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

万物理论/霍金爱的方程式(港)/爱的万物论(台)

7.7 / 483,599人    123分鐘

導演: 詹姆士馬許
編劇: 安東尼麥卡滕 潔恩霍金
演員: 費莉絲蒂瓊斯 艾迪瑞德曼 查理考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w

2015-02-11 20:58:48

萬物理論:天才的掙扎與情感



一、先把結論撂在這兒,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是《萬物理論》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此話怎講?先看提名。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有《萬物理論》、《鳥人》、《布達佩斯大飯店》、《模仿遊戲》、《美國狙擊手》、《爆裂鼓手》、《塞爾瑪》,還有就是之前已經推送過影評的《少年時代》。(上述影片,「搜羅」都會爭取在本月22號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全部份享完畢。)

我已經討論過《少年時代》的影視風格以及導演的情懷(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我的頭像然後查看),現在簡單說一下其他幾部影片:


《鳥人》全片一個鏡頭拍到底,此片橫空出世,讓電影節又掀起了「關於長鏡頭標準的大討論」。評論界的說法是,《鳥人》如此強悍的劇本加如此前衛又傳統的風格,不得獎都對不起電影這門藝術。


《布達佩斯大飯店》說的是一個無名作家的故事,《模仿遊戲》可以說是「現代電腦之父」圖靈的傳記,《爆裂鼓手》則講述了平凡音樂少年安德魯的成才之路。因此,按照奧斯卡以往的套路,可以說,這三者和介紹霍金生平的《萬物理論》在評委團心中是同一個「位分」,《萬物》並沒有突出之處。四者之間究竟誰更勝一籌,那還得看緣份。


前年的最佳影片《逃離德黑蘭》是「美式的主旋律」愛國片,今年《美國狙擊手》繼承了《逃離》的衣缽;去年的最佳影片《為奴十二載》更加「美式主旋律」地講述美國黑奴的抗爭,今年倒好,《塞爾瑪》連脫口秀女王奧普拉都來出演了,儼然就是在說「我不得獎你們就是在種族歧視。」

看情形,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更多的是《少年》、《鳥人》、《塞爾瑪》和《美國狙擊手》之間的廝殺。

那麼問題來了,《萬物理論》輸在哪?格局太小。


二、連每一根手指頭都在演戲的主演小雀斑

《萬物理論》最出彩的地方在於男主角的演技。

男主角全名埃迪·雷德梅恩,英國人,因為臉上的天生雀斑,人送外號」小雀斑「。最初因為戰爭影片《鳥鳴》而認識他,後來因為出演2012年風生水起的《悲慘世界》開始關注他,今年突然憑藉《萬物理論》得了金球獎影帝,成長速度快得讓老衲以為"這是在逗我?"

不過也難怪,小雀斑的履歷里赫然寫著:「莎翁舞台劇出身」----「英倫幫」的演員偏愛舞台劇業內也是眾所周知的事了:一來舞台劇一氣呵成,既考驗水品也鍛鍊演技;二來是西歐國家的戲劇傳統;三來是學院派賦予了舞台劇「官方認證」的光環。因此,哪位英國演員沒在舞台劇里練過,都不敢說自己是演員。

比如說大名鼎鼎的奧黛麗·赫本、英倫玫瑰凱拉·奈特莉、海倫·米倫女爵、愛瑪·湯普森、女神艾瑪·沃特森、瑪吉·史密斯、「抖森」、「伏地魔」拉爾夫·費因斯、教授艾倫·里克曼、裘德·洛,還有今年同被奧斯卡提名為最佳男主角的「卷福」和小雀斑...這些都是在全球影視圈爆紅的「英倫幫」,他們對文學和戲劇的情有獨鍾使他們在舞台劇和影視劇演出間維持著精妙的平衡,經常樂意雙面開花。

小雀斑功底深厚,讓人心生感慨,」不愧是練過!「

霍金生病之後的樣子大家都知道,看了《萬物理論》,你就懂為何小雀斑演的多好。



三、Talented,Struggles,and Emotion 天才的掙扎與情感


只能說,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有理由的:

如果我的全身肌肉開始萎縮、生命只剩兩年,我會說「怎麼辦,還有好多東西沒有吃、好多地方沒去玩。」霍金說:「I have to work."

如果十道題,大家都算不出來,那我會說「whatever,反正都這樣。」霍金說:「I can only do 9."

人家天才就連談戀愛的方式和內容都不一樣:我們談的是「你愛不愛我」,霍金和女友Jane談的是「宇宙裡的黑洞」和「時間的起源」。

難得的是,在《萬物理論》里,霍金與我們沒有距離。他會羞澀、會不安、會開黃段子玩笑,會有生老病死,會歇斯底里。但更多的,你看到的是笑容。霍金讓你明白,身殘得志堅,這是一個看腦袋的社會。

只能說,劍橋是個好地方。在劍橋,有自行車、有酒吧、有圖書館、有皮划艇和Party;在劍橋,綠草如茵;在劍橋,Jane遇到了霍金。

只能說,幸好霍金有Jane,幸好有愛情,即使風雲變幻,哪怕陪伴或不再陪伴。

霍金有本書叫《時間簡史》,英文譯名是A Brief History of Time.而《萬物理論》更嚴格的說,可以翻譯為 A Brief of Hawking and Jane.全片不是在講高大上的理論,而是在講最簡單的道理:掙扎、情感與希望.

四星推薦:一分來自雀斑彪悍的演技,一分來自個人喜歡的BBC式藝術風格,一分來自故事與情感,還有一分,因為看片時我總是想起,徐志摩曾說:「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丨END.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