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
2015-02-10 05:08:24
一步之遙,一聲嘆息
姜文作為我最喜愛的大陸導演之一,之前四部作品,無一失手,皆為不可多得的精品,《鬼子來了》和《太陽照常升起》更是長期位居我個人華語電影十佳,即便是商業化的《讓子彈飛》,觀影體驗也是高潮迭起、暢快淋漓,甩出國內同行幾條街。正因太愛姜文,《一步之遙》上映以來,前後到影院刷了三遍,仍難對這部觀影感受極為複雜的影片做出客觀的評價。因此,我沒想試圖通過此文去做深入的解讀,而是僅就影片的一些細枝末節,表達一下我最直接的感受和簡單的思考。
有人說這是一部在氣質上和《太陽照常升起》最為接近的作品,這點我很難苟同。《太陽照常升起》通過瘋、戀、槍、夢四個段落,構成了異常複雜而又美妙的敘事結構,再加上各種細節和線索之間的勾連,足以勾起觀眾的興趣,吸引他們去解讀。通過對其結構的梳理和故事的理解,觀眾才能慢慢領會姜文作品特有的隱晦表達。反觀一步之遙,故事簡單到極致,只能拼命在枝蔓上做文章,給人感覺繁複、囉唆,非但絲毫不會讓人產生解讀的興緻,反而越看越令人厭煩。這種感受,在觀看姜文作品的過程中,前所未有。
to be or not to be,《一步之遙》的開篇便拋出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這句話本是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里最廣為人知的一句對白,可譯作生存還是毀滅,翻譯成白話就是做還是不做,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如何選擇的問題。對哈姆雷特來說,是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加高尚,這的確是個問題。回到一步之遙,我們可以看到,馬走日在影片中其實也經歷了幾次選擇,而去發掘和理解每次選擇背後的原因,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馬走日這個人物。電影中的第一幕,幾乎照搬了《教父》的橋段,連馬龍白蘭度的聲音,姜文都模仿的惟妙惟肖。面對武七少爺的求助,馬走日在幫與不幫之間,選擇了幫助武七少爺。這個決定本來這就是個唯利是圖的行為,但姜文又煞費苦心的加入了老佛爺的故事。同樣是絞了辮子,被人逼著絞的,和自個兒主動絞的,那能一樣嗎?通過講述這個故事,把馬走日的選擇進行了美化和昇華,同樣是洗錢,趨之若鶩的洗錢和助人為樂的洗錢,還是有所區別的。但這個老佛爺的故事,本身卻破綻百出,完全禁不起推敲。眾所周知,慈禧卒於1908年,辛亥革命爆發於1911年,所以馬走日口中那個「一覺醒來,民國了」純屬子虛烏有。故事是虛構的,那馬走日對自己的美化,同樣是虛假的,虛虛實實,真假難辨,馬走日到底是古道熱腸之人,還是欺世盜名之輩,完全不得而知。
馬走日的第二個選擇,則來自完顏英的逼婚。兩個人青梅竹馬,現在又合作無間,按理說結合到一起,本是順理成章之事,但馬走日愣是嬉皮笑臉的拒絕了完顏。從後面的劇情中,我們可以了解,馬走日心中暗戀著武六,因此沒法和完顏坦誠相對。從這個角度來說,馬走日似乎又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完顏死後,馬走日去找大帥幫忙,卻碰上了項飛田落難。救自己還是救項飛田,是馬走日的第三個選擇,也是個生死抉擇。而他選擇了救項飛田,並不是為朋友兩肋插刀,而是害怕一旦求助,武六會因此看低自己,所以才張不開口。一個追名逐利的混子,叱吒風雲的前清遺老,這會兒又變成了情竇初開的純情少年,這個人物真夠分裂,也難怪他在完顏面前說,自己其實是個孩子。
潛逃兩年後,馬走日又迎來了他的第四個選擇,面對媒體的曲解和名角兒在舞台上的羞辱,憤而出手,打了王天王,進了牢房。完顏的意外死亡,馬走日的畏罪潛逃,媒體的推波助瀾,讓民眾的茶餘飯後有了談資,消費馬走日成了民眾的狂歡。面對此情此景,馬走日選擇挺身而出,無異於飛蛾撲火,完全是堂吉訶德再世,後面重復出現的風車與磨坊,再次強化了這個選擇的意義。但這個選擇背後的行為動機,卻令人費解。一個唯利是圖的混子,一個情竇初開的孩子,為何現在又變成了向世俗挑戰為他人正名的悲劇英雄?這個人物的身上,到底投射了多少姜文的思考,承載著多少姜文的希冀,我們無從猜測。其實,現實中的姜文和電影中的馬走日,有著諸多相通之處,部隊大院出身,童心未泯,才華橫溢、玩世不恭,面對媒體的誤解反唇相譏,絲毫不留餘地。這樣來看,馬走日的分裂也就有情可原,他的幾次選擇,對應著姜文身上的不同特質,把它組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用斷裂的思維來理解馬走日這個人物,可能更接近姜文的初衷。
馬走日的最後一個選擇,是在武六帶他出逃的路上。他打昏武六,選擇慷慨赴死。這個選擇又回到了愛情主線,馬走日收穫了武六之愛,卻意識到了愛情的代價和責任,所以才會語重心長的說出,找個男人,不是為了和他一塊兒死,而是為了和他一起活著。就這樣,馬走日從一個悲劇英雄,又成長為有情有義頂天立地的純爺們。其實姜文對愛情的看重,在之前作品早現端倪,馬小軍對米蘭的愛,瘋媽和李不空的愛,張麻子對花姐之愛,雖足夠刻骨,但皆為一廂情願,只有馬走日,收穫了愛情,才讓他有信心面對死亡。結尾馬走日的癲狂演說,輔以費里尼式的夢幻場景,營造出的那種獨特的美感,在國內導演當中,估計只有姜文能夠駕馭,也算此片的亮點之一吧。
當然,馬走日的主線,其實不過佔據全片篇幅的三分之一,在主線之外,更多的是延伸出來的枝蔓,借各色人物之口,由各種跳脫的台詞,衍生出了相當多的指涉和隱喻,此外,還有數不勝數的對影史經典作品的致敬。但我覺得,這些附加的意義,還是應該建立在文本之上,不能脫離故事而單獨存在。回到故事本身,馬走日的成長曆程,便顯現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當中,從毫無底線原則的前清遺老混混,到情竇初開的少年,再成長為螳臂擋車的悲劇英雄,最後領略了愛的真諦,以一個非常男人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影片剔除了劇情中的起承轉合,所以馬走日的一次次選擇總在觀眾的預料之外,這或許是姜文故意和觀眾玩的一個把戲,想讓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類似「today is history,today we make history,today is a part of history」突兀的台詞以及星羅密佈的符號指代上。但從最終效果來看,姜文的這次試驗難說成功,過於簡單的故事,包裝以過於繁複的表達方式,再加上層出不窮的資訊轟炸,只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並在厭煩中忽視了影片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
回顧整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姜文精心營造的夢幻愛情場景,鋪滿金色砂礫的火車車廂,盡頭的車門外,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武六和馬走日倚欄眺望的場景,完全是對法國電影《情人》的致敬。馬走日雙腿皆被武六踢斷,無緣泰山之旅,一段塵緣,未曾開始,便已結束。只能獨坐火車之上,望向窗外,淚流滿面。而影片的結尾,從另一個角度重複了這段鏡頭,武六站在車外,望著遠去的列車,風中凌亂的長髮,不捨的神情,都表明了這是一段郎情妾意之愛。只是造化弄人,一步之差,便是咫尺天涯。
最後,借用豆友的一句話,姜文從來不缺才華,缺的是對自己才華的節制。一步之遙絕不缺乏亮點,但太多亮點堆積到一起,反而讓人味同嚼蠟。因此一步之遙最後的結果,恐怕也只能是一聲嘆息了。
《鬼子來了》講解音頻,請移步荔枝FM:
http://www.lizhi.fm/923190/14978357056422278
《太陽照常升起》講解音頻,請移步荔枝FM:
http://www.lizhi.fm/923190/1513784476157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