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

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哈比人五军之战(港台)/哈比人奇境再返(台)

7.4 / 575,402人    144分鐘 | 164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馬丁費里曼 理查德阿米塔格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歸寒

2015-02-01 18:33:02

對索林·橡木盾和博羅米爾的安利及其他胡說八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天和基友二刷iMax《五軍之戰》。還是好好看。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
晚上做夢,夢見過年了親戚聚會,吃飯前看見我哥,我連忙問道:「哥!看《霍比特3》了嗎?」
我哥說「沒看呢。」
我說「那你看吧!特別好看!一定要看iMax的。」
我哥說「講的啥啊?」
「說內容嗎?你讓我劇透嗎?」
「你說一說吧。大概介紹一下。」
各種感情彙集一起,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用我朋友的話說,三小時動作大片。」
「那最精彩的地方是什麼呀?總有點兒轉折點吧。」
「矮人王索林的心理轉變是比較重要的轉折點。」
「描述精靈的內容多嗎?」
「還行吧,不算太多。」
「那我在家用電腦看就行了。」
「索林那麼帥!你在電影院看多好啊!」
「精靈多帥啊,這電影不就靠精靈吸引你們這幫小姑娘兒的嗎。」
靠,不能忍,我說:「索林比瑟大王帥多了!你還能不能行啊!」
我一著急,就醒了。醒了我想,不行,我一定得寫個說明,在QQ上發給我哥,向他詳細闡述一下為什麼索林比瑟大王帥!

一邊兒寫,我一邊兒想,靠,我真是藥不能停啊。

    看《魔戒》三部曲的時候,最喜歡人類的攝政王之子博羅米爾;看《霍比特人》三部曲時最喜歡的是矮人王索林•橡木盾。

勇氣•忠誠

    彼時大家都喜歡萊格拉斯,不知是不是由於電影把精靈族塑造的扁平化的緣故,我對萊格拉斯一直沒有共鳴。他的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他的美麗和純真,他的勇敢和忠誠,都不能真正吸引我。相比之下,博羅米爾的勇氣和忠誠總是更能讓我感動。

    博羅米爾至少承受了三次魔戒的誘惑,在瑞文戴爾會議上站起索要,在翻越雪山時意外拾起,在密林里最終搶奪。有的人覺得博羅米爾是邪惡的,有私慾的,是護戒小分隊裡的反派。但我卻覺得不是這樣。如果說阿拉貢是真正的人皇,「剛鐸之王」,那麼博羅米爾就是當之無愧的「剛鐸之子」!!無奈他沒有血統,不可能像阿拉貢一樣對戰爭有決定勝敗的力量(護戒小分隊中,除了巫師,霍比特人之外,剩下的四個人當中,除了博羅米爾,都是皇族。阿拉貢有杜內丹血統,阿拉松之子,埃西鐸的第三十九代嫡親子孫,是已不存在的雅諾王國的正統繼承人,是人類的國王;萊格拉斯是林地王國之王和北幽暗密林的精靈之王瑟蘭迪爾的兒子,是精靈的王子;而吉姆利是長鬚氏族(杜林族)國王代因二世的堂侄,有世襲親王爵位的可能),但是他在人皇不在的時候,承擔起國家的安危,承擔起人類興亡的重任。魔戒的力量之一,是激起人的慾求,但是即使是在魔戒的誘惑之下,博羅米爾心心唸唸的依然是剛鐸,他在瑞文戴爾的會議上大聲呵斥「是剛鐸付出巨大的代價,才換來中土的和平與安寧!」說他的慾求最大,的確不為過。因為他是整個護戒小分隊裡最需要力量的人:他父親的統治在崩潰,東方魔多的進攻讓美麗的白城承受著滅亡的危險,他的父親和白城的人民對他報以無比的期待。他沒有阿拉貢的能力,卻有著想要拯救米利斯提里斯的願望!這彷彿螳臂當車的願望,讓他變成最無助的人。當精靈、巫師和人皇都害怕受到誘惑而主動遠離魔戒的時候,博羅米爾卻為了剛鐸,想要獲得魔戒。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絕望之舉。而當真正的選擇降臨時,他只可能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吹響號角引來追兵,捨身救人。有人會問他為什麼這麼做,或者把他的行動解釋為變好了,或是贖罪。但是人不是這麼善變的動物。這才是博羅米爾的本性——勇敢而忠誠。臨死前,他對阿拉貢說 「I will follow you, my brother, my captain, my King.」我總覺得他對阿拉貢之所以那麼彆扭,一定是因為他覺得阿拉貢拋棄了他們,而沒有國王的人民在中土世界只能落得顛沛流離被人欺凌的命運,他無法不怨恨阿拉貢。他在用死來懇求阿拉貢回來保護白城的百姓。

    不記得之前看過什麼電影提到勇氣。什麼是勇氣。面對自己不害怕的東西不是勇氣,能直面自己害怕的東西,對抗它,才是勇氣。勇士並非盲勇,而是知難而進。博羅米爾做到了這點。他的勇氣讓我讚嘆,他的堅持讓我感動,他的脆弱讓我憐憫。他的人物形像是如此飽滿而立體,讓我沒有辦法不喜歡上他。

    下面說說我最想說的索林•橡木盾。

家園•友情

    其實在《霍比特人1》的時候,我就被Richard Armitage飽含深情的大眼睛迷的不得了。所以無論別人說什麼,我就是覺得索林比瑟大王好看!

    當然,彼時我還沒覺得索林這個角色如何讓我喜歡。不過從第二部到第三部的轉變,讓我慢慢喜歡上了這個角色,尤其是第三部當中,他帶著自己最親近的部下們從孤山城衝出來,讓這個角色的精神真正做到了昇華。我最喜歡的是兩個地方:一是索林出城,二是他掙紮著走到瀑布旁邊,看了自己的王國最後一眼。

    正如某個影評里寫的,《霍比特人》電影三部曲始終貫穿的主題是家園。這裡充斥的是滿滿的鄉愁。一開始比爾博•巴基斯特別不想幫忙,他一路上都想回家。但是當他體會到流離失所和不能回家,當他真真切切地把這一切和失去故土的矮人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他第一次真誠地從心底里產生了幫助矮人奪回家園的願望。他的改變,索林雖然不說,卻都知道。他也慢慢比比爾博裝進了心裡,當成了最重要的朋友。

    對於索林•橡木盾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毫無疑問一定是收復故土。他把自己的信念、榮譽、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回到孤山城,重整都靈部族,重建埃爾波爾王國。他覺得當這些都實現的時候,他才是真正的矮人之王,殊不知,他的身份和品行,已經使他成為當之無愧的矮人之王了。歐洲人非常重視血統,好多戰爭都是因為爭論血統是否純正而引起的。大貴族無論多麼兵強馬壯,富可敵國都不會僭越取代血統純正的繼承者而待之。弒君者無論品行多麼高尚,戰鬥多麼英勇,其他人都會厭棄他。所以血統高貴的後裔對貴社來說是寶貴而不可替代的,保護他們是對自己以後政治資本的投資。當然,這是扯遠了。矮人們對索林是真愛,因為索林不單單血統純正,而且品行高尚。這在甘道夫的評論中已經襯托出來了。對索林的命令,矮人們都會不畏艱險奉命完成。是他帶領大家歷經危險、是他帶領大家回到惡龍盤踞的孤山。他命令大家尋找阿肯寶石、修建城門,大家就不分晝夜地工作;五軍之戰爆發後,他命令大家不得出城迎戰,這些矮人就只能克制自己的戰鬥慾求,龜縮在孤山城裡和索林分擔屈辱。其實索林一直都是國王,只不過漂泊無依、寄人籬下、備受欺凌的生活(這些在《霍比特人》電影第一部和第二部中展露無疑)讓索林忘記了、或者說看不清這些。他覺得一定要要獲得阿肯寶石,才能真正確立自己國王的地位。龍病讓他迷失在對財寶的慾望當中,讓他變得不在是他自己——他不再相信任何人,為了保護財寶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拋棄了自己的家園和人民。而這個時候,別人的行動又是怎麼樣的呢?他的部下依然忠誠於他,他的朋友為了他,不惜冒生命危險,只希望能有助於他。矮人和比爾博•巴金斯的忠誠和信任讓我無比感動,也正因為有這些無論何時都相信他的部下和朋友,索林——和他的祖父不同——最終從龍病中清醒過來,帶著勝利的希望,衝出孤山城。當他的表兄帶領大家大喊:「Fight for the king!」的時候,我感動地無以言表,只想也有機會能夠Fight for the king啊!!這種士氣有著其他任何魔法無法產生的效果,他能代領矮人反擊,甚至勝利!

    索林深知這種士氣的效果,所以當阿索格把刀抵在他胸前時,當他意識到自己沒有了勝算時,他抽出了阻擋阿索格的劍,讓阿索格的刀扎進自己的胸膛,同時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殺死了阿索格。他這麼做只是為了驅散半獸人的軍隊。保護自己的家園。所以他最後掙紮著站起身,努力地移動到懸崖邊,只為最後一撇壯麗的孤山。

    他的結局是悲劇性的,他失去了生命,他姐姐的兩個兒子也戰死了。他也沒有留下任何其血脈的後裔。但是這個悲痛的結局卻不能使我落淚。使我感動的是他悲劇性的選擇。Richard在訪談說:「I've always been moved by courage, rather than pain. I feel like when you see somebody return like that, when they charge into battle, you know that they will fight to their death, I just thought there's something in the spirit that lift, and Gandalf had a fantastic line, which he says that they 're relying to their king and it's the thing you hope for but you fear that it would never come, and there it is.」我和RA的想法完全一樣(既然我們想法相同可不可以求做朋友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