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來自星星的傻瓜--PK

我的个神啊/外星醉汉地球神/来自星星的傻瓜(台)

8.1 / 201,366人    153分鐘 | South Korea:129分鐘

導演: 拉庫馬·希拉尼
演員: 阿米爾罕 艾魯絲卡·沙瑪 桑傑達特 蘇特·辛·萊杰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山吹綠

2015-03-10 18:16:14

寶萊塢橫掃牛鬼蛇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少年Pi」不簡單,同時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這裡的仁兄PK更神奇,但凡印度有的教,他都信了,印度有的神,他都拜了。於是,PK一路求神拜佛,電影則一路批評宗教沉疴。[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導演拉庫馬·希拉尼與主演阿米爾·汗上次嗆聲教育,這次[PK],又以一個「外人」的視角漫話神佛。印度宗教錯綜複雜在前,《查理週刊》事件發生在後,電影的這種漫話著實需要勇氣。
眾所周知,印度是個宗教大國,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在2001年,六大宗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的信徒佔據印度總人口的99.4%。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宗教極其重要。[PK]里,女主角嘉穀的杯子、書包、被套,家中的浴室牆上,到處貼著印度教宗師塔帕茲的頭像;她的父親,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神,炒股請拉克什米,鍛鍊請哈奴曼……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可見一斑。由此,宗教問題催生的社會問題自然數不勝數。2012年的寶萊塢神作[偶滴神啊]就叫板神職人員,指責「神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祭司的一個腳印售價15萬盧比,巨大的寺廟內更做著一本萬利的斂財生意;信徒排著長隊,把牛奶供奉給一塊石頭(濕婆的生殖器),然後流到下水道,而寺廟外的乞丐卻等著餓死。這些問題在[PK]也順帶提及。
[偶滴神啊]來了一場馬丁·路德式的宗教改革,並且反對宗教被過度地商業化、偶像化。[PK]與前者的題材有些相近,段子部份重複,不過,相對於前者的務實——始終聚焦「叫神賠錢」的官司針鋒相對,你來我往,[PK]更加形而上,關注印度的多宗教並存問題,以及在多宗教並存下,一個信徒如何「播出正確的號碼」,聯繫到真正的造物主。
這部電影始於外星人PK赤條條地降落地球,考察人類,與同胞聯絡用的遙控裝置卻被搶走。當地人告訴他,神能幫他回家,但是如此多的宗教,叫PK無從下手,他的方案是,是神就拜,是教就入:像印度教教徒一樣在恆河沐浴、給神像倒牛奶,像什葉派穆斯林一樣,在阿舒拉節用利器鞭打身體、還有朝聖,像基督徒一樣,在教堂禱告……最終,他被帶到了塔帕茲處,而他的遙控器,成了大師口中,濕婆敲碎的鼓的碎片。
對宗教評頭論足,如果處理不當,輕則像片中的電視台領導,屁股挨上一槍,重則發生列車爆炸慘案。前車之鑑,就有[基督最後的誘惑]、[耶穌受難記],而《查理週刊》事件想必也足以令主創們感到後怕。所以,折衷是必須的。[偶滴神啊]把炮口對準神職人員,同時,賦予自己開火的合法性——男主角的一切,都是神在暗中指點的。而[PK]的策略是分兩步走。首先,委婉地說,神職人員播出的號碼是錯誤的,其實是別的宗教的神在跟他們開玩笑。然後,證明塔帕茲和那些會懸浮術、點金術的騙子一樣,是個神棍。最後,達到這部電影的真正想說的——正是這些「騙子,裝腔作勢,虛假承諾,優先接見富人,忽視窮人」的神棍,製造了這麼多神,阻撓了信徒找到真正的造物主。
揭露塔帕茲是神棍的這條線,與電影的愛情線並在了一起,雖然牽強,但效果好,能製造戲劇高潮。印度電影一直被稱為「馬薩拉電影」,之所以有這個叫法,就在於它們往往把愛情、動作、歌舞、喜劇糅合一道,所以,[PK]的愛情戲少不了。幸好,正如原聲《Love is a waste of time》所唱,電影沒有浪費太多時間在談情說愛上,而是將之服務另一主題——印巴矛盾。在布魯日,信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小伙與印度教家庭出身的印度姑娘嘉穀相愛,可惜,正如塔帕茲所預言的,這段愛情無疾而終。最後,PK揭露,這一切其實是由於這個神棍從中作梗。
電影還花了一定篇幅講述他在人間的坎坷遭遇,比如學會穿衣、用錢、說話,對用思維交流的外星人而言,這些顯然是難以理解的。電影以此感嘆人類文明的繁複,順便也調侃了警察的受賄風氣——當PK從「跳舞的汽車」里拿出一套警察制服,平民獻慇勤;嘉穀通過賄賂警察,得以接觸PK。
宗教問題、印巴矛盾、貪污腐敗,小到談情說愛,大到人類文明……這些野心分散了[PK]的精力,因此,顯得沒有那麼專心,但它仍不失為一部有勇氣的電影。

原載於《看電影週刊》2015年二月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