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深夜前的五分鐘--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深夜前的五分钟/深夜前的5分钟/凌晨前的五分钟

5.7 / 157人    Japan:129分鐘

導演: 行定勳
編劇: 本多孝好
演員: 劉詩詩 三浦春馬 張孝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刀疤蝶

2015-02-16 08:02:52

勿攀比,莫貪婪!深度解讀為什麼回來的是若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因為網上的評價,我也是隔了很久才看劉詩詩的《深夜前的五分鐘》,真心覺得挺好,劉詩詩的表演也沒有網友沒說的那麼差。不過我不太同意影評中一些觀點比如「回來的是如玫的肉體,若藍的靈魂,兩人共用一個肉體,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是「她們都既是若藍也是如玫,他們是一個人的陽光與陰暗的兩面。」這部電影比我想像得要精彩,但是遠沒達到需要如此過度解讀的地步。

   我的觀點很簡單,回來的若藍。都說劉詩詩挑戰雙胞胎,但是你仔細想想,影片甚至都沒有單獨出現過如玫,整部影片都說從若藍的視角去講述的。

   可能做ppt做習慣了,先來列個目錄吧。
   1 主旨 2 時間軸 3 幾個補充 4 劉詩詩的演技
   很多人認為整部電影的主旨是影片開頭老爺爺對前來修表的中年人說的,這塊表的價值取決於你怎麼看,這句話的確呼應若藍對自我的重新認可與選擇(具體後面再說),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在若藍的台詞里——」貪婪「!

   阿良把鐘錶調慢了5分鐘,若藍說」你真貪婪「!」貪婪「,火線追緝令之一,是一個明顯的貶義詞,我們與朋友或戀人打趣時,最多會說」貪心「,導演放在這裡是故意而為之。包括阿良說她前女友因為」享受那偷來的時間「而受到了」懲罰「,也是在說貪婪。

   先說妹妹,妹妹更貪婪!其一她是想要通過雙胞胎互換角色來享受雙倍的人生;

   其二是模仿、抄襲和掠奪姐姐東西來享有更多更好的事物。」掠奪「,搶姐姐喜歡的人或事,影片裡若藍都說了。那麼模仿呢?你以為他們真的心有靈犀到買什麼都一樣嗎?那麼為什麼若藍會無比惆悵甚至有些酸意地說「沒想到如玫也有一雙一樣的鞋。」(這一點後面有呼應)


   換句話說,掠奪也是一種模仿,姐姐喜歡天倫那樣的男生,我也要,於是把他搶了過來;姐姐想要演戲,我也要,於是我去做模特,並藉機走上演員的路;姐姐買的那雙鞋好看,我也要。所以妹妹更貪婪!
影片前半段特意安排了四個人一起的一段戲,旨在展現姐妹倆的關係和狀態。首先她們倆關係並不好,如玫處處打壓若藍,說若藍「游泳姿勢很醜才會被注意」等等,都是一種很明顯的優越感姿態。但是從如玫的台詞里能看出,互換角色並不是只有小時候才有,即使長大了,她們依舊會互換角色來體驗「雙倍人生」。

    這是重點,這就是為什麼若藍那麼不喜歡如玫甚至希望她消失,卻願意時時活在如玫的陰影之下的原因。因為她們經常交換角色,如果和如玫保持距離她就沒辦法享受扮演如玫帶來的幸福,因為她有不斷地弱化自我帶來的困惑,所以才會在開頭就會有「我一直都不是我自己」的獨白。
   所以姐姐也很貪婪,貪婪於扮演如玫的角色帶來的幻覺,名人形象、天倫的女朋友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她在電影院門口被認錯後,他拋下阿良跟著天倫離開,她已經進入了角色,自然而然地跟著天倫走了。

   阿良說自己的前女友因為貪婪於偷時間而受到「懲罰」,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加貪婪的如玫也是受到了懲罰才死於意外。
那麼若藍呢?即使如玫沒有死於意外,若藍也是準備放棄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當成如玫去生活了。如果說她前期一直糾結矛盾與迷茫,那麼從哪一刻開始的?按順序說。
1 開始有念頭是她被天倫錯認為是如玫開始,她鬼使神差地丟下阿良,就已經預設了自己是如玫的角色,被錯認時是預設,而收下並穿上代表如玫身份的裙子時,(並且是在阿良面前!),她已經下定決心了,拋棄「若藍」,做如玫。

你可能會問我之前說他們調換過很多次,為什麼之前沒有下定決心,因為之前都是主動調換身份,這一次是無意識地被錯認,她發現即使她不是主動裝作如玫,也會被認作如玫,那她為什麼不能是如玫?
甚至大膽一點地去猜,雖然害死如玫的是若藍有些跑偏,但這一場意外可以被看做若藍內心期盼的具象化,是導演順水推舟讓她能順利去做如玫的一顆隕石(劇本寫作中的隕石理論,即編劇通過一件外在的突發事情來讓劇情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例如紅樓夢中,要讓賈家敗落,曹雪芹就來了一場抄家。)
旅行前若藍穿著」如玫「身份象徵的裙子,站在鏡子前看自己,回憶起從小時候從鞦韆上摔下了的過程(圖片太快截不了),鞦韆上一會是紅裙子一會是藍裙子,因為這時候她已經開始麻痹自己,讓自己的記憶出現調換,讓自己成為如玫。

2 旅行前她給阿良寫的信中,說不怪如玫了巴拉巴拉,很高興他們是雙胞胎。很多人據此解讀認為若藍已經放下,首先人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心口不一,她寫出來可以被解讀成另一種欲蓋彌彰,但是從我看到的角度,她當然高興她們是雙胞胎,當然不恨如玫搶她的人生了,不然她怎麼有機會去體驗如玫的人生?

3 旅行中路過一座教堂,若藍跟如玫說,讓我們一起祝「如玫」幸福吧,為什麼不是直呼「你」而是稱「如玫」,這裡很奇怪,因為這時候的若藍已經決定放棄若藍的身份,做如玫了,她自己要說祝「如玫」,她是在祝福自己。

4 如玫先一人走開,若藍靜靜地看著聖母,取下了阿良送她的手錶,至此,這是若藍放棄「若藍」的一種儀式。這塊手錶慢5分鐘,代表著若藍希望的「沒有入玫的5分鐘」,是若藍身份的重要像徵。此刻她把這種身份象徵放下了,換上了十字架,是祈求原諒。


5 導演告訴天倫,如玫變得更自由了,這就要牽扯到前半部份如玫的話,說若藍更加自由,演戲比自己做的更好,無論是觀眾初聽,還是當時的若藍,都會覺得這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但實際上如玫的這一句是發自內心的,她為什麼那麼熱衷搶掠與複製姐姐喜愛的人或事物?因為她嫉妒,在她內心,對若藍的認可與嫉妒,才會讓她有不斷搶掠毀壞若藍人生的野心。她是清楚的,導演也是清楚的,只有若藍自己不知道,她活在如玫的陰影下,沒有自信,覺得「若藍」一無是處,從未認清自己的優點。

   這與我們何其相似,一輩子都羨慕攀比別人的人生,始終不清楚自己的價值所在,所以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迷茫糾結,覺得「自己從來都不是自己」。所以讓若藍真正明白與看清的便是那句詩「做你所是的人,即使從未愛過。」這裡從未愛過是指自己,若藍因為一直活在如玫的陰影之下,她從未真心喜歡過「若藍」這個身份。

6 天倫找阿良來辨認,阿良看見當時若藍送給如玫的鐘,想通過「5分鐘」來確認,首先這個鐘本來就如玫的東西,若藍不會傻到故意把它調慢5分鐘來自爆身份;其次阿良發現時間準確很失望,這時候導演給了若藍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前面說到這「5分鐘」是若藍沒有如玫的世界,是不會告訴如玫的,如果此刻是如玫,這個鏡頭沒有意義。

7 後來若藍和天倫爭執的那段,天倫將她推倒在地,若藍說原來你根本沒有愛過如玫,這又怎麼說?如果她是若藍,按道理她應該不會高興天倫總想著如玫,很多網友解釋的是她畢竟是如玫的姐姐,而且她活下來她對如玫有愧疚。但是我覺得是若藍是跳出來看待這件事的,如果天倫真的愛如玫,他不會去可以追究這個人到底是如玫還是若藍,不管她是誰,他都會把她當做如玫,他應該不願意接受去世的是如玫才對。
   而這一場最後一個鏡頭,是給那個摔碎的鐘,這個沒有慢五分鐘,屬於如玫的鐘被摔碎了,也意味著若藍開始動搖了,她扮演的「如玫」開始瓦解了。

這篇文章的分析部份在微信里配圖比較詳細,如果有興趣可以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影視咖 yingshika 查看歷史記錄即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