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781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李驥-Josh

2015-02-13 02:39:34

故事的力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狐狸獵手》的過程,是一個享受故事結構和人物塑造的過程。之前沒有看過一點電影介紹,以空白狀態進入劇情:一個杜邦家的豪富,贊助一個失意的奧運會摔跤冠軍,立志拿下下一屆奧運會冠軍,為大美國增光。這是故事的起點,then what will happen?

從這裡故事線應有多種發展方向,最為常見的可以是一個體育勵志的類型(例子太多都不用舉了),也可以是一個個人情感掙扎和自我實現的故事(比如《百萬金嬰》),也可以是兄弟情長的核心(比如《兄弟》)。這部電影又會怎樣走呢?

(如果你打算看這部電影,那讀到這裡請止步,因為下面不得不談論劇情。建議採用如下動作:收藏本文,尋找盜版,觀看電影,回到本文,繼續閱讀。)

--------------------------------------------------------------------------------------------------

故事,是電影的靈魂。在羅伯特·麥基的《故事》一書里,他這樣描述「故事」的價值:

「故事並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承載著我們去追尋現實,盡最大努力挖掘出混亂人生的真諦。......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狐狸獵手》就是對現實的追尋和挖掘。這部電影所「基於」的,是1996年一個真實的案件。(此類"Based on true events" 的電影是我的大愛,可能是過於現實主義的三觀所決定的吧?)但所謂「真實」,其實對於大眾來說,都是虛幻的未知。只有依靠《狐狸獵手》這樣的電影去為那些曾經發生過的事件賦予意義,為那些事件中的人物刻畫內心,才讓我們作為觀眾能享受到對生活真諦的一絲感悟。故事,調動起我們的審美體驗,更激發我們的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感受---《狐狸獵手》在這一點上做的可以說相當到位。

電影的故事似乎向一個體育勵志片的方向移動,但當鏡頭在贊助者John du Pont的臉上停留很久,在他麻木的臉上你讀出了很多奇怪的東西,此時,你會開始懷疑故事不會輕易向一個大眾化的價值取向上走。

果然,當John du Pont以異乎尋常的熱情介入到他所創建的摔跤隊之中,當他與所發掘出來的木訥沉默的Mark之間開始產生某種奇怪的Bonding的時候,我們的興趣被完全勾了起來。一連串的事件和場景,在一種克制和平淡的敘事語言中,不斷製造出「壓力」,推動人物的性格刻畫一點點走向深入,也讓故事脫離了正常的體育勵志路線。

而在這一個越來越緊張的故事結構的驅動之下,電影的三個人物(富商John,年輕的摔跤手Mark和他的哥哥,同樣是奧運會摔跤冠軍的Dave),一點點鮮活生動地立了起來。人物被大量的細節(包括神情和身體語言的細膩特寫,而非對話或畫外旁白)塑造起來,他們的性格和內心世界也抽絲剝繭地呈現,而衝突也在三人之前一點點突顯。

儘管三個人物的塑造都極為可信,但最值得讚賞的,是富商John du Pont。他應該是化學工業巨頭杜邦家族的傳人,坐擁財富權力,為人冷漠乖戾。漸漸地故事向我們呈現出他虛妄的愛國狂熱和作為美國主義菁英的自負,再之後我們發現了他的孤獨的童年,以及他一生與其母親的對抗;他動輒購買一部坦克作為玩物,又由坦克上未配備重機槍而狂怒失態(他一手打掉銷售人員手上紙板的一個動作,可以說相當凝練精彩),從中我們開始理解此人心中的一種暴力傾向。而這一切細緻而似乎不經意的刻畫,都指向了最終的那個結局---富豪向他贊助的摔跤手舉起了槍。

(根據真實事件中對此人原型的採訪,他說他槍殺Dave的原因,是因為「那天早上心情鬱悶」。我猜這個回答正是電影編劇所要解決的迷題,關於John du Pont的所有刻畫,都應該讓這個犯罪動機成為合理。)

人物的塑造因為表演而成為可能。對於John這樣複雜的人格,我沒想到做出如此出色演繹的,居然是一貫演喜劇的演員史蒂夫n Carrell。電影裡他幾乎沒有什麼表情的臉,以及那種時而混沌時而犀利的眼神,還有步態和身體語言,都是分寸感極佳的表演,足以讓他得今年金球獎最佳男主,以及奧斯卡最佳男主提名。

另外兩個人物的表現,也帶來很多觀影的愉悅。Mark的演員是身材健碩的新興帥哥Channing Tatum (《魔力邁克》),此片他呈現了典型摔跤運動員的體態和身體語言,以及相當具感染力的表演。而Dave的演員,是一直跑龍套的Mark Ruffalo。他最近在電影《平常心》中刻畫一個為同性戀生存權利奔走的同志,那種憤怒和脆弱相混雜的感覺,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回到故事和人物所傳遞的「故事價值」和「主控思想」。實際上《狐狸獵手》傳遞明確的價值取向和創作者思想,但這些價值和思想又是複雜、混合和難以一言以蔽之的。例如,從整體上說我相信這個電影是關於「控制/反控制」的,正如其片頭的獵狐片段,以及「Foxcatcher"的片名所隱喻:在一個被財富和權力所侵蝕的競技體育的世界裡,Mark和Dave到頭來只是被獵人追逐的狐狸。他們依從於權力,就必然會倫為寵物;他們反抗權力的控制,則只會走向自我毀滅的結局 --- 這是一個電影骨子裡非常灰色的基調和母題。

但同時電影中的財富和權力的化身John,是蒼白、怪異、冷漠而偏執的,他的內心同時又是孤獨、絕望而脆弱的。此時,電影引導觀眾回望三個主要人物共同的童年經歷,於是你又會發現一個關於「缺失/彌補」的子題。

如果脫離於個人化的視角看待這部電影,其實我相信它也在批判美國主義的虛妄。John出場就對Mark大談愛國情懷,帶他緬懷建國先烈,激起w他在奧運會上打敗蘇聯人的鬥志;電影中時常出現象徵美國主義的道具,連John也要人們對他稱呼「Eagle」。其實這種菁英階級奉行的大美國主義情懷,到最終被證明只是套在個人心靈之上的桎梏 --- 不管是對菁英還是平民,亦然。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部電影看作是階級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的犀利揭露。不管在任何情境之下,菁英與平民的世界都不可能融合,他們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巨牆。所以也可以說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一個字---「隔閡」。

Anyway,一部立意深刻的電影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詮釋,這正是電影的妙處。好的電影呈現一道風景,讓你沉浸其中,但從風景里得到什麼樣的感受和解讀,你會有你的自由。在這部似乎體育類型的電影裡,可以讀出多種主題和價值取向,而這種意義層面的豐富和層次感,正得益於一個出色的故事,以及講述故事、驅動人物、製造衝突的嫻熟手段。

所以我相信,《狐狸獵手》應該得到褒獎的,不僅僅是幾位演員,更是它的編劇和導演。因為這部電影向我們充分呈現了電影最為關鍵的靈魂性的要素:故事的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