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夜行者/独家腥闻(台)/头条杀机(港)

7.8 / 607,630人    117分鐘

導演: 丹吉洛伊
編劇: 丹吉洛伊
演員: 傑克葛倫霍 蕾妮羅素 比爾派斯頓 里茲阿邁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逆向閃電

2015-02-01 06:57:25

夜行者:惡趣味的觀眾怎麼能缺席?



「黃色新聞」的報業人很早就發展了大眾的惡趣味。他們應該算是今天比較成功的標題黨的祖師爺,今天的各種網頁新聞,打開之後無論是在主頁還是其中任何一頁都可以看到「黃色新聞」的身影。
這種標題聳動、宣揚血腥、暴力、不道德事件的新聞永遠是大眾的首選。作為和明星婚喪嫁娶同等重要的談資,社會新聞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了刺激點。
傑克·吉倫哈爾在本片中的表現非常精彩,他將一個表面平靜、內心毫無道德可言、準備隨時伺機而動的社會新聞"獵食者"的形象詮釋得非常到位,有一種隨時會迸發的衝擊力。片中的女編導也是不得不提的,正是在她的啟示下,路易(傑克·吉倫哈爾)才走上了這條暗黑之路。
這種為博頭條不惜製造命案的拍客,選擇了和記者、狗仔完全不一樣的路子。他們不受世俗、行業甚至法律的約束,無孔不入,讓人驚嘆網路時代的拍客的效率和出位程度。路易拒絕了女編導讓他當記者的機會,無非就是看重這種不受約束的行動能力。
然而不要忘記,是誰在瘋狂地追逐和消費這些聳動、血腥、暴力的新聞呢?觀眾。如今打開網頁到處可以看到充滿性暗示的廣告、充滿兇殺場景、色情意味、或者道德淪喪議題的社會新聞,真實性、新聞價值反而成為第二位的考量。標題慫動的假新聞也不少。為博眼球,編導們多半會考慮冒一下險。觀眾一方面在反感垃圾的同時也沉浸在這些垃圾中不能自拔。
拍客們似乎可以是遊俠也可以禍患,當他們這種毫無約束的權利被濫用的時候,受傷害也有可能是觀眾本人。比如路易為了炮製新聞而死在餐廳的警察和路人,他們說不定每天也在關注著路易的報導新聞。
路易沒有失敗,一路走到最後。難道這只是他個人的道德淪喪麼,那些熱衷於此的觀眾有沒有責任呢?遺憾的是,理應成為重要角色的觀眾在本片中並沒有出現。對路易的無原則、無底線刻畫得倒是足夠深入,可更像是表現這個行業裡的陰暗、同行的傾軋、個人的沉淪,而唯獨沒有提到這個行業的消費者——那些需要被不斷刺激和迎合的觀眾。因此,傑克·吉倫哈爾上演了精彩的獨角戲,真的有點兒遺憾。

附錄
【百度百科·黃色新聞】
黃色新聞是一種品質低劣、沒有靈魂的新聞。它不但不能主持社會正義,傳播準確的資訊,反而編製謊言,腐蝕人的靈魂。這類報紙製造謊言,是因為說謊有利可圖。換句話說,使他們愚蠢可卑和臭名昭著的原因就在於此,他們投了一部份道德敗壞人的所好。這種黃色新聞起源於19世紀的美國。

典型特徵
1、使用大字號煽動性標題;
2、對不甚重要的新聞加以渲染、誇張;
3、捏造訪談記錄和新聞報導,採用易於引起歧異的標題和版式;
4、大量採用未經授權或真實性可疑的圖片;
5、報導內容流於膚淺;
6、標榜同情「受壓迫者」,煽動社會運動;
7、專挑聳人聽聞的事件進行報導,甚至假造駭人的新聞;

起源
黃色新聞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新聞史上,源自19世紀末美國兩位著名報業大亨威廉·赫斯特(電影《公民凱恩》的凱恩原型)與約瑟夫·普利茲的競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