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K RUNNER

2015-03-19 22:56:13

為什麼是枯萎病?


摘自去年12月在南開大學《星際穿越》電影沙龍上講的內容,為了self-consistent略有修改。
  

好了,在大家終於忍受完我剛才所描述的人類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認識過程之後,我們終於有足夠的知識來去談電影中一些大家比較感興趣,卻並非完全理解的問題。不過,我首先想要去說的,卻並不和我剛剛所講的東西直接相關,它並不那麼「物理」。我相信真正看了電影的同學一定都已經非常明白我接下來要去說的,但是我卻願意不厭其煩地重申。當數年以後,或許你們早就忘記了這些有關時空的知識,但是我卻希望有些東西是深深留在腦海裡的。

 

我想要去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是枯萎病?注意,我的意思並不是:1.為什麼擁有先進文明的人類一開始會因為一個看似渺小的枯萎病而面臨絕境?2.為什麼玉米會擁有比其他植物更好的抗性?3.在墨菲拯救人類之後枯萎病有沒有治好?這些問題都不是好的問題,除非電影要拍前傳或者續集(我相信不太可能),否則它們都是無關緊要的。我們應該去問的是,為何諾蘭在如此多科幻素材中,使用了枯萎病這個看起來一點都不「炫酷」的點子。我們已經見過很多其他電影的設定,比如外星人接觸(獨立日、ET),小行星撞擊(世界末日、天地大衝撞),機器人反叛(終結者、駭客帝國),複製人(銀翼殺手,遺落戰境)等等。然而我不得不承認,枯萎病是即《2001太空漫遊》以來我最喜歡的科幻設定,它揭露了人性中最基礎,卻又最深刻的衝突。

 

劉慈欣先生在一篇短篇小說《朝聞道》中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設想:整個人類史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或者說是開端,是37萬年前非洲大陸上的一個原始人正在呆呆地看著天空。「如果說那個原始人對宇宙的幾分鐘凝視是看到了一顆寶石,所謂的整個人類文明,不過是彎腰去拾它罷了。」

 

電影中男主角古柏說:「我們好像已經忘記自己是誰了,我們是探索者,開拓者,不是看守者。」為什麼?因為枯萎病。枯萎病是真正把人類擊敗了,這並不是體現在政府解體、人口銳減,而是飢餓擊倒了探索者的雄心,NASA關閉,科技停擺。我們不再去仰望星空,只是盯著腳下的大地,祈禱明年玉米的收成能夠好一些。學校扼殺掉孩子們的想像力,阿波羅登月計劃被形容成陰謀,教師們安慰家長:「情況正在變好,你的孩子當了農民,或許他的孩子可以成為工程師。」然而事實呢,「我們每一年都在說,或許明年會更好吧。可是明年不會變好,後年也不會。」如同被關在一個密不通風的密室中,人們慢慢的窒息而死。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不是因為我們比其他物種更勤勞、更長壽、更強壯。科技啟蒙的500年里我們飛上了太空,砸碎了原子,因為我們是探索者。而當我們丟掉了自身進花上的優勢,也就是我們退出進化舞台的時刻了。

 

這才有了古柏的遠征,旨在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陰差陽錯,或者又是命中注定,拯救地球的的答案並不在地球上,而在遠征者的路上。這次遠征也真正做到了拯救所有的人。當我們向一個目標邁進,我們可能並不能夠達到它,但是也有可能在路上發現其他東西。而如果原地踏步,就真的什麼也發現不了了。

 

很遺憾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講其他有趣的東西,比如機器人Tars、曼恩博士的背叛、古柏和他兩個孩子感情等等。我不由回想起剛剛讀過的一本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名叫《永恆的終結》。如果大家還對未來人類的設定有什麼疑問,這本書能夠給你一切的答案。它對某些主題的把握,可以說比《星際穿越》電影本身做的更出色。
 

我是一個研究理論物理的人。或許每一代的理論物理學家都會面臨同時代其他行業的人的一個疑問:「你做這個有什麼用?」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要「學以致用」,所以面臨這樣的疑問並不意外。我的老師的老師,已故的侯伯宇先生說:「兩百年後會有用的。」我們研究科學,因為我們是探索者的一員,我們試圖去尋找真理,尋找答案。真理的作用是長程的,穿越歷史長河,利在千秋,而不一定功在當下。而知識本身的作用,引用雅克比的一句話:「為了人類心智的榮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