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戰時的冬天--Winter in Wartime

战时冬天/战时的冬天/WinterinWartime

7 / 13,575人    103分鐘

導演: 馬丁寇霍文
編劇: Mieke de Jong 馬丁寇霍文
演員: Martijn Lakemeier 約裏克范韋傑寧根 傑米坎貝爾鮑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oul迪爾

2015-01-28 21:13:27

《戰時冬天》:矛盾的少年


本片是荷蘭年輕導演馬丁·庫爾霍文唯一的一部戰爭題材影片,根據Jan Terlouw的小說改編,2009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Rembrandt年度頒獎典禮中被推舉為最佳影片。本片講述了1944年末期荷蘭某小鎮偽市長的兒子幫助一名被記落的英國飛行員逃離德占區,因此導致父親被槍並親手處決內奸叔叔的故事。二戰期間由於盟軍對納粹德國控制區發動的戰略轟炸行動,導致大量盟軍飛行員和轟炸機機組成員被擊落,除大部份被俘外,其中有相當一部份人在當地抵抗組織和友好居民的幫助下逃離納粹魔爪,得以返回祖國。
馬丁·庫爾霍文出生於1969年,堪稱歐洲影壇的年輕新生代導演,未年過40時他便已在荷蘭和其他眾多國家的電影節上多次獲獎。這是他第一次嘗試戰爭題材作品,改編自JanTerlouw撰寫於1972年的自傳體小說《Oorlogswinter》。這部小說是荷蘭最暢銷的的戰後題材作品之一,作者宣稱他寫這部小說的動機在於展現戰爭時期荷蘭民眾的光榮一面和德軍士兵人性化的一面。
由於盟軍飛行員被反德民眾和地下抵抗組織援救的故事時有發生,因此該類題材的影視作品在各國的二戰題材電影中也可謂並不少見。早期的如英國戰時電影《戰地蒸發》(One of Our Aircraft Is Missing,1942),捷克斯洛伐克電影《山上的雷》(V horách duní ,1946)等,有名的作品如法國電影《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德國電影《空襲德勒斯登》(Dresden,2006)等。這類題材的影片雖劇情各異,但主線思想明確,就是表現反德民眾如何與德軍鬥智鬥勇或捨己為人得來保護盟軍飛行員。
本片大體上遵循了這個思路,但基於原著的自傳體回憶性質和主角的孩子身份,本片因此又採用的是以一個孩子的眼光與親身經歷來看待這次救援事件。以少年兒童為主角的二戰影片也是近來比較常見的一類二戰題材電影,此類影片要嘛以敘述立場堅定的小戰士與殘忍的敵人鬥智鬥勇的過程、塑造一個光偉正或「天真活潑」的小英雄形象為主(例如我國影片《小兵張嘎》等),或是以孩子視角般的電影語言來描繪他眼中所看到的戰時社會。其中,第二種類型的影片,又可以細分為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性、主角命運的曲折性與社會人性的多樣性的影片(如蘇聯名作《伊凡的童年》)和只是展現主角在戰時後方生活的特殊與無聊、對戰爭殘酷性基本不描述的另一類影片。
我沒讀過原著,不知道導演在二次創作後加入了多少自己的元素,但在欣賞完這部影片,覺得這個主角可以稱為是個光偉正小英雄與中二少年的奇異混合體,一個矛盾的人物。首先,在開頭即將被捕的同伴交付了解救盟軍飛行員的任務後,主角勇敢地承擔了這個任務,即便在初遇飛行員人家送他一句「fuck」後,他也能毫無怨言。應該說這個年紀(十幾歲)的孩子,世界觀已經初步形成,他的世界觀就是:納粹德國侵略了我們荷蘭,我們荷蘭人民就要積極幫助盟軍,打擊德國侵略者!多麼正三觀的想法,對於一個身處和平後方的小孩子來說。一個戰時有思想的小孩,要嘛是他和佔領軍有深仇大恨,要嘛就是受他抵抗組織家庭的言傳身教,但本片裡,看不到德軍什麼暴行,反而有救他上岸的人性舉動,他的父親也是個偽政權的市長,那到底是什麼使這個小孩成為反德戰士,估計只有他這個年紀的小孩所特有的中二與叛逆精神。能明辨是非的他應該早知道自己的老爸是個荷奸,讓他蒙羞,所以老爸接他回家後,他反而打算繼續幹下去,完成自己的正義之舉。
當老爸和其他兩位知名人士被德軍作為抓捕飛行員的人質槍斃時,主角不顧一切地想要接近父親,這很好地展現了這位小英雄還是具有人性、十分熱愛自己的父親的;但在父親因此被槍斃後,他不是像一般人那樣埋怨飛行員「都是你害的哦!」,也沒有想著如何反抗報仇,反而忍住眼淚,盤算著如何將飛行員帶出德占區,不讓德軍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很成熟很光偉正?
最後一段,主角意外的發現了叔叔的納粹間諜證書,然後攜槍追趕,槍斃了這個叛徒。有人說他是恨叔叔告密導致父親被殺才殺了他,屬於仇殺。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因為如果叔叔告了父親的密,德軍早來抄家了,也不用搭上另外兩名知名人士。唯一的解答是,這個三觀正、自以為很懂的少年認定叔叔是奸細,那麼把飛行員交到叔叔手上,等於是送給了德軍,為了飛行員安全,只有槍斃了叔叔。他開槍時果敢,老道,不磨磨唧唧或淚流滿面,絲毫不似一個普通小孩。因為畢竟是叔叔,是最親的親人,他連一句「你是奸細嗎」或連個情也不求,這樣深仇大恨,也是罕見。
其實,這裡有個問題,叔叔是德國間諜嗎?影片中沒有點明,很多觀眾認為是的,我想說,在二戰中,很多平民間諜都有雙重身份,擁有雙方的證明書。這個叔叔不隨身帶著證明,要是被抓後該怎麼求放出來呢,同樣,他如果真要交出飛行員,直接讓德軍來抄家就行,不然為何還要這麼麻煩,難道是在為這個立場分明的小主角的未來考慮?(德國佬誰管你一個荷奸的家屬的未來)
用過去的評價方式來看這部影片的話,也許會說:這真是一部大毒草,德國侵略者居然還有好人、盟軍人物反而像混混、反抗民眾的命運最後總是家破人亡?(笑)
估計導演原本的用意只是還原這個小英雄的真實一面,為了告訴觀眾他也是只個普通小孩,在經歷這一系列事件後成長了,此外還想表達德軍也不全是壞人,荷蘭人民即使是小孩都有那種反抗的光榮精神。這幾種目的雜糅在一起,也就造就了片中這個奇怪人物和矛盾的劇情,難道大概這就是二戰時期德占荷蘭人民精神狀況的真實寫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