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

伸冤人/叛谍裁判(港)/私刑教育(台)

7.2 / 423,596人    132分鐘

導演: 安東尼法奎
編劇: 李察威克
演員: 丹佐華盛頓 馬頓裘柯西 克蘿伊摩蕾茲 大衛哈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雨木散文故事

2015-02-01 00:53:03

《私刑教育》:請留意野生的仗義大叔出沒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私刑教育》:兩肋插刀,義不容辭

【劇情簡介】
拋開謎般的從前,一個阿伯過著平靜的日子,眼見少女遭受犯罪集團迫害,阿伯無法作壁上觀,決定挺身相助。

1
這是一個仗義的故事,也是主演的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的魅力個人秀。相對于飛天遁地的超級英雄,阿丹伯算是在大賣場打工的平民英雄,基於良心與正義,救死扶傷,逞間除惡,倘若公車換成駿馬,快餐店換作木造酒吧,《私刑教育》幾乎可以說是現代版的西部片。

《私刑教育》擁有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無論如何包裝,一直是美國電影於世界上亨通的顯學。我們的世界需不需要英雄?也許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然而在電影的天地,戲劇的世界,英雄會隨著人們的生活複雜出現反英雄,也就是英雄不再是完美的義無反顧,內心存在許多掙扎的抉擇,不管怎麼變化,我們相信英雄不會消失。

2
「The two most important days in your life are the day you were born and the day you find out why.」這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名言:「你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兩天乃是你出生的日子以及你找出為何存在於世的那一天。」製作群將這句話放在《私刑教育》的開端,提領著這個故事的核心想法,阿丹伯所詮釋的角色,印證了這個想法,並且忠於實踐。歌手伍佰曾經受訪為何從事音樂工作,他表示做過許多事,發現做音樂比較得心應手,大家反應也不錯,就整個人投入其中。我們身邊有許多朋友可以找到他們自身存在於世的目的,可能適任某份工作,可能身為一位稱職的家庭成員,甚至可能找到了自己這輩子的使命是什麼,對此我們替他們感到幸運。

3
《私刑教育》的開頭使用馬克吐溫的佳句,舉凡故事的開端採用名言警句,引經據典的手法,我們稱作「鋼筆論」。有的人認為「鋼筆論」屬於學院老派,我們相信這一招運用得當的話,對於故事意念的傳達,仍然具備一定程度上的說服力。

《私刑教育》的「私刑」一詞,並不侷限於此處名詞當作形容詞的片名使用。私刑的概念被廣泛應用在各種故事的創作題材而且歷久不衰,明示暗喻,可深可淺,就電影而言《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1976)反時下社會型態的運將,《即刻救援》(Taken, 2008)自己女兒自己救的老爸,都是典型私刑概念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