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0 00:04:39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萬瑪才旦──藏文化的堅守者
萬瑪才旦不僅是電影導演,更是小說家、文學翻譯,他的作品都以藏文化為背景,用平淡、樸實的小人物故事來反映藏區人民的生活狀態。更加表達了對於現代文明和漢文化的入侵的現狀下,藏族人民怎樣堅守尊嚴和傳統文化的思考。萬瑪才旦有一種精神氣質,這氣質里有著對故土的眷戀和熱愛,也有著對未來的嚮往和擔憂。
萬瑪才旦最開始被大家知道是因為他的文字作品,他從1991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先後用藏、漢文發表中短篇小說四十餘篇,譯文二十餘篇。這些作品以別緻的風格,為當代文學添加了新鮮的內容。 他的小說深受民間文學的影響,從小就聽藏族人民口頭傳述的各種民間故事。對他產生巨大影響的《屍語》(又名《西藏:說不完的故事》)就是用一個主線將26個民間故事串聯起來,萬瑪才旦翻譯了這本小說。而後他創作的《屍說新語》就是借鑑了這樣一個循環反覆的民間文學結構,但又顛覆了民間故事,不再講很久以前的事,而是講未來發生的事情,並加入了「槍」這一現代元素和暴力符號。再比如,《智美更登》是八大藏戲中最經典的一部,它取自佛經故事,講述了佛教中關於施捨的故事。這一藏戲反覆出現在萬瑪才旦的小說、短片和電影中,用這樣一個像徵性的故事,來描寫佛教中無與倫比的關懷精神。
藏族地區神秘的地域文化和宗教文化,賦予了多數的藏族作家魔幻主義創作色彩,萬瑪才旦的小說超越了傳統現實主義的現代性敘事,描寫多重的世界並十分具有空間感。例如《誘惑》中描寫的人死而復生,陰陽不分;《流浪歌手的夢》描寫的夢境和現實兩重世界的對抗;《崗》講述了兩個雪山精靈投胎變成人的經歷。小說中利用的魔幻主義手法並不是將藏區文化更加神秘化,也不是為了追求新穎的表現形式,而是利用充滿魔幻色彩的生態環境來表現人的遭遇,反思人得行為。例如在《崗》中雪山精靈帶著善意和愛來感化人間,但由於人性的貪婪自私,精靈無處容身只好黯然離去。用諸如此類的方法來啟發讀者對社會文化及人生的多重思考。
萬瑪才旦大學期間由文學系轉到摯愛的導演系,從而開始了對電影的創作。立志要「用電影展現最真實地藏區文化」的萬瑪才旦,每一部電影中都表現了現代與傳統的碰撞。例如在短片《草原》中放生的氂牛被偷,被懷疑的兩個人要通過「發誓」這樣一個儀式來證明白己的清白。正如導演自己說的那樣,放生的氂牛被偷在以前的藏區是不可能發生的,這不僅表現了道德的敗壞更體現了信仰的缺失。又比如《老狗》一片中,漢人養藏獒的潮流使得藏獒的價錢水漲船高,於是滋生了一批偷藏獒以及販賣藏獒的人。最後老人只能親手殺死自己的藏獒,整部片陷入一種絕望的境地,但這是老人維護自己尊嚴、堅守原則的唯一方式,更像徵了對現代人貪慾的一種蔑視和扼殺。漢文化的入侵無處不在,電視機作為90年代最明顯的現代符號反復出現在導演的作品中,《靜靜的嘛呢石》就講述了小喇嘛新年回家看到了電視和西遊記,於是將電視機帶回寺廟的一個簡單地故事。藏區的小孩學漢語、小喇嘛去錄像廳看香港槍戰片等等, 都很深刻的表現了佛教和藏區的現狀。人們在佛教信仰和現實世界之間細微的搖擺,就像藏區的嘛呢石一樣,表面上嘛呢石千年不變的存在於藏區,但實際上又發生了很強烈的變化。
藏區人文變化不僅表現在萬瑪才旦的作品中,更體現在他的個人經歷里。《靜靜的嘛呢石》裡的小喇嘛的扮演者本身就是寺廟裡的喇嘛,完成電影后幾年他便還俗了。導演自己也表示小喇嘛的還俗和電影的拍攝有一定的關係,他的內心受到了影響。再比如《尋找智美更登》的靈感就來源於導演自己的經歷,他在尋找智美更登的扮演者的過程中發現,這種傳統藏戲和民間劇團已經在逐漸流失,年輕人不再喜歡這種傳統文化。
作為一個個體,萬瑪才旦表示自己面臨這種現狀是無奈的。起初藏區人們帶著歡迎的心態去接受現代文化,但逐漸它的弱點和負面影響就體現出來了。雖然對萬瑪才旦來說這是一種掙扎,但也無法改變歷史潮流,他能做的只是盡自己所能去表達,讓更多人看到藏區的生活現狀和文化困境。
Q&A
一,你在大學期間就開始自己的文學創作,也會寫到自己與文學界的交流,能否談談文學圈對你的影響呢?
我在創作上與其他作家很不一樣,處女作小說《人與狗》是高中畢業後寫的一個小說,當時是純粹的藝術衝動想寫這個小說。直到上大學之後學文學,這個小說被老師看到,建議我投稿發表,然後自己的作品才被大家看到。我的創作是由於一種自發的狀態,單純的覺得有一些靈感需要表達,於是就寫出來,創作初衷不是因為發表或者稿費,相比於其他作家文學創作上更純粹。
二,《午後》這個小說非常具有文化色彩和代表性,你的創作靈感來源幹什麼?
創作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很難去表達狀態。比如我用藏語和漢語一起寫小說,兩種文字作交換的時候,也會發生變化,我是完全尊重不同文字的表述方式,在寫小說的過程中每一刻的靈感都不一樣。我的創作方式是不會列大綱,按照框架去走,而是根據當下的感受,寫劇本也是如此,沒有故事框架和人物小傳,拍電影會考慮到製作上的可能性,但是小說創作就沒有這樣的限制。
三,畢業作品《草原》是不是想表現一種道德的敗壞?
這個片子講述了一個放生的氂牛被偷的故事,而被懷疑的兩個人要通過」發誓「這樣一種形式來證明白己的清白。這個故事是可以看到藏區文化的變化,以前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放生的牛羊都會做上標記,它們是自生自滅的,而現在卻有人偷了它,是一種道德的敗壞和信仰的缺失。這個故事只有在有佛教背景的地方才成立,在漢族文化下只會顯得很荒誕。
四,可否談談《靜靜的嘛呢石》里描寫小孩子對電視機和《西遊記》的喜愛是不是想表現他們的天性?
《西遊記》在藏區有著不同的意義,它在內地可能只是一個用於娛樂的故事,而在藏區被翻譯成《唐僧喇嘛的故事》,所以它是被藏區人們神聖的對待的。90年代的電視機是最明顯的現代化符號,通過這樣的元素可以把小孩的天性表現,其實僧人和普通人一樣,小孩也有童趣。甚至有人在看這部片之後覺得藏區人民看電視是不是有困難,想要捐獻電視機。而片中扮演小喇嘛的演員本身就是一個喇嘛。2005年此片在北京反映,小喇嘛也參與了一些活動,之後他還俗了。很多人問我他的還俗和你的電影拍攝有關係嗎,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關係的,他的內心受到了影響,如果他的還俗也是一種罪過的話,那就是我的罪過吧。我之後也一直在斷斷續續拍他的紀錄片,從第一次找到他為了拍學生作業,到後來拍長片,中間間隔兩年,我看到了他的一些變化。也想過另外找演員,最後還是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演員,又去找他試了一些鏡頭,發現還是他的表演更自如。
五,《尋找智美更登》是一部公路類型片,它的拍攝靈感是什麼?
這個電影的靈感是拍攝《靜靜的嘛呢石》的時候,去了很多村莊去找演員和劇團,希望找真實地藏戲演員來演智美更登。尋找的過程中發現藏戲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真正去找劇團時,很多村莊都沒有藏戲演員和劇團,年輕人不喜歡演這樣的戲,觀眾也不愛看。片中的老闆講述自己初戀的故事,這個是有一個故事原型的。在尋找演員的過程中路程漫長,於是老闆在閒聊自己的故事,但他的故事卻吸引了我,所以這個故事是一直在心中縈繞並慢慢成形的。《尋找智美更登》在時間空間的格局上相比《靜靜的嘛呢石》大得多,有多條敘事線。它跟傳統意義上公路片不一樣,我希望反映藏區當下的面貌。
六,能否介紹一下《智美更登》?
《智美更登》是傳統藏戲,八大藏戲最具代表的劇種,是非常的家喻戶曉得。為了面向不同的觀眾,片中通過很多的設計向觀眾表達智美更登的故事。它是《釋迦摩尼傳》裡的一個故事,以施捨為主題,通過這樣極端的故事呈現佛教中施捨的故事,是像徵意義的故事,表達了無與倫比的關懷精神。
七,《老狗》是眾多片中最絕望的一部電影,老人最後的選擇是不是表達對尊嚴的維護?
這部電影展現的是社會現實,其實是我最不想談得一部電影,因為電影本身傳達了一切。狗對於城市和藏區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在藏區它是家庭的成員,承擔家庭的義務,守護家庭和羊群。講的不僅是一個狗的故事,用狗的故事講述藏區現狀,也是一個關於尊嚴的故事,故鄉人堅守時的一種尊嚴。
八,小說寫作用藏語和漢語雙語寫作,而電影只用了藏語,會不會也拍攝漢語的電影呢?
如果有合適的題材會拍漢語電影,像《喇叭褲飄蕩在1983》不是自己的劇本,但是自己感興趣的題材所以會拍。但也有所選擇,也有影視公司找過我,但不是自己喜歡或者接受的題材。就像藏族人民一開始帶著歡迎的心態去接受現代文化,但逐漸缺點就暴露了,就逐漸變得野蠻、強迫接受。很多這樣的元素進入藏區,就像《靜靜的嘛呢石》,表面上沒有變化,其實內在一直在在變。
九,片中的演員表演的很自然,你是怎樣尋找的你演員的呢?
之前的很多作品的演員都是用非專業的演員。《靜靜的嘛呢石》裡的小喇嘛和活佛本身就是喇嘛和活佛。《尋找智美更登》中得導演的扮演者是藏區說相聲和小品的劇團裡的人,沒有電影表演經驗,基本上演員的自身身份和電影身份都很接近。和非專業演員合作是一種挑戰,有時候他們生氣了不拍了你還要去哄他們。最新的電影《五彩神劍》和專業演員合作就在表演的溝通上非常容易,他們很簡單就能明白你想要的是什麼。
十,藏區的現代和傳統的矛盾,這樣一種現狀對你來說是否是一中掙扎呢?
關於我和我的同胞面臨這種這狀態多半是有很多無奈的,作為一個個體是無法改變大潮流的。我能做的只能是去表述。
十一,最新作品《五彩神劍》顛覆了以往平淡樸實的小人物敘事,而是刻畫英雄主義,是否是向主流電影靠近的趨勢?
如果有機會的話會拍主流或者商業元素的電影,《五彩神劍》就是投資方主動找我拍的,他們想拍一個射箭的題材,所以我就創作了這樣一部電影。射箭在藏族文化裡是像徵力量、勇氣的,所以跟以前的小人物故事會有所不同。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