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续命枭雄(港)/药命俱乐部(台)

7.9 / 521,034人    117分鐘

導演: 尚馬克瓦利
編劇: 梅麗莎沃雷克
演員: 馬修麥康納 珍妮佛嘉納 傑瑞德雷托 丹尼斯奧黑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商三狗

2015-03-07 10:17:39

個人感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
馬修飾演的男主角,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個不尊重女性、把女人只當工具使的男人。這從他和女人們每次做愛時的姿勢上就能看出來。隨著這個印象的逐漸加深,當看到他問為什麼那個女孩也來這裡取藥——我還以為他意識到了什麼,比如愛滋真的和同性戀沒什麼關係、或者這個弱勢群體裡還有女性的存在等等,——鏡頭一轉就是他在上這個女孩。看到這裡我心裡忍不住有些失望:這真是個發春的禽獸啊。非要肯定什麼的話,那就是他還算有責任心。他至少沒騙其他女人,然後不負責任的發生性關係。

但後來回想起這個細節,我突然想到的是說,馬修生病後多久沒做愛了?我以為我關注著劇情,我關注著他的人生走向,我關注著他所代表的立場和群體,卻忘記了這點。

關愛像愛滋、同性、殘疾、甚至老年人等這些群體的需求,話說得多溜啊。要捐錢!要做志願者!反對歧視!可到底還是沒把他們當成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來看待啊。想起了張詒和的《鄒氏女》的創作初衷。她說,女囚就沒有性需求了嗎,可是人們好像總覺得,人一入獄,就自動去「性」化了。還想起很久以前曾看過一個報導,好像是對一個國外妓女的採訪,她和其他妓女不同的是,她逐漸更願意接待那些殘疾人,因為,她說,我發現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只是被人有意無意的忽略這種需求。

所以我想,這才是導演和編劇安排這個細節後,最想讓觀眾感受到的點吧。

2.
我看到片子的類型里寫著同志,所以一直以為這會是像《米爾克》一樣,刻畫一個為同志群體奔走呼號的人物,卻沒想到從頭至尾男主角都是一個歧視同性戀的人。不僅如此,你還看到他對官員、警察、醫生等等都是撒謊不眨眼。你還看到,他成為藥販子並不是出於對其他人的同情而販藥,他只是單純為了賺錢。他是電影意義上典型的好人嗎?應該不算。卻也不像是《夜行者》裡的男主,那樣徹頭徹尾的壞人。馬修演的這個角色,因而離真實生活更近:一個不好也不壞、但是很差勁的男人,要我說的話。

男主角的改變是一點一點的、很艱難的積累起來的。甚至直到片尾,也不覺得他與最初的自己有多大相差。你信嗎,假如他繼續活下去,娶了女醫生,他肯定仍然是個有暴力傾向、不尊重女性、對事物沒什麼深刻看法、永遠都是利益第一、別人叫自己基佬時仍覺是侮辱的人。

所以這一切更加真實。所以就他的每一個小的改變,都尤為叫人感動。他從自己噁心基佬,到強迫昔日同事和基佬握手。從暴躁、毫無溫情,到後來可以跟自己鄙視的基佬有個短暫的擁抱。——對了,看到這兒才發現,主角在這部片子裡只跟別人擁抱過兩三次。你看到的每時每刻的他,都是危險的、時刻防備著他人的。還有他對女醫生的感情,那可能算不上什麼正常的愛情,但是他跟女醫生在餐廳裡約會的那次,他舒了口氣,說,啊,這好像才是正常的生活。看到這裡就有些難過,又有些溫暖。他的確像是活在戰爭里。

3.
就這樣吧。本來只打算寫第一段的。還是要說,導演沒把這種常見題材拍成常見的樣子且拍得很用心,很難得,也很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