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四百击/四百下/胡作非为

8.1 / 128,501人    99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Marcel Moussy
演員: 尚皮耶李奧 Claire Maurier Albert Rem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醒來前死去

2015-02-06 23:40:55

笨拙,平凡,真誠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很久之前已聞《四百擊》的大名,這部法國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作之一。導演特呂弗是法國國寶級名導,他的電影自然是各種電影教科書上的必看影片,他與戈達爾齊名。在20世紀50,60年代帶領著激進熱情的法國年輕人,尋找電影的新的可能性,尋找更迷人的講故事方法。在其導演生涯之前,特呂弗已是一位著名的影評人,據說是因為他的電影評論太過尖銳,得罪了一大幫同時期的學院派導演。在一眾抨擊,唾罵之下,拍成了《四百擊》這部「反擊之作」。一時技驚四座,名揚四海,開始導演生涯。
       於是,某日晚上,懷著一顆虔誠,敬畏的心,飽餐過後,沐浴更衣,身心俱靜。猶如教徒跪拜祈禱一般,恭恭敬敬地坐在電腦前,打開幾天前從網上搜來的CC藍光版《四百擊》。
但看了開頭十分鐘,越發感覺這不是那種靠無對白的長鏡頭把觀眾步步逼退的電影。大可不必以對待《2001太空漫遊》的嚴肅態度來對待它。它是特呂弗的「反擊之作」,卻不見一絲一毫炫技,反擊的意味。即使沒有任何刻意的幽默鏡頭,它卻可以輕鬆得讓我笑出聲來。看完一大半後,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的嘴角一直上揚著,像自己回憶起一個老友的趣事。
       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法國少年,安托萬的一段叛逆的日子,沒有大衝突,沒有大高潮,平淡無奇卻真實得如同發生在身邊。特呂弗對童年回憶的執念,在影片中一覽無餘。老師一轉頭就在搞怪打趣的熊孩子們,聽寫課上老是寫錯字撕本子的糊塗蛋……晨跑隊伍跑著跑著人就不見了,偽造請假條卻抄錯了別人的名字,上學路上啃一口麵包啃一口方糖和小夥伴秘密盤算著逃課……
       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網際網路,安托萬以一種最令人肅然起敬的方式表達對偶像巴爾扎克的崇拜。他一本正經地點上一枝蠟燭,供奉起巴爾扎克的照片。結果卻著火了,被老媽一頓痛罵,令人捧腹之餘,是否也預示著在某個角落,存在著現實與文藝之間無法跨越的鴻溝?反正安托萬心疼的永遠是偶像的照片,而不是被燒成灰燼的簾布……
      逃學,逃離家庭,逃離少管所,安托萬總是在逃。在巴黎的街道上,總能看到他和小夥伴在快步走或者奔跑,從不過多地停留。唯一一次他能好好地欣賞這座城市,是在囚車上。夜巴黎華燈初起,火樹銀花,迷人又孤獨。失去自由的安托萬默默地看著,那一刻,這座城市所有的浪漫故事都與他無關,他流下了眼淚。安托萬後悔自己做的錯事,但是否也會對這座城市的美麗有一絲絲的感動?
       片中還有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安托萬與小夥伴在逃課之後的閒日子裡,逛進一間小劇場,那是唯一一個沒有人逼迫他,沒有人鎖住他,是安托萬自己心甘情願作幾刻停留的地方。小劇場裡,正在上演著一出小紅帽的木偶劇,台下的小朋友們隨著情節的發展,發出陣陣的笑聲或尖叫聲,每一雙發亮的大眼睛,每一個可愛至極的小表情,都被特呂弗的鏡頭準確地捕捉。此處我重複看了好幾遍,鼻子有些酸。因為,無論什麼時代,無論什麼年齡,無論什麼民族,無論電影是黑白還是彩色,我們對電影的觸感都是一樣的。看喜劇會笑,看悲劇會哭,看壞人被打敗會拍手叫好,看情人成眷屬會流下幾滴感動,卻又深藏孤獨的淚水。最真的情感流露,是我們對電影最真的熱愛。
      《四百擊》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弗蘭西斯•哈》。後者有很明顯對《四百擊》致敬的痕跡,同樣是黑白,同樣歡脫的配樂,同樣是無無聊聊的日常生活片段,主角同樣在無時無刻地奔跑。兩位主角同樣掙紮在現實中,卻又不甘於被世俗同化。世界上與安托萬相似的一群人,有時他們會心事重重,有時會歡脫自在,大部份時間他們都在懷疑自己懷疑世界,總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他們不會算計,不會競爭,笨拙又真誠地活著,他們的生活平凡,自然,浪漫。這是千百年來所有文藝青年的追求,也是特呂弗的追求,他的這部電影是最深情的表白……其實無論是電影裡還是生活中,最能讓人銘記的,往往是那種不悲不喜平平凡凡的片段,這也是《四百擊》最打動我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