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少時代--Boyhood

少年时代/年少时代(台)/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港)

7.9 / 367,032人    165分鐘

導演: 李察林克雷特
編劇: 李察林克雷特
演員: 艾拉柯川 派翠西亞艾奎特 伊森霍克 羅蕾萊林克雷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遙

2015-02-23 15:18:56

電影筆記:《Boyhood》


看 Boyhood 是會有疏離感的。大多數華人(包括我在內)所熟悉的美國生活都鋪陳在加州或紐約式的舞台上,往往圍繞著鬧市、大企業和菁英學校而展開。而 Boyhood 的背景則是位於德州的 suburb,幾乎恰恰是其反面。辛苦的中下層中產階級生活,十幾年才換一次手的老卡車,週末父子一起看棒球,每週雷打不動去教堂禮拜的祖父把獵槍做為成年禮珍重地送給孫子。這生活並不離奇,我在書本和別的電影上早見過許多次。但理解是一回事,懂得則是另一回事。

從 6 歲到 18 歲的少年 Mason 同樣陌生,那是純然美國式的青春。我沒在牆上畫過噴漆塗鴉,也不曾在高中時開車出去徹夜 party 然後在後座上和女孩擁吻。被單親媽媽帶著顛沛流離,輾轉於若干繼父之間,在校園裡向 德州 州旗效忠,在草坪上學習棒球和射擊,競選期間作為義工去為總統候選人往居民院前的草坪上插競選旗幟,高中時去餐館打工給自己掙學費,都是合情合理但全然無法感同身受的事。

但即便如此,這電影還是讓人打心底里覺得親切,覺得和自己記憶深處的全部生命有某種隱秘而堅實的聯繫。它並不容易看進去(我很懷疑我如果不是在飛機上看的這部電影我能不能堅持過最初幾十分鐘),但看進去了,就會想: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一部電影,如此穿透地展示著最抽象意義上的生活的面目?

在看 Boyhood 的時候我腦海中不止一次想起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這部電影來。它們都長,而且慢,在時間的順流或逆流中鎮定地低詠。但同 Benjamin Button 精巧但蕪雜的設定相比,Boyhood 要簡單純粹得多。它甚至都沒什麼戲劇性,Mason 的童年雖然不是一帆風順,但終究有驚無險地長大了。有好幾次故事發展到了讓人微微懸起心來的邊緣——和年長的男孩一起喝酒,扔飛刀,大家出言不遜,是要打起來了嗎?酗酒的繼父在餐桌上大發雷霆,是要家庭暴力了嗎?但都沒有。他的生活豐富,細膩,平庸,有起伏,有褶皺,但並未脫離軌道,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

爸爸和媽媽也是如此。爸爸一開始看起來是個不靠譜的搖滾青年,棄家庭於不顧。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會看出來他身上令人驚異的好。年輕時不靠譜的痕跡到中年仍在,但只是讓人覺得他在溫柔敦厚之上又添了一層可愛。媽媽年輕時婚姻總是失敗,但終究成功成長為獨立的職業婦女,漸漸老了,命運也就不再令人焦灼。她甚至還期盼著前方能有更多東西在等著她。「我以為人生還會有更多啊!」在兒子離家去上大學時她不甘心地哭泣道。

當戲劇性都被剝離了之後,留下的就是最本質的生活了。

所有的變化都沒有時間字幕,沒有旁白,也沒有清晰標示的間隔。我們只能看到媽媽的身材漸漸發福,年輕時緊張的神色被老去後從容的豐腴代替。爸爸從單薄的青年變成了沉穩的中年。女兒開始帶牙箍,染紅髮,交男友。兒子身材猛地竄高,四肢都彷彿拉細的麵條一樣晃晃悠悠,然後又漸漸壯實起來。十二年過去了。

我們沒見過這樣的電影,但都見過這樣的人生。

這是這部電影最神秘的地方。它觸碰的是關於生活的某些極少被人討論的特質,我們人人都知道那是什麼,然而它幾乎從未被宣之於口,以致於此刻當我要寫下它的時候,也會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字句。一個少年,永遠生活在此刻的少年,迷惑不解地凝視著自己週遭的世界,彷彿世界紛至沓來湧入自己的生活,又從指縫間逝去。人們安靜地、幾乎不可察覺地變老。導演變造了一個獨特的時空尺度,一切都是舊的,只有敘述的視角是新的。

這裡沒什麼人生教訓和心靈雞湯,就只是我們所已知的一切而已。而溫情的美就這樣不可遏止地湧現了出來。

「You know how everyone’s always saying seize the moment?」 she asks. 「I don』t know, I』m kind of thinking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you know, like the moment seizes us.」

「Yeah,」 he replies. 「Yeah, I know, it’s constant, the moments, it’s just — it’s like it’s always right now, you know?」

「Yeah,」 she say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