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爸媽不在家--Ilo Ilo

爸妈不在家

7.2 / 5,025人    99分鐘

導演: 陳哲藝
編劇: 陳哲藝
演員: 楊雁雁 陳天文 安潔莉芭雅妮 許家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蕭釩

2015-02-11 00:56:11

中年不是下午茶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標準的英式下午茶是下午四點,衣著體面的坐在一家考究又有情調的餐廳,點一杯上等祁門紅茶或斯里蘭卡紅茶,當然印度大吉嶺紅茶也不錯。至於點心可以選擇英式下午茶點心,分為由咸到甜的三層,依次由下往上吃,再配以輕聲細語的交談和恰到好處的微笑,與愜意的午後時光真是相適極了。另有現代大多數人也許會選擇更為簡單的下午茶方式,紅茶或者咖啡配蛋糕、小餅乾,只為工作之餘的短暫休憩,晚飯之前的補充體力。更有絕大多數人,直接以一杯咖啡或綠茶了事,用不同於白開水的味道提神,順便刺激一下麻木的神經。
       三種下午茶方式,三種不同的人生層次和境界。如果中年能像第一種方式,衣食無憂萬事如意,縱然皆大歡喜;如果像第二種,也還說的過去,起碼還有喝茶的意識和時間;到了第三種,可就糟糕了,這也叫下午茶?當然不叫,這是單純的解渴,是忙裡偷閒的喘口氣,中年如果活成這個樣子,真不如做一場噩夢,夢總有醒的那一刻,可是放到現實,就要踏踏實實從頭夢到尾了。
      不巧的是,普通人的中年恰恰就是這場醒不過來的噩夢。《爸媽不在家》所展現出來的正是一幅現實生活中普通家庭、普通中年人的透視圖,影片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來呈現人到中年所面臨的壓力,和背負的沉重負擔。一個女傭的到來,更是揭開了家庭中潛藏深處的各種問題,帶著大時代之下的無奈與無助,身背家庭重擔的迷茫與力不從心,矛盾如暗礁密集的淺海,家庭這艘大船該如何安全駛過?又該如何調整到一個正確的航向?
      無論是「中年危機」還是「七年之癢」,哪個詞聽起來都讓人頓生惶恐。影片一開始,家庭問題顯而易見——母與子的溝通困境。叛逆淘氣、又詭計多端的兒子家樂(許家樂飾)讓母親惠玲(楊雁雁飾)頭疼不已,身懷六甲焦頭爛額的惠玲難以兩頭兼顧,只能請菲傭泰莉(安吉莉芭雅妮飾)幫忙做家事,順便照顧家樂。作為父母眼中的淘氣鬼,學校眼中的「問題學生」,家樂對泰莉的到來充滿了敵意和抵制,從而製造了與泰莉的一系列矛盾,然而在泰莉不卑不亢、不放棄的真心對待和管教之下,家樂對泰莉的態度逐漸發生了一點一滴的轉變,感情漸生,直到最後分離時的難捨難分。
      家樂終於體會到了「母愛」的感覺,然而這種感覺卻不是母親給予的,面對泰莉和家樂之間的融洽和深情,惠玲作為親生母親卻只能羨慕和嫉妒,如何跟孩子建立起真正親密無間的母子關係,惠玲感到了自身的迷茫和無助。
      亞洲金融危機的突襲,引發了社會經濟不景氣,企業大量裁員,失業人數激增。家樂的父親阿德(陳天文飾)在此大背景下未能倖免,失業兩個月的阿德面對生活的壓力和失業的痛苦,選擇了沉默和獨自承擔,樓梯上的菸頭、疲憊的面容、暴躁的情緒,惠玲雖有所察覺但是並沒有揭穿。阿德藏著自己的秘密,惠玲也有自己的心事,日子過的越發心不在焉,兩人越發覺得沉重和艱辛,直到惠玲上當被騙,不能自己的坐在床上大哭,阿德才說出了自己失業的真相,久違的心聲終於吐露。
      人到中年,往往愛裝堅強。犯錯誤怕被嘲笑,做不到也不認輸,扛著比自己還重的擔子還要假裝身心愉悅,哪怕面對再親密的人,也不能承認自己其實很脆弱。也許是時間將感情的咖啡豆磨成了慘白的豆腐渣,習慣了熟悉了也就健忘了,忘了當初的咖啡豆是怎麼把快樂分享的,怎麼把苦惱分擔的,怎麼把兩個人融化成了一個人。七年或者十年、二十年,一點都不癢,只是得了神經麻痹症和健忘症,感知不到情深似海,忘了伴在身邊的人是活生生的。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馬蒂爾達問萊昂:「人生總是如此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總是如此」。生活充滿了艱難,無論是童年還是中年,或是老年,而艱難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的容易克服,它以相當的速度成長著,克服它所需要的智慧、耐心和信心,難度從來都是試卷最後的自由選做題,誰也不能保持隨時都能一鼓作氣的鬥志昂揚。年齡是種壓力,是種覺得自己三十必須而立,四十應該不惑的偏執;家庭是種殘酷,是種衝不過去也要頭破血流撞到底的單項選擇。中年恰恰就是壓力和殘酷,這兩股颶風合力撲向你的最壯烈和絕望的開始。如果把人生分為三段——開端、發展和結尾,那麼中年恰好就是發展,發展也是過程,是慢慢推向結束的完整敘述,這期間會有低谷、會有高潮,總之如海浪般跌宕起伏,它將耐人尋味,它將銘刻人心,它帶來的是無數意想不到的經歷和啟示,一個又一個的黑夜和白天。五味雜陳,這個過程中嘗到的最少的滋味就是甜。
       影片最後,由於經濟狀況的原因,惠玲和阿德不得不辭去泰莉節省開支,家樂萬般不捨。隨後影片在惠玲順利生產,一個家庭新成員的誕生中走向了故事結尾。
       雖然影片背景鎖定在經濟危機下,一個潛藏著各種矛盾問題的普通家庭,但是整體表現卻並不壓抑,尤其在家樂與泰莉的關係轉變之後,充滿了溫馨和情趣。影片中人物在細節的表現上也有過人之處:
1、家樂對泰莉從排斥對峙到依賴喜歡,期間感情的變化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由許多小故事點的疊加和累積,最終達到了一定的厚度堆起了最後的高潮——家樂不顧一切的買樂透為了中大獎得到獎金,留住泰莉;全家人去機場送泰莉,家樂死死拉住泰莉的胳膊不放,隨後用剪刀剪掉了泰莉的一小撮頭髮,泰莉離去之後,他獨自坐在車裡看著泰莉的頭髮流淚,這個場景的處理是沒有聲音的,但是此時達到的效果卻是無聲勝有聲,這種離別的不捨和傷心,感染力已經從角色本身傳遞到了觀眾的心中。
      剪頭發作紀念,是古時女子送給情人作紀念的信物,家樂留起泰莉的頭髮顯然符合了他早熟的個性,從泰莉初次給他洗澡時的尷尬,到看泰莉換衣服,他對泰莉的感情也許已經超過了「母愛」的程度,夾雜了說不清的感情。
2、泰莉的隨身聽。泰莉有一個隨身聽,她時常聽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這也是她來到家樂家最初的狀態,面對陌生的一家人和不友好的家樂,他們是分離開的兩個世界,直到家樂終於發自內心的接受了她,主動進入了她的世界——泰莉去接家樂放學,家樂拿下泰莉的一隻耳機塞進自己的耳朵,跟泰莉一同聽起了音樂。這是彼此內心毫無隔閡的真心接近,同樣在影片最後,在產房外等待的家樂聽著泰莉留下的隨身聽,阿德走過來,一起跟著兒子聽了起來,這代表著父親在試圖走向兒子,想去傾聽兒子內心的聲音。而這個家庭新成員的誕生,也無疑暗示著這個家庭的另一個新生。
       此外,在一家人祭祀外公回去的路上,車子熄火的片段,以及看著家樂和泰莉日益親近,對惠玲面部表情的多次近景展現,都體現出惠玲作為家樂的母親,卻無法做到和泰莉一樣被兒子依賴和親近,從而產生內心的失望、挫敗和無力感。
       影片勝在沒有野心。所謂野心是指以小見大,企圖以一個家庭去展現經濟危機下整個社會的狀態,如果是運用這種套路,那麼以小見大不如形容為以小搏大,經濟危機和社會狀態是過於宏觀的命題,如果不具備驚人的天賦和紮實的基本功,以及敏銳的電影表現手法,那麼終成敗局。
     《爸媽不在家》已經濟危機隱喻著家庭危機,單純在講述普通家庭出現的普通問題,展現出來的卻是貼近生活、貼近內心的真情流露。到了影片的結尾,家庭問題都解決了嗎?影片並沒有給出肯定答案,只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暗示。
       愛情要經營,家庭也要經營。但是面對家庭,「希望在於自己」這招真不那麼管用,美國人提倡的個人英雄主義用在這裡完全失靈,團隊協作的運營理念倒是開始發揮效力,無往不勝。
      人要誠實面對自己、面對他人,年齡不能代表什麼,家庭的擔子也不是一個人就能擔起來的,承認不是件難事兒,但確實是件可以瞬間神清氣爽的事兒。
       多年前讀著《中年是下午茶》,覺得真是無趣又有趣,後來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長,漸漸相信了它的無趣,有趣完全是文字藝術的加工和渲染。中年從來都不是下午茶,更像是隔夜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