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781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viense

2015-01-31 08:54:43

對自由與夢想的判斷------觀《狐狸獵手》後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前日看過《鳥人》後,深覺該片在今年奧斯卡定能拿下最佳影片,昨日觀《狐狸獵手》,思之甚久,終覺當以此片為冠。

狐狸獵手是一個以真實故事為背景的故事, 講述了前摔跤奧運冠軍Mark及其兄Dave和Du Pont家族的富豪John Du Pont之間發生的悲劇故事。

Mark是一個沒有朋友,外部表情少,內心容易起波瀾,卻有著執著的美國式夢想的人。一開始,他落魄得吃著泡麵時,導演很有意味的給了一張《華盛頓偷渡德拉瓦河》的著名油畫,如同他內心中的能量與渴求,也與後來John的愛國主義宣言遙相呼應。當第一次會見過John以後,似乎是生命中的曙光一般,他看到了對更高臺階攀登的可能性,在盥洗室雙手振臂,躍躍欲試。他的夢想在John的幫助下馬上就變成了現實。獎牌與獎金,一切似乎走上了Mark夢寐以求的道路,但性格並不剛毅的Mark卻在此時遭遇了滑鐵盧。他接下來的表現就如同他的內心一樣脆弱。Mark無法接受John這個自己如此崇拜的人物居然是這樣的人,無法接受John對自己的侮辱,無法接受John馬上轉向了Dave與自己預選賽的失利。雖然在Dave的幫助下Mark暫時渡過了難關,但由於和John的心結,他最終選擇了離開Foxcatcher,並在最後的奧林匹克正賽中也以失敗告終。

Mark對Dave的感情相對複雜。一方面他感激Dave的養育之恩,另一方面,Dave對他來說是一個精神上的鎖鏈。片中開始不久就可初見端倪。Mark對著鏡子,不斷猛擊自己左臉。這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他這麼做因為他剛剛在訓練中被Dave按在地上,左臉緊貼地面。Mark在John的唆使下,漸漸堅定了不再依靠Dave, 遠離Dave的想法。 甚至在被John折辱,後被Dave詢問發生了什麼時,他依然不想聽到Dave任何的安慰和建議。

Dave在片中給人以頑強地生活著的男人的形象。他愛自己的弟弟Mark,願意提供給弟弟一切的幫助。Dave從一開始就支持John給Mark提供的機會,並鼓勵他爭取。在弟弟向他怒吼不讓他再詢問自己和John發生了什麼之後,Dave不但沒有發怒,並且幫助情緒不穩定,自暴自棄的弟弟最終通過了預選賽。即使在弟弟決定離開基地時,依然想著幫助弟弟得到經濟上的援助。Dave講究實際,不會做一時腦熱的事。在弟弟第一次和John接觸後,他首先問了Mark報酬如何。Dave穩重,有責任心,但不好冒險。他在首次收到John邀請時,因為家庭和合約並沒有冒進。他同時也是一個尊重自己的人。他第一次和John的見面中並未顯現出過度的熱情,甚至有些冷淡。他在被要求說一段John的「教練風格」,講一些溢美之詞時,雖然盡力配合,但始終無法說出像樣的諂媚虛假之詞。

John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人物,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人物。簡單地論以變態的富豪,精神扭曲的偏執狂是不足以認識這個人物的。 John出生優越,衣食無憂,但家族的名字卻把他定在了一個畸形的位置。在長大的過程中,他被洗入了「自由」二字,這充斥於他對Mark的愛國主義宣言中,充斥於他自己的人生目標中。他的家族是一個為美國提供戰爭軍火供給而起家的家族。換言之,在家族的烙印中,John深以國家政權的積極維護者自居。有意思的是,靠戰爭發跡的家族對自由的理解就如同美國在發動非正義戰爭時的宣言一樣,經不起任何推敲。John內心中崇尚力量,拒絕柔弱,如同即將匯入大海的不可一世的河流,但面對平靜與廣闊的真實力量,憤恨的衝擊終究化為平靜。John可以用金錢的力量組建隊伍,建設摔跤基地,但當他問出多少錢能買來Dave時得到的答案,卻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

John的母親愛馬,John卻是一個鳥類學家。如似家庭的詛咒一般,他們都沒有朋友,沒有真實地投入對他人的情感。他們也同時從不認可對方的嗜好。John喜歡鳥類觀察,因為他們美麗,自由。John的母親熱愛馬,認為馬是典雅的象徵,而摔跤只是低賤的運動。可是圈養的馬將失去野性,失去天然的魅力,John在母親逝世後第一件事就是放出了所有的馬,歸還其自由。而John本身為擺脫母親對自己的禁錮,在爭取自己的自由時,選擇了摔跤,選擇了汲取所有力量,摧毀式的前進道路,並最終漸漸走向了歧途。為了向母親證明一切,為了掩蓋自己已經沒有靈魂的軀體,證明白己的強勢和正確,他向Mark拋出了橄欖枝,給自己的「執教」製作了紀錄片,甚至組織了業餘的摔跤比賽獲得了「冠軍」。當母親來觀看隊伍的訓練時,他甚至願意裝模作樣得示範基礎動作以證明白己確有所成。John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蠻橫得積聚著力量,獲取那早已不在的美國式的「自由」。

一個高高在上的存在,如果不是其本身的高貴,而只是權勢的堆積,則必遭疏遠。John的幼年估計就是這樣在家族的枷鎖下孤獨地度過的。諷刺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John的母親表達關愛的方式卻是用金錢讓John獲得那如同泡沫一般的友誼,空蕩蕩的沒有任何沉澱。這就使得John相信了權勢和金錢的力量,並且否定了人與人之間建立真實情感的方式與其本身的意義,奠定了所有悲劇的基礎。因為在否定了人類真實美好的羈絆下所求得的「自由」只能是任性的暴力所帶來的結果。在Dave在全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時,John看著自己製作的虛假的紀錄片,選擇了終極的解決方式來證明白己不是失敗者——槍殺了Dave。

沒有能力與人建立起真正的內心中的共鳴是John在家族的陰影與自己的執著追求下所失去的東西。全片的轉折點就發生於John所有的努力被母親依然否定以後(母親仍然認為摔跤是低賤的),想用Mark下個冠軍頭銜證明白己的正確性,卻發現Mark給隊友放假了一天,沒有在訓練。他大發雷霆,大罵Mark「忘恩負義」。這直接導致了Mark接下來情緒的極度不穩定,比賽的失利,以及和John之間的冷戰。但在接下去的時間裡,雖然他屢次嘗試去與Mark溝通,但都無功而返,只能讓Dave嘗試能不能幫Mark解決心理問題。John沒有辦法軟化Mark的心,也沒有辦法用火一般的力量敲破他自己築建的與Mark之間的壁壘。其實更嚴重的問題是John內心中只想讓Mark出成績來證明白己的力量與成就,卻不在乎如何解決Mark的問題,不在乎他人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痛苦。對他來說,不管是讓Dave幫著解決,還是花錢解決,只要有結果就好。而這直接導致了Mark最後選擇了離開Foxcatcher.

在Mark離開Foxcatcher前,聽到John要以教練的身份出現在即將舉行的奧林匹克大賽上時,眼中冒出的怒火使我瞬間明白了,Mark的內心中再一次失去了夢想的方向,奧林匹克的舞台似乎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光彩,至少自己在大賽中的位置因為John變得不再一樣。片尾,我們可以看到,他選擇另一條道路——地下摔跤賽。那裡充滿了野蠻與殺氣,如同鬥獸場一樣,只有無規則的廝殺。但對Mark來說,卻無比真實,每一滴血都似乎有著沸騰的價值。場下觀眾叫囂著USA,喊聲震天,如同所有對自由二字瘋狂的人。

人生的主題有很多,自由與夢想往往給予我們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很有可能是持久的,是義無反顧的,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命運的波折總使我們在追尋的路途中不斷地在放下原有的珍惜之物,使我們漸漸只能看到終點的成功景像,而模糊了所有周圍的景色,使我們失去了應有的判斷力。也許在另一種環境中,我們看到了同樣的終點,但路線和過程可能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