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朱門巧婦--Cat on a Hot Tin Roof

朱门巧妇/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朱门巧妇

8.1 / 39,598人    108分鐘

導演: 李察布魯克斯
編劇: 李察布魯克斯 James Poe 田納西威廉斯
演員: 伊麗莎白泰勒 保羅紐曼 Burl Ive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蘿蔔特別圓

2015-02-04 22:46:52

《Cat on a Hot Tin Roof》:維護傳統家庭關係的舞台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在1958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並獲6項奧斯卡提名。與對《慾望號街車》電影版的態度截然相反,田納西·威廉斯本人很討厭電影《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當時威廉斯中意的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爽約,威廉斯看完電影《熱鐵皮屋頂上的貓》之後生氣地說:「這部電影讓電影工業倒退了50年。回家吧!」有評論指出,這是因為影片沒有將原作中男主角的同志氣質表現出來。不過有了伊莉莎白·泰勒和保羅·紐曼兩位巨星加盟,該片是當年麥克美最賣座的電影,一部份也是因為當時泰勒和第四任丈夫艾迪·費希爾的緋聞鬧到最盛也有助於它的關注。慶幸的是票房不僅大賣,還為保羅·紐曼和伊莉莎白·泰勒帶來奧斯卡男女表演獎項上的提名。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描述出身貧寒的南部地主身患重病不久於世,他的兩個性格相反的兒子布雷克和古柏帶著媳婦參加他六十五歲的生日聚會。古柏是一位律師並管理大筆產業;弟弟布雷克卻因為自己誤會老友致使他自殺身亡,並怪其妻與摯友有染,不與其同房,成為大嫂的笑柄並無法接管產業。其實布雷克也不想繼承產業,因為他覺得世上一切都很虛偽,但經過妻子瑪姬的激勵以及伯父的開導,他才開始了解生活的意義,因而全家最終各得其所。故事聚焦於一個六口之家的莊園聚會:一對垂垂老矣的父母,貪財的大兒子和大兒媳,以及保羅·紐曼和伊莉莎白·泰勒飾演的,關係緊張的二兒子和二兒媳。六個主要角色,以對話為主的情節,從尷尬詭異的相聚到比較完滿的結尾,這一變化配合道德的探究、人性的陰暗,絲毫沒有一般娛樂片的媚俗和劇情類電影的沉悶,也是1958年的十大賣座電影之一。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電影,簡單得像是用兩三天時間趕出來騙錢的室內劇。電影開始,就有一股讓人作嘔的庸俗氣息。兩個女人,一個男人,為爭奪他們那身患絕症即將死去的富翁老爸的遺產鬥得不亦樂乎,你揭我老底,我捅你傷疤,鉤心鬥角雞飛狗跳。另一個男人,也就是保羅紐曼扮演的富翁的小兒子布雷克,卻對這一切提不起半點興趣。他剛弄傷了腳(也許是故意的),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停的喝酒。更奇怪的是,他對他那不停引誘自己的美艷老婆瑪姬完全無動於衷,甚至厭煩之極。他像個受傷的野獸,緊緊的縮在自己的殼裡,一動也不想動。與他相反,他那漂亮的老婆瑪姬表現出了驚人的精力,她正準備與以她嫂子為首的遺產爭奪者大幹一場,她不僅要贏得遺產,她還想贏回自己的男人。這時候,那個身患絕症的富翁回來了,而且帶來了一個他們完全意想不到的消息。一個臃腫粗俗暴躁霸道的資本家,兩個伶嘴俐牙滿口鬼話滿腦子算盤的潑辣女人,一個身心受創自我封閉的男人,好戲剛剛開演。
      最讓人吃驚的是,這個僅在幾個有限的場景里完成的電影,卻能表現那麼強烈的戲劇衝突。全篇完全沒有一句可有可無的對白,沒有任何多餘的鏡頭。精彩對白更是層出不窮,雙關語,暗語,喻語俯拾皆是,好幾個地方甚至差點讓人跳起來大聲鼓掌。越看越覺得這電影像極了舞台劇,那麼高度集中的戲劇衝突,短短的一天一夜的時間,有限的幾個場景,卻製造了那麼多的懸念,交代了那麼多的東西。保羅·紐曼經過了一段緩慢的起步階段,在渡過跌跌撞撞的角色選擇後,他在根據經典戲劇改編的影片《熱鐵皮屋頂上的貓》中出演角色,之後窘境告以結束。依靠影片《熱鐵皮屋頂上的貓》,保羅·紐曼的事業獲得了重生。這部電影不僅成為了1958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而且,年輕的保羅·紐曼還因為在其中和伊莉莎白·泰勒的精彩對手戲而贏得了他的第一次大獎提名。 正如導演羅伯特·本頓後來所說的那樣,保羅·紐曼的身上有一種當時的明星們所缺乏的氣質。
      那時30幾歲的保羅也正好詮釋影片中30多頹廢的主人公,另一位世界最美的女人之一的伊莉莎白·泰勒同樣出彩。兩位的演技證明他們都不只是擁有美貌和帥氣,而更多的是爐火純青的演技。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溫馨的家庭電影,濃縮了很多我們現實生活的寫照。信任,這個詞是永恆不變的,可貴卻又難得。真情,同樣的珍貴,也同樣的難得。而這些元素在本片裡詮釋得格外鮮明。也許片中美好的結局是作者田納西·威廉斯最不願看到一個場景。這也是他極為討厭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另外令作者田納西·威廉斯不爽的是保羅·紐曼在該劇中的角色應該是帶有同性戀意味的,但在那個年代,表達的是十分含蓄。導演理察·布魯克斯把小說搬上螢幕後,也做了改動,將那些曖昧的情節也都刪除了。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
     《熱鐵皮屋頂上的貓》這種對偽善和謊言的資產階級家庭的道德空虛和焦慮,可以說是《美國美人》之類電影的鼻祖。但這部電影又和那個田納西·威廉斯的原著劇本相差甚多,雖然同樣涉及了對同性戀的隱晦暗示,但基本的主題卻被完全的修改,這樣改編的電影,關注的是失意的男人和得不到愛情的女人,成為了一部道格拉斯·薛克式的通俗劇。說實話電影已經把原劇本的根基都改變了。原劇里男主角布雷克的好友是在認識到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外加對布雷克告白失敗而沉溺於酒精而死的。布雷克的沉淪則是因為對好友的自責和對世俗偏見的憤恨。原劇本其實一點也不晦澀,整個邏輯非常reasonable,電影為了in the closet改動太大才變得不好理解了。還值得一提的是裡面演保羅·紐曼父親和演母親的朱迪·安德森的演技同樣值得讚嘆,那個年代果然是出產實力派巨星的年代。
      雖然並非完全沿襲原著偉大的精髓,但從形式來講,這部電影還是很像一部舞台劇,環境設置的集中,人物關係的緊密,魄力十足的台詞,彷彿就是一部發生在一所大屋下的多幕劇。通過父子關係、夫妻關係、同性愛人關係,以布雷克和瑪姬為中心展現一個莊園主家庭的內部矛盾,父子間的不理解、夫妻間的不信任、兒女之間對金錢的窺視,和一些社會問題,酗酒、同性戀、金錢繼承和暴發戶。中間雖然經過了強烈的矛盾衝突,但最終還是回到了傳統的好萊塢軌道上,誤會塊釋,浪子回頭,破鏡重圓。保守的時代產生的作品終究如此,對同性愛的避而不談,盡力維護傳統的家庭關係,這些元素削弱了原著的力量,把對社會深層次的、來自於經濟快速發展而產生的傳統社會性和道德觀的矛盾,僅僅集中於個體的道德價值缺失或自我封閉之上。但僅以結構來論,電影卻完全脫自於原著的嚴謹敘述,保持了情節的曲折與完整,有鮮明的戲劇感。
      很喜歡這種跟隨人物的攝影,對場景和空間的控制十分突出。因為整部電影完全沒有什麼開放的空間,所以鏡頭多半在人物特寫和包容一至幾個人的中景中切換,手法很自然流暢。大多室內場景以淡色為主,黯淡而與人物形成對比,因此在缺少變化的室內景中,人物的移動很清晰。很難定義這是一部電影還是一部戲劇,過於工整的風格也使它缺少了一點精彩,比起嚴謹莊重的風格,還是第一個鏡頭給人印象最深刻。布雷克在空曠的運動場,獨自搖搖晃晃起跑,向鏡頭前衝來,跨過第一個、第二個欄,摔倒在眼前。轟然墜地的一刻,反而異常的冷靜,無聲的包容著巨大的力量。
      在《熱鐵皮屋頂上的貓》之前,所有田納西·威廉士的改編作品都是黑白電影,但是當導演理察·布魯克斯看到保羅·紐曼那雙迷人的藍眼睛之後,他就下定決心要拍成一部彩色電影。保羅·紐曼對原劇的喜愛是他參演本片的重要原因,但是為了適應好萊塢的的審查制度,原劇中的同性戀情節和黑暗的主題都被淡化了,保羅·紐曼為此鬱悶了好長一段時間。保羅·紐曼和伊莉莎白·泰勒自《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後就再也沒有合作過。伊莉莎白·泰勒說保羅·紐曼:我對他的了解僅限於幾部電視劇,一般人也都會把他當作靠臉蛋吃飯的好萊塢小子。只有真正接觸這個人,你才會發現他的與眾不同之處,他對台詞的鑽研是我見過的演員中最刻苦的,他豐富的生活經驗使得他的表演顯得紮實,他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演員,也讓我知道傳言都是在胡說八道。
      田納西·威廉斯,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三大戲劇家之一(另外兩位是尤金·奧尼爾和阿瑟·米勒),同時也是全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1948年和1955年份別以其《慾望號街車》及《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兩度贏得普利茲獎和戲劇評論獎;《玻璃動物園》和《鬣蜥之夜》也分別於1945年和1961年拿下紐約戲劇評論獎,1952年的《玫瑰黥紋》獲得東尼獎最佳戲劇獎殊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