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夜行者/独家腥闻(台)/头条杀机(港)

7.8 / 615,637人    117分鐘

導演: 丹吉洛伊
編劇: 丹吉洛伊
演員: 傑克葛倫霍 蕾妮羅素 比爾派斯頓 里茲阿邁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eorge H

2015-02-12 07:59:35

黑夜下的人性變奏


電影的節奏緊湊明快、劇情乾脆俐落,沒有一絲拖泥帶水,也不見點滴的兒女情長,讓觀眾的注意力始終跟隨著主人公路易斯的主線目不轉睛。當電影落幕,想必沒有多少人感受不到電影給我們內心所帶來的道德拷問。但電影的精彩成功之處並非僅限於此,而在於導演對於不同人物刻畫得用心與專註:里克、妮娜、路易斯,這三個角色各有側重地傳達著導演對於人性和道德的思考。通過他們以各自不同人生軌跡,電影近乎完整地反映出了由「真善美」向「假惡丑」的人性變奏,讓觀眾在道德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中產生強烈的精神衝擊,進而反思自我、審視現實。
一、里克:善與惡的人性迷失
在刻畫裡克這一人物上,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並沒有將其塑造成一個滿心正能量,滿腔正義感、面對罪惡毅然決然的大好青年,而是一個本性善良,又迫於現實的普通人。這樣更能夠貼近觀影者的內心,畢竟完美的化身是少之又少的。其中,有兩個細節處理得尤為突出:
一是對於發現路易斯蓄意「釣魚拍攝」時的震驚與妥協。伊始,他是極為驚詫的,感覺路易斯的所言所行簡直難以置信,甚至衝動得破口大罵。但無論他怎麼否定路易斯的冰冷與可怕,他都沒有棄車而去,甚至絲毫未有放棄合作的念頭。雖然嘴上對路易斯的行為加以徹底的否定,但在他心裡,已經開始了一步步的妥協,而他妥協的手段又回到了慾望的起點——加錢。他口口聲聲解釋是路易斯教會了他討價還價,其實細想來這是自欺欺人。他的內心已經在善與惡的平衡下傾向了後者,路易斯只是他為惡的藉口,以消解自己人性變化的罪惡感。
二是關於路易斯對他死前告誡的強烈否定與無言以對。當他被路易斯陷害致死時,他是憤怒的,繼續著對路易斯人格的否定,斥責著他的瘋狂。可當路易斯義正言辭地訴說著:「我就是以後的你」時,他無言以對,反覆地吐露著:「我不知道」。我以為,這裡多少帶了點導演的刻意。里克都已經被路易斯借刀殺人了,怎麼會在臨終的幾分鐘裡去如此深刻的思考人生?也許破口大罵,瘋狂詛咒才更符合情境。但這也是服務主旨的需要,導演是借里克之口說出了大眾人的心聲,面對路易斯的辯駁,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找不到一個足以駁斥的理由,「不知道」成了最好的答案,在抵抗中反映出人性迷失的徬徨。
某種程度而言,里克是路易斯的前身。他們有著共同的初衷——都是為了謀一份職業,賺取生存的資本。但導演沒有以傳記式的敘事手法將路易斯的過去一一呈現,避免破壞整部電影緊湊的節奏感。為對此加以彌補,里克便成了路易斯「青澀善良」的前身。試想一下,如果將里克和路易斯的人生軌跡連接起來,恰好形成了一個十分完整的人性成長鏈,也為電影伊始路易斯盜竊鐵絲網、毆打警衛這一略顯突兀的罪惡行徑找到了答案——路易斯之所以成為如此,正因為如里克最初那樣,對金錢有著迫切的需求,只是迫於現狀窘境,漸漸地從善良的起點走上了違背道德的罪惡之路上。
二、妮娜:真與假的本性揭露
妮娜,從一開始就是個「市場論」者,提高收視率,保住工作是她唯一的目的。導演沒有賦予她太多的善良,而是將更多的筆墨放在如何揭露她本性虛偽的過程上,讓她的偽善在路易斯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中徹底瓦解。
她地位體面,左右著電視台新聞報導一切,她衣著光鮮,滿嘴遊刃有餘的生存法則,儼然一個久經沙場的成功者。但面對路易斯的步步為營,她的職場原則在利益面前節節敗退,她的心理防線在慾望面前層層瓦解。其實,作為惡人,妮娜還不如路易斯:路易斯壞得徹底、惡得表里如一,而她卻總是試圖以道德的外衣去掩蓋自己的罪惡,全然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善者。
在妮娜身上,導演試圖集中反映的是關於真假本性的對立。她每一次與路易斯的交鋒,她虛偽的面紗便被撕開了一層:從對電視新聞的看法,到對收視率的焦慮,再到對自己生存的瘋狂,相應的,她在路易斯面前也從居高臨下的姿態轉變成羞於啟齒的窘態、然後歇斯底裡的赤裸真容,最終和路易斯成為情投意合的一丘之貉。最終,她的本性不再是偽善表面下的小惡,而是赤裸裸的大惡。
三、路易斯:美與醜的現實拷問
路易斯是故事的重點。即使是不求甚解的普通觀眾,也能強烈感受到這部影片濃厚的現實批判色彩,將一個唯利是圖的自由記者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但我以為,導演寄託於他的不僅僅是個體的人性變化,而是由此觀照到整個社會的反思。電影特地安排了兩個情節以突出他的社會像徵意義:
一是他和警察的對抗。勝者當然是路易斯。其實,如果以《CSI》系列和《犯罪心理》的拍攝水準,我想路易斯一定能夠被繩之以法。但導演淡化了正義戰勝邪惡的主旋律,而是讓惡者贏得了勝利,因為如今的現實更需要的是對於社會醜惡的揭露,而不是對於世界美好的杜撰。讓路易斯贏得這次貓鼠遊戲,比讓他鋃鐺入獄,更能夠引起觀影者的思考。
二是他事業的成功。電影以路易斯向自己的新員工開展勵志激昂的教導收尾,這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諷刺。畫面中,他的談吐是那麼得體,他的言語是那麼的具有感召力,員工們面帶微笑傾聽著他的承諾,接受著這種道德文化的薰陶,一切都彷彿都格外美好。當兩部新購置的採訪麵包車駛向城市的四面八方,走進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無不思考,他們將會帶給我們怎樣的真實?在一切看似美好的背景下,真正展現的是社會近乎荒誕的醜陋,而我們卻對此無能為力,自己的生活還是不由自主地接受著媒體的利益薰心般的誘導。
看完電影,我深深感受到現實中醜陋的陰暗面,不由回想起平日裡收看的新聞,是否也都隱藏著一個個與大相逕庭、又羞於人知的內情,頓時可怕與厭惡感湧上心頭,不禁捫心自問:當鏡頭失去了溫度,我們再去哪裡尋找真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