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飛揚
2015-03-06 05:42:50
北京土著拜見台灣里長岳父大人
自從2008年魏德聖導演《海角七號》之後,台灣電影藉助超級接地氣的本土化生產模式,以濃烈的方言對白、世俗的鄉土人情作為最主要的表現手法,一舉將此前十幾年沉溺於小清新文藝電影的泥坑填平,以彪悍、坦蕩、決然不顧的態度,本土文化從邊緣的草根成為舞台中央的紅花。在內地觀眾看來,林心如和李東學主演的《大囍臨門》,從對岸的視角來看,便是由票房保證「萬秀豬王」豬哥亮擔綱主角,這位演藝事業跌宕起伏、曾經因為嗜賭而傾家蕩產、潛伏於市井之間的一代諧星,在終於有機會復出之後,成為電影大咖,2011年《雞排英雄》、2013年《大尾鱸鰻》、2014年《大稻埕》,每部票房都名列當年票房之冠,《大囍臨門》在羊年大年初一公映之後,也已經超過2億新台幣票房。
豬哥亮的螢幕形象,粗線條,率性,善於使用閩南人台語雙關、諧音妙處有,全然不在乎造型,本片由《大尾鱸鰻》聯合導演黃朝亮執導,豬哥亮繼續發揮《大尾鱸鰻》的台詞格調,調侃、捉弄、剝削自己作為高雄里長的人物設置。性情勁爆的里長,經常現掛倫理哏,當然不會放過他的老婆和老娘,大喇喇、火爆刺激的閩南話,特別是《大喜臨門》故事的主要架構就是毛腳女婿上門接受奇怪岳父考驗,婚俗差異之外更是大搞葷素詫異,高雄與北京,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各種無法連結的文化、地域、成見、想像和固執的衝突,便如同網狀束縛著林心如和李東學。頂著馬桶蓋的豬哥亮,當然和金·凱瑞的風格也有不同,老眉眼搞起怪來那時誰都攔不住。「台巴子」擰起來就好像內地東北人一樣,豬哥亮一家「土里土氣」的嫁娶條件,以具有高雄特色的鄉土居民與傳統文化的堅持,在某種程度上有種馮小寧《舉起手來》的感覺,特別是撞上林心如在《還珠格格》裡的紫薇與李東學在《甄嬛傳》裡的果郡王兩大清宮造型在觀眾心裡是依舊熠熠生輝,他們本來不過是求得小確幸,卻被老頭子八點檔劇集岳父戲女婿的老「梗」密集打擊。
在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一統江湖的2010年時代,各國各地區最有效的反擊手段,便是喜劇電影,只有喜劇才具有超級大片難以替代的最炫民族風。在與好萊塢的戰爭中,內地有《人再囧途之泰囧》《心花路放》以及怎麼拍都帶有喜感的《西遊記》故事,而法國則有《歡迎來到北方》《岳父岳母最難當》《你丫閉嘴》《無需申報》等等,香港從歷史上看,毫無疑問是雙週一成的喜劇片為最流行,而台灣地區除了上文提及的豬哥亮電影、以喜劇方式講述在地人文化的《總鋪師》《父後七日》《陣頭》等,更不用說《海角七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也有著相當的喜劇口碑。與本土氣質非常強烈的《雞排英雄》《大尾鱸鰻》《大稻埕》相比,對於內地觀眾來說《大喜臨門》的故事更適合,特別是去除了台灣本體意識的自我觀照之後,豬哥亮與北京滿族遺少的把酒相歡,代表了兩岸的某種意義上的和解,閩南人與北京土著的聯姻,可以解讀的空間值得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