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上羅馬--To Rome with Love

爱在罗马/情迷罗马(港)/爱上罗马(台)

6.3 / 91,020人    112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潘妮洛普克魯茲 艾倫佩姬 傑西艾森柏格 亞歷鮑德溫 羅貝多貝尼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毓秀

2015-02-26 07:26:05

一首有佳句卻稱不上是名篇的荒誕的詩


如果把《愛在羅馬》比作一首詩,那麼它就是一首有佳句卻稱不上名篇的荒誕的詩。伍迪•艾倫一如既往地貢獻了幾個知識分子的諷刺段子。四個互不相幹的故事發生在羅馬這座城市,平淡地推進著,卻偶爾冒出幾個荒誕的場景。四個故事的荒誕之處分別是這樣體現的:
1. 歌唱家的故事。歌唱家只有在洗澡時才能發揮正常,於是傑瑞讓歌唱家在舞台上一邊洗澡一邊唱。而觀眾居然能接受並且致以熱烈的掌聲(當然報紙評論上有罵導演腦殘的)。這個故事的意蘊是:
(1)人是很容易緊張的,絕大多數人無法在恰當的時機下發揮出色,只有在一個特殊的情境下才能釋放自我。然而現實不太可能提供一個既非常包容又恰當的情境讓每個人都能挖掘自己的潛能。
(2)儘管有些人無意名利,但是一旦被持之以恆地誘導,還是會激發出來的。幸好歌唱家仍然有效地克制了名利心,繼續快樂地做送葬人,他很了不起。
2. 米莉和她丈夫的故事。這個故事和文青的故事可以合併到一起稱為「外遇的故事」,相似點是都含有外遇,都有人不知情,最後故事都有驚無險地回到了原點。米莉和她丈夫的故事屬於「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米莉的故事最荒誕的場景無疑是搶劫犯要挾明星和米莉時明星的老婆前來捉姦。於是喜感的一幕發生了:搶劫犯機智冷靜地提議明星躲起來,自己和米莉假扮情人。風平浪靜之後明星匆匆逃走,而米莉竟然對這個罪犯有興趣了……她丈夫的故事則荒誕在一個妓女的名單里莫名其妙地有他的名字於是妓女莫名其妙地找他又不得不假扮他妻子。這個故事無疑是揭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多麼脆弱,人的自製力多麼不可靠。兩個看起來非常老實的人在一連串突如其來的誘惑中也不由得昏了頭腦。這樣倒是讓我對人性又多了幾分包容。
3.文青的故事。這是一個像徵意味很強的故事,荒誕之處是女友的處事方式和木匠的干涉。我同意有的人提出的「小伙子就是木匠年輕時候的自己,木匠在回憶自己」否則無法解釋小伙子怎麼能忍受一個電燈泡一直在自己耳邊叨叨,如果解釋成現在的自己提醒過去的自己不要上當就合理多了,還有一個明顯的暗示就是最後他們一起回到了第一次見面的地點。這個故事有一點令我覺得不太舒服,就是小伙子的女友明明知道男友很可能被艾倫勾走還要一再為他倆製造獨處的機會之後又吃醋,這不是自找的嗎!說到艾倫,我覺得她這一招放在我朝恐怕並不能吃得開,她這種平胸文藝青年應該不符合我朝男生的主流審美,他們還是喜歡長得特別漂亮身材特別誘人的,能不能拽幾句詩不重要,能聽他拽就夠啦。我倒是覺得艾倫有一種直率的bitchy,並沒有對她恨得牙癢癢,畢竟能知道每首名篇中的名句也不是那麼簡單嘛。這個故事可能是想說明有些事情不能用邏輯去解釋吧。
4.名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荒誕則是貫穿始終的,如果單拎出來看,特別像現代派短篇小說。一個人莫名其妙地成名了,不適應,然後莫名其妙地恢復默默無聞了,先是欣喜,繼而失落,像瘋子一樣要求給路人簽名。伍迪•艾倫藉此諷刺名利的虛無與人們對名利矛盾的感情。有句台詞堪稱點睛之句:無論當個默默無聞的窮人還是富有的名人都免不了有痛苦,還是當個富有的名人更好過些。
儘管不乏佳句,從整體來看《愛在羅馬》很難說是一部水平很高的作品,因為結構!四個不相幹的故事在同一個地點交錯平行,最後分別有一個還算不錯的結局。這個結構實在是不高明,太笨,太散。而且比起《午夜巴黎》,羅馬的精神文明沒有那麼深入骨髓地融入故事,而只是一個漂亮的背景,未免可惜。不過,念在畫面這麼漂亮,就算有缺陷也很容易被寬容噠~
配樂很贊。伍迪•艾倫又在演自己。佩內洛普當了一回紅艷艷的花瓶,真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