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商三狗

2015-03-15 09:41:44

個人觀影感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說說我覺得好的地方。

1.元首老爺爺在滑雪場找小孩的那場戲讓人感動。

塞爾維亞黑幫去滑雪場找仇人家的小男孩。演元首的老爺子這次扮著塞爾維亞黑幫的老大。

元首老爺爺瞪大著眼睛,一個一個盯著從眼前快速滑過的孩子們,看是不是自己要找的男孩。沒想到看著看著,自己竟然也漸漸的樂呵起來。漸漸的忘掉了一直壓在心頭的喪子之痛,漸漸融入了從眼前嗖嗖滑過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和快樂里。

他的「入戲」反而讓觀眾齣戲:還能從頭來過嗎?要是復仇就止於此該多好。可是叫失去兒子的黑幫老大放棄復仇,又怎麼可能……

直到手下來跟他匯報復仇計劃時,他好像被迫回到陰冷的現實里,有種快樂被打斷的不高興。這場戲安排的好,老爺爺演得也好。忘卻傷痛時的開心神色隱隱約約,被打斷時不高興的神色一晃而過,但觀眾還是都感受到了。


2.對於小男孩這個角色的處理。

按說,如常人設想的綁架,被綁架的小孩子必定都要瑟瑟發抖、哭哭啼啼,或者幹些蠢事,——其實這樣反而不太合理。小孩子應該是不知道綁架的嚴重性的。而故事裡的這個小男孩又有些特殊:作為另一個黑幫老大的兒子,一方面有著與年齡相符的童真,比如在睡前要聽故事;一方面又有著不合年紀的淡定,對綁架也見怪不怪,處變不驚。

所以當他被男主角拐走後,晚上被男主分配在一間臥室裡單獨睡覺時,他反問男主說,你不怕我逃走嗎,你不是綁架了我嗎。——他似乎是在說,這不符合綁架的設定啊……哈哈,就有一種詭異的和諧感。

而男主角陰差陽錯的成功拐走了小男孩後,按說應該對小孩很壞,要父債子償,要以牙還牙。可是都沒有。小男孩要求睡前給他講故事,男主角說他不會;小男孩說那就讀一個吧,於是他們一起讀了很鬼畜的類似於鏟雪車操作說明書一樣的東西。冷笑話一樣的場景,卻讓看到此處的觀眾覺得溫暖。讀完以後男主和小男孩並排躺著,小男孩鑽到他懷裡,男主角沒有動。他們看起來倒更像是親人,或者說觀眾看到這裡會不會想,要是他們是真父子就好了?而那一刻,男主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兒子吧,也一定覺得此刻的場景很詭異。

直到小男孩幽幽的說,你知道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嗎。哈哈哈,想起這裡還是會笑。他是在問男主角,也是在問觀眾。



3.最後兩個老人沉默坐在車裡的那一幕。

剛才還在滑雪場裡像男孩一樣幼稚的玩雪的塞爾維亞壯漢們,瞬間就接二連三的慘死在槍戰中,透過鏡頭我們看到,天還在下著大雪,慢鏡頭一點點的掃過每個死掉的人。明明是該表達一種壯烈,可處處透著荒謬。仔細去想前因後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場槍戰,這種犧牲?這些犧牲必要嗎?難道故事說得還不清楚嗎,整場事件都是出於一個誤會,可是為什麼還要這麼前赴後繼的搭性命進去?

說到這裡,我暗自揣測了一下片子名稱的意思。Kraftidioten。Kraft是力量、機械力、電力的意思,Idioten是白痴。細想整個片子裡接二連三掛掉的人,或者說兩個黑幫最終火併的原因,似乎都是在暗諷這種Kraftidioten。

說到這裡就想到另外一部電影《荒蠻故事》。其中一個小故事是,兩個男人為了爭一口極、其、幼、稚的氣,最後都命喪黃泉。

說回到最後一幕。漫天大雪裡,倖存的男主和倖存的元首老爺爺兩個人坐在轟隆隆的、像極了擎天柱一樣的威武鏟雪車裡,鏡頭從車的正面掃過,讓我們看到這兩個人沉默的呆坐在車裡。故事好像終於要告一段落了,該死的、不該死的,都死了,為什麼是這兩個人此刻坐在同一輛車裡?喔,就突然意識到,他們都失去了兒子。

這之前的情節里,元首老爺爺經過短暫的內心掙扎後,放下了指著男主角的槍。那一刻我想他也是意識到,此刻眼前的人,也是一個失去兒子的可憐人。

兩個蒼老、破碎、不知何去何從的老人。就為這樣的和解感到有些心酸。


4.配樂太棒了。

配樂極好。尤其是男主角每次在瀑布拋屍的時候,音樂充滿了一種殉道的感覺。就算沒有音樂,那個大瀑布啊,我真的從沒見過這麼酷炫的拋屍。不輸給爆爆為《孤獨的倖存者》配的樂的等級。

一直以為這麼空靈的配樂應該是sigur ros做的,剛好也是北歐的電影。居然不是。查了一下為這部電影配樂的三個人(根據維基上列出的人名),只有Brian Batz是能夠查到他有個樂隊是叫Sleep Party People,網易雲有他們的專輯。另外一個Kaspar Kaae的樂隊叫cody。另外一個人Kåre Vestrheim連維基百科的英文版都沒有啊……資料少到可憐。

查了一下,主題曲是出自瑞典大叔Bjørn Eidsvåg的《Floden》(http://music.163.com/#/song?id=29564702),但是版本相差太多了。
但是!——我找來了《Floden》的吉他譜:http://www.ww.chordie.com/chord.pere/www.guitaretab.com/b/bjorn-eidsvag/172451.html?1944-06-06=always&url=&tuning=EADGBE&transpose=-2

懂吉他的朋友來檢驗一下是不是同一首。但我不知道需不需要翻牆才能打開……
為了保持排版整潔只粘貼個開頭(主要是我排不動了……)。

        Gm Dm
         Det renner ei elv, en duvande flod gjennom livet mitt
         Gm Dm
         Eg fylles av mildhet og fred når eg vasse i sivet ditt

         Cm Gm
         Og kver gang eg våge å bada i deg blir eg heil og rein
         Dm Gm
         Og eg kjenne eit lindrande ljus gå gjennom marg og bein

         
——————————————
ps,1
最有意思的是每死一人都切出黑色的螢幕,列出死掉人的名字,一本正經唸出來,濃濃的「XXX,撲街」即視感。

而且每個死掉的人的十字架還不一樣。一半人看來信基督教,另一半信的是東正。唯一一個人列出的是六芒星,可能是猶太人或者信猶太教。

——————————————
ps.2
關於最後的結尾,我倒覺得不是什麼問題。相反,如果去想這個玩滑翔傘僥倖逃過一劫的人沒死的話,那接下來會怎樣?
這個逃過一劫的小哥會繼續追隨元首老爺爺,拖著老大給死去的弟兄們報仇。整個故事就有種還沒結束的感覺。相反等小哥撞在鏟雪車上的時候,鏡頭越拉越遠,就有一種「啊最後一片雪花終於也落在了地上」的感覺。我覺得這種「隨性」大概就是歐洲片和主流的美國類型片的區別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