的最優策略,完全留由觀眾自己去選擇理解。反正在這部電影裡,Diane對兒子說,我只會越來越愛你,而你對我的愛只會越來越少,這是自然,要接受。Diane對Kyla說,我只是面對現實,選擇了最合理的解決辦法,這是因為我還懷著希望,所以我贏了。

電影觀感,喜歡不喜歡,本來就是非常主觀的東西。比如我覺得MV大法好(我甚至覺得多蘭為男主角選的那些通俗歌曲也恰如其分,很到位),而有些人就不喜歡這種視覺風格,覺得反胃,繼而打低分。沒關係,這都不是事兒。但如果只因為覺得本片影像語言廉價、品味差就無視了情緒背後所表達的意義主張,那只能送這種人三個字直男癌了。

我不太喜歡多蘭的上一部長片Tom at the Farm,像是導演竭力想營造出大師的格局,結果卻過猶不及。而這部Mommy,多蘭倒是做回了自己,事實上影片口碑也好得多,對於他這麼「要」、這麼發自內心渴求肯定的一個人來說,簡直是最好的結果了。況且從實用的角度上看,這個現實的結果不是恰恰好也對影片這個「自由」的主題點了個贊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