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鳥人--Birdman

鸟人/飞鸟侠(港)/无知的意外之美

7.7 / 667,563人    119分鐘

導演: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編劇: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演員: 米高基頓 艾瑪史東 查克葛里芬納奇 娜歐蜜華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r-Hunting

2015-02-24 17:21:58

鳥人結局影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好片兒。不過讓我想動手寫影評的原因在結尾。沒看影評,因為想保留自己的思考。

為什麼要用從一始終的長鏡頭?

我真的不太懂導演們的拍攝手法,只是好奇。但如果不深入學習下,還真的體會不到其中的深意。解釋長鏡頭也是為了解釋這部片子的結局和內涵。查閱了些資料,反覆出現一個詞:蒙太奇。與蒙太奇相應的一個詞叫短鏡頭。我的理解就是,蒙太奇簡單意味著剪輯,而剪輯的主要對象就是短鏡頭,通過一個一個鏡頭的拼接來敘事,來達到時空調度的目的。或者插敘或者倒序或者表現一種虛幻現實、過去將來、悲歡離合的對比和結合。而長鏡頭,教科書里大概是這麼寫的:它的功能之一就是——強調無可辯駁的真實性(包括時空的連續性和情節發展的真實性)。這麼看來,導演的目的就很明確了,用長鏡頭蒙太奇——用無可辯駁的真實性敘事手法拼接幻想。不是為了達到亦幻亦真的效果(儘管的確有這個感受,觀眾觀影的時候經常會思考雷根到底有沒有超能力),而是達成一個悖論:這個幻想它是真實存在的。

結局到底是什麼?

結局是什麼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這個電影在講什麼。看到貼吧里有很多朋友在討論雷根最後死了沒,女兒Sam最後在笑什麼。有人說雷根死了,因為精神失常,而且有警笛聲為證,女兒的笑是因為她看到自己的父親死了精神失常了,結局一定是現實的;還有人說雷根沒死,因為他女兒朝窗下看錶情疑惑反覆掃視表明什麼都沒看到,他女兒笑是因為她看到了自己的老爸確實有超能力,在天上飛,結局是幻想式的。甚至還有網友故作高深說討論這個沒意義,因為這是個開放性結局,留給觀眾思考,得到影片內涵的昇華。(你TMD沒看懂就沒看懂,裝什麼B啊,結局都不知道在講什麼還敢說看懂了電影內涵,還JB昇華?)
你反問我懂不懂,哦,我大概也不懂。要我說,結局想表達的意思是:雷根一定沒死,而且一定是現實的結局,但雷根的確化身成了「飛鳥俠」,在天上飛。言外之意,這是一個超現實主義的結尾。

原因呢?這得問:電影想表達什麼?

一個過氣的英雄角色演員的內心掙扎以及對演藝圈現實的嘲諷。曾經一度輝煌,家喻戶曉,然而時過境遷,人們早已不再對飛鳥俠嚮往轉而膜拜鋼鐵人、蜘蛛人之流。演員雷根不甘心只是一個曾經的明星而更希望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明星和演員是不同的,影片中也有提到:那個女批評家說雷根只是名人而非演員),並極其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精湛的演技通過百老匯的一部話劇再度震撼人們。然而現在的觀眾關心的是什麼?各種勁爆的、沒有下限的、譁眾取寵的東西才能吸引眼球,才能讓一個演員出名(雷根穿褲衩遊街後推特爆紅、麥克劇院床戲當眾勃起贏得報紙頭條)。演員們只想著出名卻並不在乎自己的演技。批評家也只會通過一些零碎的細節給演員的表演加上標籤,不給任何尊重,不用冒任何風險,但凡是越尖銳的批評,越能夠火起來。片中主角雷根偏是不服,就是想證明白己。
細節解釋:①導演設置很多細節強調雷根的超能力只是幻覺,儘管是用的長鏡頭(雷根周圍有人時,超能力不存在,無人時,超能力就存在。最後那段特效除外,因為導演反覆暗示了雷根喝了很多的酒,所以也是幻覺)。然而幻覺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最後一齣戲出場前雷根對前妻說了他腦子中有另外一個人(其實雷根已經習慣了它的存在,但不願說出來被人當成想出名想瘋了的神經病送進精神病院)。②麥克這個角色挺有意思的,他讓男主雷根懂了很多東西。他有句經典的台詞:「我在現實中什麼都可以演,但惟獨舞台上我不表演假的。」(這是他的職業信仰,細節有:預演時因為換了假酒而砸桌、平時陽痿戲中卻勃起、提醒雷根別用假槍。)然而雷根卻因為麥克明白了自己也擁有因為曾經的名噪一時而渴望出名忽略演技的虛偽性(雷根對於「麥克勃起門」搶了頭條的嫉妒、隊友騙他預演座無虛席賓朋滿座時自己的緊張不安,直到批評家罵他只是名人但不是演員因為她誤解雷根為譁眾取寵裸奔大街,以及後來最後一齣戲時雷根與之前對比的冷靜和沉著)。③最後一齣戲時雷根是真的想在戲裡一槍了結自己(雷根上場前和前妻坦白一切並表達了愧疚、真槍是提前藏好準備好的、最後一齣戲他多加了幾個動作:對麥克揮了一下槍嚇到他證明白己演的比他真;對觀眾揮了一下槍鄙視觀眾只會對裸奔感興趣、他對自己裸奔後的一舉成名不以為然)。④雷根習慣了自己的分裂人格(他跟前妻明確說了自己腦子中還有一個人、超能力摔東西時基友突然闖進他立刻收斂、被批評家數落到絕望時狂喝酒出現幻覺準備跳樓最終放棄並決定死在舞台上、每次出現幻覺不和飛鳥俠直視並希望他離開)。⑤雷根的心路歷程是:先一味渴望出名,嫉妒麥克搶了風頭,想證明白己演技比麥克好,被批評家嘲諷並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成功,狂喝酒認為自己只能演飛鳥俠,絕望並準備以飛鳥俠的角色自殺,被人救下後不甘心覺得自己應當作為一名載入史冊的出色演員死在百老匯的舞台上,沒有死成發現自己戰勝了自己的分裂人格。(不解釋,自己悟)⑥雷根最後沒有自殺(雷根沒有任何自殺的理由,他的目標全部實現;最後一次出現分裂人格,「飛鳥俠」坐在馬桶上衝廁所並嘆氣代表雷根戰勝了「飛鳥俠」「你只適合演飛鳥俠不適合作演員」的言論;觀眾的認可戰勝了批評家的否定;自己精湛的演技確實在戲中嚇到了麥克;征服了觀眾,其實導演在細節上把握的非常好,群眾演員演得太到位了,仔細回想最後一槍開出後台下觀眾的反應——先以為是真開槍後覺得只是演得像其實就是真開槍;女兒Sam先向下尋找什麼都沒找到而疑惑才會向上尋找;雷根是因為看見有候鳥在天上飛才開的窗,此時當初跳樓時的MUSIC再度響起,我猜他是跟女兒開了個玩笑,女兒抬頭看見一群鳥覺得那是爸爸故意讓她看到的因而覺得父親鳥人演的很棒)⑦影片最後其實表達了對付出了許多辛苦的演員們的尊重,女兒的笑也表達了對父親所有努力的理解,因為女兒吸毒只是因為父親從小就沒陪過她。

方便理解結局,附上劇本最後一段。
She goes to the bathroom and peers in... nothing.SAM (CONT』D)Dad...?She spots the opened window and registers the sounds from outside. Tentatively she walks toward the window. She gets there, summons her courage and looks down. Nothing. Slowly, confused, she tilts her head up and looks up into the sky. A smile, filled with pride, begin to wash over her fac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