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781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ouble Sun

2015-03-08 08:46:37

很好的劇情片,米勒果然是這一類型的大師!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故事到一半才看進去,要有耐心去看的片子啊!!

轉載一篇網易上的評論:

網易娛樂5月23日報導(鈺清/文)《狐狸捕手》是貝尼特·米勒執導的美國傳記片,故事改編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自由式摔跤項目金牌得主馬克·舒爾茨的傳記,由史蒂夫·卡瑞爾、查寧·塔圖姆和馬克·魯弗洛主演。繼《點球成金》之後,米勒再度拍攝體育題材的傳記片——這樣的題材並不容易,因為很容易陷入滿腔熱血的陳詞濫調,或者自縛於非輸即贏的世俗價值標準。而與一般熱血勵志的體育傳記片相比,米勒的獨到之處卻在於他克制的風格,以及從「體育」上升到對金錢至上的「美國夢」的深刻揭露。

影片改編自杜邦集團繼承人約翰·杜邦(史蒂夫·卡瑞爾 飾)的真實生平。「狐狸捕手」是他在賓夕法尼亞洲創立的一個摔跤訓練基地。當時著名的奧運金牌摔跤手大衛·舒爾茨(馬克·魯法洛 飾)與馬克·舒爾茨(查寧·塔圖姆 飾)應徵入隊訓練。在杜邦看來,美國就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任何夢想與激情都可以用金錢實現價值。然而,就是這種愚蠢的金錢至上主義與片面的「成功失敗」價值觀,讓三個人之間的羈絆變得複雜,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一直以來,大衛和杜邦都是好朋友,然而1996年大衛卻被杜邦槍殺致死。杜邦最終被專家判定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判服刑30年。


米勒的電影色調是陰暗深沉的,鏡頭平穩而安靜,節奏有條不紊娓娓道來,這一切造就了他的「克制」。用克制冷峻的方式拍攝體育題材傳記片,就筆者看來,是獨到而大膽的。但單從「說故事」的角度上來看,這樣克制的節奏與表達卻顯得有些過於緩慢和沉悶,看的過程難免讓人心生睡意。或者,不應該戴著「體育傳記片」這樣的狹隘有色眼鏡去看待這部內涵深沉的電影。體育比賽不過是故事的背景,「金錢至上」不過是被批判的對象,而最值得思考與凝視的始終是坎城最鍾情的「人性」主題——在這樣的社會中,在所有人追逐著外表光鮮、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美國夢」時,人性在物質追求中被扭曲,被誇大,或者被忽視。人類始終作為最脆弱與無助的個體,在體制與框架中各自掙扎。杜邦的角色其實是美國夢與物質社會的犧牲品,史蒂夫·卡瑞爾的演技無可指摘,把一個精神病人演繹得自然而不露痕跡。如果電影最後不說明杜邦的精神分裂背景,觀眾甚至很難把那個角色和精神病人聯繫在一起。最後,杜邦開槍殺死大衛的一幕毫無徵兆,卻讓人內心震撼。

坎城電影節作為法國電影的旗幟代表,歷來都是意在與好萊塢和美國商業電影相抗衡的。在這一屆入圍片中,《狐狸捕手》並不是唯一一部批判美國社會的電影,大衛·柯南伯格的《星圖》也同樣將矛頭對準了好萊塢。不過,諷刺的是,西方媒體紛紛預測,《狐狸捕手》將會是奧斯卡的熱門得獎對象。這樣節奏沉緩的故事片,倒也確實讓人好奇它日後的院線表現究竟如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