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模仿游戏/模拟游戏/解码游戏

8 / 824,355人    114分鐘

導演: 摩頓帝敦
編劇: 格雷厄姆摩爾
演員: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綺拉奈特莉 馬修古迪 馬克史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史蒂夫n·Lynch

2015-02-14 02:47:57

圖靈、海子、尼采——天才與瘋子的界限


《模仿遊戲》記錄了圖靈短暫而又傳奇的一生,大約1個月前,我早已看過本片,當初看完略有感慨,但又說不出來,是感慨技術的發展?還是在感慨圖靈短暫的一生?我之前就本想寫一些什麼,但又苦於沒有時間,也沒有什麼可寫,如今,我明白了,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天才與瘋子的界限。圖靈、海子、尼采,這看似是三個毫不相幹的,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時代的三個人物,但事實上,他們是有共性的——生前不被人所理解的天才。
先來說電影本身,我並非理科生,所以對圖靈,人工智慧之類的東西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唯一能夠參考的,只有百度和這部電影,所以難免有些膚淺,也敬請大家原諒。
圖靈很小的時候便顯露出了天分,他三四歲的時候自己學會了閱讀,讀的第一本書叫做《每個兒童都該知道的自然奇觀》。他特別喜歡數字和智力遊戲,並為之著迷。圖靈自幼充滿好奇與想像,母親回憶說:「他把一個玩具木偶的胳膊、腿掰下來栽到花園裡,期待能『生長』出更多的玩具木偶,那年他3歲。」他16歲便能弄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24歲便在劍橋大學成為研究員。而他卻非常謙虛,認為自己和牛頓、愛因斯坦相比差之甚遠,不能算上是一個「天才」。二戰爆發期間,他被任命,破解德軍的「英格瑪」密碼,他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的人:不會開玩笑,並且有著嚴重的完美主義傾向,因而在學校,受盡了同學的欺負,幾乎除了他唯一的朋友,或者說是基友——克里斯多福以外,根本沒有不欺負她的人。影片通過敘述他組建小組破解密碼的同時,也穿插了對他的往事的敘述。他破解密碼時,並沒有採用機械的150個可能去試,而是製造出一台電腦器,但在當時,這種行為是荒誕而且效果不大的,但最終,歷史會給我們答案,他最終設計出了這台機器,並以克里斯多福——他的初戀的名字來命名,僅僅為了紀念那些逝去的歲月,這台機器,即是現代電腦的雛形。
我前面說過:天才註定是不被人們所理解的,當然,圖靈的一生也並非順利:因為圖靈的同性戀傾向而遭到的迫害使得他的職業生涯盡毀。1952年,他的同性伴侶穆雷協同一名同謀一起闖進圖靈的房子盜竊,圖靈為此而報警。在調查過程中,他承認與穆雷發生了性關係。英國警方的調查結果使得他被控以「明顯的猥褻和性顛倒行為」罪。他自己選擇了荷爾蒙(雌激素)注射「療法,也就是化學閹割,圖靈言:no doubt I shall emerge from it all a different man, but quite who I've not found out【毫無疑問,我將會是一個和常人不一樣的人】最終,1954年6月7日,由於長期不被人所理解,天才的靈魂葬送在浸染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之下。年僅42歲,人們都說他是自殺,但他的母親極力否認,但是,誰又知道呢?知道又有什麼意義呢?而他逝世後,人們竟然記起了他:『圖靈測試「被看做是衡量人工智慧的標準,那個蘋果被當做蘋果公司的logo,2012年是阿蘭圖靈的100週年誕辰,被定為「艾倫·圖靈年」。2013年12月24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簽署對圖靈定性為「嚴重猥褻」的赦免,並立即生效。司法大臣克里斯·格雷林說圖靈應被當之無愧地「記住並認可他對戰爭無與倫比的貢獻」(,而不是對他後來刑事定罪。在2013年8月女王正式宣告赦免圖靈。而這又有什麼用呢?能是死者復活嗎?當然是不能。這也是古今中外天才們共同的悲哀吧。
當然,圖靈的一生讓我想到了著名現代詩人海子,1968年在公社參加「毛澤東語錄背誦比賽」,年僅四歲;15歲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在這10年內,他以驚人的速度進行著文學創作,但環境極端貧困,有長期不被人理解,正如他的詩句《夜色》: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難:流浪 愛情 生存
我有三種幸福:詩歌 王位 太陽
從這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本來希望過著和別人一樣的生活,不過,他的身體和心靈必定永遠漂泊,沒人能理解他,它只能追求在詩歌界的「王位」。這個黑夜的兒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最終,1989年3月26日黃昏,在山海關的一處鐵軌下,「十個海子」就此凝結,他走時,年僅25歲。
當然,說到壓抑的天才,也不能不說到另外一個著名人物——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兒時的他,是個沉默的孩子,兩歲半才學會說第一句話。而在他5歲的時候,父親,弟弟相繼去世,使他過早地看到了人生的陰暗面,後來他自己回憶說:「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經見過許多悲痛和苦難,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樣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從童年起,我就尋求孤獨,喜歡躲在無人打擾的地方。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殿堂里,我在那裡找到了真實的快樂。」這才鑄就了他今後編寫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部在哲學史上獨一無二的著作,一部散發著高山氣息的書,1889年,災難降臨了。長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據說由於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孤獨,在都靈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馬伕虐待的馬的脖子,最終失去了理智。他的生命中最後十年是在精神病院度過的,1900年,他駕鶴西遊,撒手人寰,亦是一個不被人理解的天才。
現在,問題來了:天才和瘋子到底有什麼區別?事實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都已經看透了一切,不願與世俗為伍,不願附庸他人,不被別人理解,從某些意義上,他們都是瘋子,他們亦是天才。
在如今,或者說並非如今,並非中國,而是永恆的人性,有一少部份人,堅持自己的主見與愛好,不會附庸他人,不被主流所接受。這種人,常常被人們稱作「瘋子」「傻子」甚至更惡的稱呼,他們每個人,都要在為了別人而改變自己,埋沒在紅塵之中,還是做一個所謂的瘋子這兩個選擇之間,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



納稅貓
2015年2月13日於京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