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的意外爸爸--Like Father, Like Son

如父如子/谁调换了我的父亲(港)/我的意外爸爸(台)

7.8 / 16,357人    121分鐘

導演: 是枝裕和
編劇: 是枝裕和
演員: 福山雅治 尾野真千子 真木陽子 風吹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廢癌患者

2015-02-04 03:20:22

人生勝利組的失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一部沒有期待的那麼好。比之步履不停,多了一點刻意,所謂的刻意是指,導演會有一個想要讓觀眾接受的觀點,整個故事的脈絡,最終都導向這個觀點,push給觀眾,不像步履不停,是平實而有滋味的生活,可以讓人回味,有很多的解讀。

但是故事還是好的,尤其是故事情境簡直太棒啦,一個菁英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出生第一天被不小心抱錯,直到他們長到六歲,才發現這件事情。

從這個點出發,可以有的可能性太多了,是把孩子換回來?可是這樣又捨不得原來的孩子,畢竟有感情了;還是任之由之?可是這樣也捨不得自己親生的孩子。如果孩子已經長到20歲也就罷了,可是六歲,一切都還來得及挽回,但也是一個尷尬的年紀,小孩們都已經懂得一點人事了,即使交換回來,也還有很多需要適應的地方。

而且,兩個家庭如此不同,不管是交換還是不交換,兩個孩子的命運都會因此根本地不同。

所以故事的一開始,就充滿了矛盾衝突,所以才有戲看,尤其是對於「幸福」的野野宮一家來說。一開場就展現了他們一家的種種生活側面,是人生勝利組的標配,男酷女美孩子可愛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庭圓滿穩穩地走在通往人生巔峰的道路上。

然後醫院的一通電話打斷了他們本應一輩子這樣下去的平靜幸福。另一家的出場似乎是故意給他們作對比的,不守時、亂鬨鬨、貪圖錢財,野野宮一家是丈夫說了算,另一家的爸爸則對妻子唯命是從,還和小孩子一起滾在兒童樂園玩耍,這是野野宮不屑做的事情。

野野宮從來沒有失敗過,所以不知道弱者的滋味,連對妻子和妻子的家人都是高高在上的強硬態度。他不會和另一家人一起罵讓他陷入不幸的那個護士,甚至當妻子在罵的時候,他都沒有參與,因為不屑,因為覺得這不是自己這種社會地位應該做的事情。

可是呀,再人生贏家的人終究也是平凡的人,再平凡的人也有比人生贏家厲害的時候。看起來無懈可擊的野野宮,卻發現自己慢慢地輸掉了。比如,另一個爸爸會陪伴孩子,會修好所有的玩具,甚至開始教育人生贏家:難道父親不是無人能代替的工作?對孩子好,就是要花時間陪。

兩個爸爸的衝突,其實是兩種價值的衝突,一種是最最流行的那種價值觀,覺得窮人之所以窮都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自己的成就都是自己的才能換來的。持有這種價值觀的人,往往兢兢業業地做著一個驕傲的中產階級,也無法理解那些生活窘迫背後的結構性原因。

一種是我們現在漸漸認同的,家人比工作更重要,工作裡面再有才能的人都不是無可替代,位置空了,自然會有其他有才能的人補上,可是對家人的陪伴卻是無可替代的。大約當經濟至上的熱潮過去,很多人都會反思,返歸到這個論點。

這就是導演想說給我們聽的吧,平民回歸人性的價值觀打敗了菁英自以為是的價值觀。所以,在兩家的化學反應中,是另一家溶解了野野宮一家。

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安排太刻意了,生活里,其他的可能性會不會讓人更回味、更覺得真實?

但我最喜歡的一點是,是枝裕和試圖探討家人關係(親情)的本質是什麼?是以前的絕對血緣論,是因為血與血的聯結,所以才無私地付出?還是因為陪伴而日久生情?

是枝的答案顯然是後面那個,在惜時如金的現代社會,大概願意花的時間,就約等於愛了吧。就像,小王子花了很久時間陪伴的玫瑰,才是獨一無二的那一朵。

還有很有趣的反對血緣論的一點是,兩個孩子在什麼樣的家里長大,就長成什麼樣的孩子,和血緣沒半點關係。個性、舉止是在一定的社會情境裡形成的,先天的作用,幾乎約等於零。現代社會裡,以血緣聯結的社會關係是漸漸瓦解了……

但其實,只有小孩子對羈絆是最執著的,只有對他們來說,爸爸媽媽、六歲以前的時光才是一切。如果琉晴不是那麼執著地記著他的爸爸媽媽,慶多不是那麼執著地記掛著他的爸爸媽媽,那麼兩家可能也就交換了孩子,適應期過後,兩個孩子的命運被悄然交換,走上完全不同的軌道。

所以最後是個俗爛的大團圓結局,然而圓滿。只是真實的生活裡面,有更多殘酷的可能性。

至於護士為什麼要交換兩家的嬰兒,原因竟然是她嫉妒野野宮家的幸福,這真的是日本人才會做的出來的變態理由,也是他們才可以理解的行為。

話說這種狸貓換太子、小姐變丫鬟的梗在偶像劇裡面很多見,簡直用到狗血,是枝卻把這個題材處理得很真實可信,這才是高人呢。

他的電影,配樂也都很贊。這部裡面最驚艷的是,電話打來時,鋼琴的那一聲叮,聽不見電話的內容,配樂卻埋下了不安的伏筆。後面的也很贊。

是枝也很會利用日本的日常空間。普普通通的風景,被他拿來一用,全都可以用來表達情緒。比如最開始知道真相時,那些立交橋的道路,全部拍出一種封閉和壓抑感。還有去另一家的路上,那些高高的塔和電線,象徵著牽扯的羈絆。以及最後他和慶多和解時,利用了一個綠化帶,最開始是兩人分別在綠化帶的兩邊,和好時,剛好走到了岔路的終點,兩人又重新抱在了一起。很好的隱喻,然而只是平常的景而已,被這樣一用就變妙了。

不知為何,日本的很多電影裡,都會探討父子關係。父子關係似乎都很不好,兒子總是渴望得到父親的承認,同時反叛著父親,不知道這是不是日本文化裡的一個特殊情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