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伊凡的少年時代--Ivan's Childhood (Ivanovo detstvo)

伊万的童年/伊凡的少年时代/伊凡的童年

8.1 / 29,659人    95分鐘 | USA:84分鐘

導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Eduard Abalov
原著: Vladimir Bogomolov
編劇: Vladimir Bogomolov Mikhail Papava
演員: Nikolay Burlyaev Valentin Zubkov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某分

2015-03-10 01:15:58

摘要


(一)一些細節
1,死亡暗示:開場伊萬的面部特寫(7:59)與末尾檔案中的伊萬照片如出一轍。
2,三種居所:瘋老人的居所(樹立的煙囪);瑪莎的居所(樹立的白樺木);伊萬的居所(樹立的十字架)。
3,跌倒場景:上尉的跌倒(戰壕中,談及瑪莎);賀林的跌倒(河邊,談及伊萬)。出現在人物理由缺乏、底氣不足之時。
4,蛛網:第一場夢境中的蛛網;廢墟的蛛網意象;瑪莎在白樺林中發現的蛛網。
5,井中的雙重視角(18:18):既可看作「井底→井外」視角也可看作「井外→井底」視角;同一性的分裂。
6,時間與水:夢境-伊萬喝水-井水-雨水-海水-生命與循環-時間;現實-河水-靜止與死亡

(二)悲劇性
1,並不僅僅是伊萬的死亡。
2,一種解讀是伊萬無法分清現實與夢境,但問題不在於伊萬無法分清,而在於夢境治癒功能的失敗:現實侵入夢境(槍擊聲、德國士兵的低語)。
3,伊萬的分裂:孩童的習性/成年人的激情。伊萬必須死亡,或者說,伊萬無法成長——復仇信念將伊萬困在「過去-現實」牢籠中,戰爭是伊萬的絕對需要,同時是其認知、評價他者的唯一途徑,「戰後」的、未來的生活對伊萬是不可想像的。與其他角色不同/不可彌補的創傷。

說實話我覺得塔的選角除了《索拉里斯》的男主哪裡怪怪的之外其他人都贊爆好嗎!上尉和瑪莎長長的睫毛真是動人心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