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法外狂徒--Ned Kelly [2003]

凯利党/凯利党/法外凶徒

6.4 / 28,088人    110分鐘

導演: 葛雷喬丹
編劇: John Michael McDonagh
演員: 希斯萊傑 奧蘭多布魯 傑佛瑞洛許 娜歐蜜華茲 喬艾格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金田一一Hajime

2015-03-12 03:51:41

這片真的是沒有營養,拍片的角度站在上世紀


  首先從內容上來說,看過同樣類型的刺殺神槍俠,再看看這部,感覺兩部電影同樣陰沉,但是那部相對這部簡直可以說是殿堂級別的了。刺殺這部片子至少非常出色地表現了人物扭曲的性格,叛徒從小崇拜傑西詹姆斯,但是在他手下工作後發現他根本不是他想像中的人,暴躁多疑,從而內心動搖,自己的虛榮和自尊心促使了他的謀殺。而這部片子從頭到尾告訴我們奈德凱利是一個多麼偉大多麼了不起的人物,警察謀害他們,圍剿他們,為了保護市民,和警察搏擊,以一己之力對抗英國殖民統治,殺敵無數,最後連警察都感動的要東西求紀念。這不是扯淡麼。。。
  事實是,凱利老爸就是一個慣偷,在他出生後不久就死了,他從小也是缺乏教養,偷,搶,打架,侮辱婦女都幹過。十幾歲和三四十歲通緝犯混,不是少年犯是什麼。至於片中強調某警察調戲他妹妹,很多澳洲學者持有的意見是,凱利偷馬,那個警察銷贓,同夥關係,因為分贓不均產生矛盾導致的問題。當然這只是一種觀點,不過至少說明一點,所謂警察對他們家族「特殊待遇」簡直是莫名其妙,至於片中警察的態度事實上不算差,完全是他那個愚蠢的弟弟襲警,就這樣被通緝有什麼問題?之後在叢林裡殺了3個警察,也就是按樹皮溪事件,希斯萊傑片中扮演的凱利真的是讓廣大少女掉淚啊,殺人都可以這麼感人,什麼「你為什麼跑,我又不會開槍」到最後哭著讓死者好受點簡直是多餘,到了最後說不知道為什麼拿了死者的表。前幾天我看了youtube的視訊,abc拍的介紹凱利幫的,基本站在了比較客觀的層面,也採訪了凱利幫的後人,專家學者以及一些死者後代。兩邊都有,最後死去的警察甘迺迪的後人現在也是墨爾本的警察,他給出的結論凱利幫為了自衛殺人就是扯淡。排除他是後人的因素,首先,從這部片子來說(過程基本符合歷史),凱利去追那個警察的動機是什麼?他去追那個甘迺迪,可一開始的那個投降的警察依靠這個逃跑了,也沒人去追,那不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第二我看這部片子凱利的行為完全就是追殺,事實估計也是如此。第三從逃跑的麥金泰的描述來看,當時凱利那個白痴弟弟大喊:殺了那個xxxx,很明顯殺人犯就完全不要包裝的那麼光鮮亮麗了。凱利殺人後也不忘自己是小偷,還拿了別人的表。
  關於寫給墨爾本高層的那封信,也有專家解讀為「自以為是」,「被害妄想」,「為自己殺人找理由」,「從小沒教養生活在自己世界裡想怎樣怎樣了」。畢竟是主觀感想,放下不表。講一下凱利幫最後劫持旅館這件事。首先說一下凱利幫的計劃。歷史上凱利幫暗殺了叛徒,劫持了人質,準備等待滿載警察的火車過來抓他們,而他們威逼工人拆鐵軌,從而製造屠殺。但是計劃帶來的問題首先是保護叛徒的警察因為過於害怕,很晚才去聯繫總部抓人,第二就是旅館中一個老師人質跑了,並且去攔火車了。很讓人不屑的是,電影裡面描寫那個老師,極端的猥瑣,感覺就像3k黨,各位看官自己想想,一個行為極端猥瑣的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好不容易逃命了黑夜裡攔火車嗎?警察的命就不是命?警察就該死?而後警察和凱利幫發生槍戰,警察先是對平民開槍,而後被凱利幫四人打趴下,好一個血肉橫飛啊,市民一個個被警察殺死,包括那個著名的雜技師,希斯萊傑實在於心不忍,於是出門單挑警察,最後寡不敵眾,臨死前又秒了幾個警察。對不起,這是假的,歷史上這場戰役是打了很久,但是原因是因為對方手上大批人質,前段時間雪梨人質事件就看出來了,而最後的傷亡情況,警方沒有死人,市民死傷是2-3個,匪徒除了凱利全殲。不知道導演哪裡來的勇氣拍的這麼感人,搞得好像綁匪不是凱利一樣。
  最後說下為什麼奈德凱利在澳洲是英雄般的存在。首先,澳洲沒什麼悠久的歷史,而奈德凱利的存在確確實實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可以賺錢啊。第二、澳洲某些人數典忘祖,凱利是和維多利亞時期的警察對抗,從而上升到和維多利亞殖民時期的激烈碰撞,表達殖民地時期是多麼的黑暗啊,你不偷不搶,誰會天天找你麻煩?第三、不屑權威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所以電影傳記也喜歡站在那一方面做文章,喧鬧的少數人綁架了沉默的大多數。歸根結底,這個人不配得到今天在澳洲人心中國民英雄這樣的地位,劫富濟貧這樣的詞不存在在他的身上,和警察之間的重要對抗第一次在人數均等,敵明我暗的基礎上勝利,第二次完全是脆敗,事實上也就這麼兩次,其他都是幹一些偷雞摸狗欺負沒有武器資本家的勾當,無論是業務上抑或是立場上都不行,也沒有啥好說的了。
  演員演技希斯萊傑水準ok,編劇導演你要強行洗白或是完全美化我認為在思想多元的現代完全無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