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模仿游戏/模拟游戏/解码游戏

8 / 821,312人    114分鐘

導演: 摩頓帝敦
編劇: 格雷厄姆摩爾
演員: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綺拉奈特莉 馬修古迪 馬克史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能七九西

2015-02-13 02:02:11

The uncomformist is still the uncomformist and the Great Britain is still the Gr


從商業片的角度來說,模仿遊戲是成功的。至少它能讓所有先前沒看過圖靈傳記,對他一無所知的人在走出電影院的時候都被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對他悲慘的一生唏噓不已。好吧,剛剛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的感受差不多就是這樣的。

從故事情節來說,The Imitation Game不愧榮登2011年度「尚未採用的好萊塢最佳劇本」,它取材於歷史,既合時宜,又有時代性,有感人有煽情,有笑料有深度,而除了以上種種,更不失英國風格。相比雄性荷爾蒙過於濃厚的好萊塢風格,它還有英倫三島的細膩平實,將焦點放在無意於為國捐軀的個體身上,而他對於自我和知識的追求卻無意中拯救了全人類和英國,然而國家機器沒有給予他應有的肯定,卻因他個人性傾向而將其迫害致死。透過對Turing的性傾向感情豐沛的描寫,對他性傾向的正面肯定,大英帝國再次在一部影片中完成了對自我的贖罪。將主流建制與非主流反建制如此融洽地融合成一個整體,只有英國人才幹得出那麼天衣無縫的活兒來。

如果只是想看一部不錯的影片,為衝擊奧斯卡度身定做,但意欲隱藏得比較好,不像張藝謀那麼明目張胆的話,這篇影評看到這裡就可以關閉視窗了。尤其是考慮到Benedict在影片中奉獻的神演技,Matthew Goodie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美顏和終於可以在一部影片中看到不那麼討人厭的Keria Knightly,我覺得一百塊不到真是值回票價了!

然後如果有心者在看完電影,被Turing坎坷一生深深感動之後,滿懷好奇心翻了翻他的傳記,就會發現,這位導演不僅是個討巧的說故事人,還是個大騙子!

當然,根據歷史人物改編的文藝作品,為了製造戲劇效果而進行再創作或者一定程度的歪曲,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比如說,為了給枯燥的破解密碼的工作製造一些波折,而將Matthew Goodie扮演的Hugh Alexander寫成Turing的死敵,或者把海軍上將寫成個不近人情的老頑固,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藝術加工。但,導演對Turing的生平和性格為了製造狗血劇情而做的某些大刀闊斧的改動,不僅毫無必要只反映導演水平之庸俗,更有意無意地透露了導演滿滿的惡意。

首先,影片刻意將Turing塑造成一個高IQ低EQ,有如Sheldon 古柏,BBC版Sheldon這樣帶有自閉症甚至反社會人格傾向的怪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Turing確實是一個天才,還帶有一點毒舌,可是正是因為他的毒舌和天才,使得他一向深受同事歡迎,在Bletchley更吸引了一群粉絲,他和Hugh Alexander性格上的互補並沒有讓他們交惡,反而有助於他們取長補短無間合作。如果要給Turing的性格製造一些古怪之處,為什麼導演不選用因為有花粉過敏症而帶防毒面具上下班,或者總是在睡衣外面罩一件夾克就返工這樣的有史實證明的細節呢?

其次,影片對於Turing的同性戀傾向著墨事實上並不多,一方面把他描述成一個因為懼怕社會壓力而深櫃的同志,另一方面則把他的同性戀情集中在對初戀的忠貞和唸唸不忘之上。而事實上,Turing從來沒有隱瞞過自己的性傾向,只要一有機會就向同事出櫃,甚至在和Joan訂婚第二天他就把自己的真實性傾向告知了對方;而在Christopher去世之後,從大學開始他的情史便洋洋灑灑一大堆,完全不像電影中寫的那樣永遠活在純情的十六歲。

也許這種媚俗的改編純粹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可是為什麼我們的主流影片要一再縱容這些口味呢?為什麼一說到高智商的科學家,就一定要出現A Beautiful Mind,Big Bang Theory這樣的刻板印象?難道一個高智商的人,就不可以有高情商嗎?難道一個人因為學術和知識的成就被人敬仰,就註定在日常生活中孤獨終老嗎?莫非這就是當代人所能接受和理解的「上帝是公平的」嗎?

而這部以主角同志身份為重心的影片,甚至重要到要虛構一個情節貫穿整部影片將三條主線匯聚在一起,卻根本無法正視主角的同志身份。讓Joan搶掉那麼多感情戲份也許是出於劇情考慮暫且不說,但是導演在影片中對主角的同性戀傾向甚至都沒有Turing那麼坦然,他所勾勒的Turing對同性的偏好,是因為童年陰影和初戀情節這些偽心理學的陳詞濫調所建立起來,這裡的Turing不是坦蕩蕩地對同性有性趣,而是因為錯誤的巧合,剛好對同性產生了依賴,卻沒有機會得到正常的表達與疏導,受這些影響,才導致了同性性傾向的萌發。這種煽情的合理化讓我感到噁心。與導演所想要表現的這個內心永遠住著當年失去了Christopher而強忍著眼淚故作堅強的敏感小男生的Turing相比,沒有了這些狗血和矯飾,現實生活中的Turing卻顯得更真實而可愛。

影片中最打動我的是Turing談及他的論文時所說的那段話:

「機器當然無法像人類一樣思考,機器與人類是不一樣的,有趣的是,如果某個東西與你的思考方式不同,那是否說明它不會思考?你看,我們允許人類之間的種種差異,你喜歡草莓,我討厭滑冰,你看悲傷的電影會哭泣,我對花粉過敏,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選擇,意義究竟在哪?如果我們並不會因為大腦運作方式不同而質疑思考方式的不同,我們如此對待另一個人的大腦,為什麼我們不能對一個由銅線與鋼鐵鑄成的大腦,抱有相同態度呢?」

我想,對於看過這部影片的人來說,這段話也許想要問的是,「天才和普通人也許是不一樣,但是那是否就說明天才不會和普通人一樣生活和享受生活?有人通情達理,有些人弄袖善舞,有些人則是徹底的混蛋,我們並不會因此質疑那些人是不是正常人,可是我們能不能以同樣的平常心對待一個思想不同的天才呢?」「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也許是不一樣,但是否就說明同性戀者不會和普通人一樣那樣去愛呢?有些人享受萍水相逢的魚水之歡,有些人永遠著迷愛情的新鮮感,有些人信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是我們不會因此質疑那些人是不是正常人,可是我們能不能以同樣的平常心對待一個跟自己性別相同的人戀愛的人呢?」

這部電影反映出來的答案是悲哀的。也許我們終於可以把同性戀者放在檯面上來談論,可是我們仍舊從骨子裡覺得他們不可能像我們那樣去愛。和我們不一樣的天才,仍舊是需要低情商自閉症這些標籤去看待的;和我們性傾向不同的人,仍舊是需要用一套偽心理學的陳詞濫調去分析他的性傾向動機,合理化他的性傾向的。因為,從骨子裡,這部影片的導演,並不願意,也無法去坦然地理解Turing,而種種媚俗,或許正反映了大眾的真實面相。

有人說,Turing對於機器人工智能的孜孜熱情事實上反映了他本人在社會中的焦慮,他從來不曾感到他自己和其他的人類是一樣的,當他研究及其如何模擬人腦思考,他的一生也是在思索,自己該如何模擬正常人那樣去生活。或許從這一點來說,無需有狗血的Christopher情節,Turing孤獨的終年與崩潰也是可以理解的,而Benedict在那一段的表演,僅僅是透過滿懷哀傷的雙眼,所反映出來的深度是電影所不曾企及的,而真實的Turing的思想的深度,也遠遠超出了這部商業影片所能反映的。

在Turing的傳記中,作者寫道這個社會永遠不曾grapple到Turing的unconformism。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這句話的真實,社會並沒有去理解他的unconformism,只是嘗試把他的unconformism中某些當下社會已經開始能夠接納的部份提煉出來,以confomist的方法去解讀,並以此表達自己對unconfomist的包容。

有些人看完影片之後說不知道這部影片想要講的是什麼,究竟是天才,還是同性戀。我說別鬧了。這部影片只是一部典型的英式主旋律電影,反映了英國在二戰期間對反法西斯主義作出的艱苦卓絕的偉大貢獻,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之際,透過自己書寫的懺悔劇本來贖罪,樹立大英帝國正義而神聖的形象,Turing不過就是個時下流行的元素借來過橋而已。這通過影片結尾就已經體現出來,沒有床頭的蘋果,沒有服毒自殺的Turing,只有二戰結束之後,Bletchley Park各位同僚,肩搭著肩手挽著手,親手將數年的心血投入火堆看著它們化為灰燼,火光映襯著他們年輕的臉龐,帶著欣慰的笑容,閃著幸福的光芒,好像革命勝利之後的地下黨一般,功成身退,深藏功與名。

當然,我還是強烈推薦這部電影的,難得有一套主流的影片,可以用廣大群眾能明白能理解的方式,將一個同性戀者為人類社會做出的偉大貢獻呈現給大眾的。套用一句網友評論,各位恐同者,你們敲出的每一個恐同和仇恨同志的字眼,若不是因為這位同性戀者的無名貢獻,絕不可能成為現實。建議那些號召因為庫克出櫃抵制蘋果,因為Starbucks支持同志平權而抵制Starbucks的各位,看完這部影片趕緊快快把自己的電腦合上,扔進垃圾堆里,不,為了表達義憤填膺,最好是一把火燒了,讓火光映襯著你們的充滿正義感的臉,如同影片結尾一樣,看著熊熊火光閃著幸福的微笑,大聲地唱著歌,從今往後,只用竹簡書帛,深藏功與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