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四百击/四百下/胡作非为

8.1 / 128,501人    99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Marcel Moussy
演員: 尚皮耶李奧 Claire Maurier Albert Rem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len

2015-03-13 23:25:13

新浪潮下的殘酷青春


「四百擊」原來是法語中一個固定的短語,其意思就是把不聽話的孩子打上400下,以便他能變成好孩子。這與中國的「黃荊棍下出好人」基本上一模一樣。這部電影的片名有時也被譯為「胡作非為」,如果說「四百擊」就是挨揍本身,那麼,「胡作非為」就是挨揍的原因了。

  在這部以特呂福自身童年經歷為底色的電影中,小主人安東尼·達尼萬不好好聽課,在課堂上傳閱美女圖片,在牆上塗抹咒罵老師的壞話,……總之,他不討人喜歡,這使得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他只會說謊,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他偷了他父親單位的打字機,沒有賣掉,反而被抓獲,於是被送到少管所。根據社會學家的調查分析,因為缺乏關心和愛,小孩子常常藉助這些所謂的「胡作非為」來釋放內在的天真,來表達無聲的反抗,然而等待他卻也常常不是關心和愛的出現,而是「黃荊棍」的「四百擊」,是佈滿鐵絲網的少管所。《四百擊》正是對這一社會現象的控訴。

  《四百擊》是二十世紀法國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其敘事手法簡單、直接,有一種穿透心扉的力量。這種簡潔、樸實的電影手法在「新浪潮」初期甚至是一種必需的標記。這既是因為二戰之後各國有良知有追求的電影人都對電影製造幻覺帶來的邪惡在不斷地反思,也與當時法國存在主義思潮甚囂塵上有關,而且,新浪潮的那一代導演大都是影迷出身,在手執導筒之前,這些人都曾在法國電影資料館猛磕先前電影史上的各種好影片,並撰寫精彩影評呈現自己的電影主張。毫無疑問,這些導演既受到二、三十年代美國好萊塢電影技術的深刻影響,也受到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電影思想的深刻影響。他們以反抗法國「優質電影」為名,發展出自己的電影觀念,並在自己的電影實踐中發展出新的電影風格,從而開創了一個時代的新風尚。《四百擊》作為揭竿起義之作,毫無疑問排在這一「浪潮」的浪尖之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