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問津
2015-03-08 22:16:30
blue point
在B站刷的。連著看了一天的亞當·桑德勒,最終到了這部標題和故事線都不太明晰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的主題倒是蠻清晰的,就是在網路科技衝擊下個人生活的支離破碎。
片頭出現的探索衛星,在飛出太陽系的時候回頭拍了一下地球,得到的僅是個小藍點。這就是片中反覆被提到的blue point的來源。基於這個藍點,有人推演出一套理論,即人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pointless的,毫無意義可言,即便一個人憑空消失, 也不過是在宇宙中消失一個塵埃。這算是這部電影的頂層哲學設定。事實上,人類的宇宙觀會極大影響自己的存在感和整個人生觀。在中世紀的基督教文明中,人卑微到塵埃里。在啟蒙運動中,人又一躍而成為萬物的尺度。而隨著現代科技和天體物理學的照應下,人似乎跌倒了比中世紀還卑微的地步,因為在整個宇宙的層面,地球都很難稱為塵埃。the universe does not care 成為橄欖球明星迷失的主要原因。
這個哲學觀點是通過網路youtube的形式傳播的。被它影響的應該不止一個人。由於生活pointless,所以橄欖球小哥乾脆玩起了網遊。網遊為眾多感覺生活pointless的人提供了生活的意義。在網遊中,人可以重新回到那種近乎世界中心的地位。因為無論從宇宙設定還是人物設定,人乃至單個的人都佔有極核心的地位。如此一打一拉,在real life中的生活就被衝散掉了。
同樣在這樣一打一拉下被衝散的還有亞當·桑德勒一家的性生活。因為在現實中難以獲得性滿足,而在網上又有如此便捷的性資源,他們一家三口就像附著在網路母體一樣。爸爸在網上招嫖,媽媽在網上約炮,兒子在網上看自己喜歡的同學的生活照在自瀆。最怪異的就是兒子,明明那個女生就是自己班的,而且幾乎就是自己的女朋友,但他卻選擇網路性資源,而放棄現實中的。如果說爸爸媽媽是因為中年危機而選擇出軌,只不過出軌的方式是網路的,則兒子淪為了網路性資源的附庸,以致於面對真人卻硬不起來。戀物癖還是認得物化?無論是什麼,這都算是網路時代的新產品。
另外的一些角色,對網路有著不同的態度。那個控制狂母親似乎過於擔憂網路的危害,達到近乎病態的程度。一心想要成為明星媽媽的母親,則低估了網路的威力,只想要通過網路為自己牟利。瘦妹子為了追心儀的學長加入了網上的瘦身小組,成功瘦身,但並未能從網上學得戀愛的法則,身心俱毀。
這部電影的劇情似乎過於支離破碎,以致於前半場根本記不住誰是誰,尤其是我們東方人看西方人怎麼看都是一張臉的情況下。但這種支離破碎恰恰是網路時代個人生活的真實感受。網路便捷了資訊的交流,同時也使得人在同等長度的時間內必須面對更多方的交流。資訊之網,在讓我們知曉更多的同時,也讓割裂了我們的個人生活。我們不單是網上的結點,也是網中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