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告別語言--Good-bye to Langue

再见语言/告别语言(台)/告别言语(港)

5.9 / 4,685人    70分鐘

導演: 尚盧高達
編劇: 尚盧高達
演員: Heloise Godet Jessica Erickson Zoe Bruneau Kamel Abdel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黃小邪

2015-01-31 07:55:51

告別語言



        八十四歲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戈達爾又出新作,且使用當下時髦的3D技術,題為《告別語言》(Adieu au Langage)。在伯克利初看,因複雜聲像對感官和智識持續衝擊而略有點雲山霧罩;在芝加哥再看,對其影像、政治、隱喻之豐富性體會更深。有些電影,每多看一次,觀影經驗和思考都會更豐富,戈達爾電影尤其如此。他總在實驗新電影技術的表達可能性,從六十年代的寬螢幕到八十年代的錄像,從九十年代的數字到新世紀的3D,不斷更新人們的媒介感知,且是在基於使用與好萊塢相似技術、創造出完全不同風格、令人耳目一新的實驗。如《告別語言》中的3D,絕非好萊塢商業電影製造同等距離立體幻覺的工業模式,而是有時2D,有時3D,有時2.5D甚或3.1D,空間可扭曲,左眼與右眼看到的影像可能不同,可造成類似疊印效果。聲音也與影像呼應,有時2D(單聲道),有時3D(多聲道)。色彩亦然,有時黑白,有時彩色,有時誇張濃烈錄像色。不斷提醒觀者:所有一切,都是通過攝影機機制被人為構造,不僅是機械複製,或再造螢幕上封閉的虛幻現實。

    《告別語言》有「去人類中心」視角。主角之一為他的狗Roxy。狗與自然、花朵、湖水、樹林一起,聽無聲的語言。戈達爾說,人類被意識蒙蔽,反倒不能如動物那樣理解世界。故,要「告別語言」,但顯然無法。旁白充滿語言,還開俄羅斯的玩笑:「俄國的雪茄比美國的健康,因為裡面幾乎沒什麼菸草」。革命與反戰,是戈達爾電影中常見訊息。片中他提到毛澤東和格瓦拉,影片開頭和結尾用六十年代義大利工人抗議歌曲。又一如既往頑皮搞怪,結尾鳴謝從弗洛伊德到喬治桑……等哲學家、作家、畫家、音樂家…也列出拍攝中使用的不下六、七種不同形態的照相機與攝影機,令家庭作坊和工業模式的電影製作共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