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洋幻想曲--Song of the Sea

海洋之歌/海洋幻想曲(台)/LeChantdelaMer

8 / 63,206人    93分鐘

導演: 湯姆摩爾
編劇: Will Collins
演員: 布蘭頓葛利森 菲奧娜拉弗拉納根 David Rawle Pat Shortt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德烈大叔

2015-03-20 07:26:19

海豹仙與輝夜姬


    差點漏掉這樣一部美到極致的作品,驚人的美總能讓人動容,由於題材和諸多表現手段的相似,觀看《海洋之歌》的時候我不住的聯想起去年的日本動畫作品《輝夜姬物語》,同樣是民間傳說類的故事,同樣是每一幀都是藝術品的精緻手繪作品,同樣是關於尋找和離別的悽美故事,東西方對於美的詮釋最終殊途同歸,片尾離別之淒淒與歌聲之切切一下便能擊穿身處不同文化圈的人類內心,從最原始古老的情感出發,關照現代人的內心,這源於鄉愁共同的美不禁讓我懷疑,巴別塔真的存在嗎!?

    《海洋之歌》與《輝夜姬物語》有好幾個共同的文化核心,最為醒目的便是兩者內涵之間都具有的「鄉愁」氣質,《海洋之歌》的鄉愁在大海,而《輝夜姬物語》的鄉愁在山林里,東西方文明內心鄉愁的不同歸屬源於地緣。《海洋之歌》具有明顯的反工業化的色彩,影片中的兩位小主人公從海邊來到灰暗的大城市以後,心裡卻一直牽掛海中的小島,整個故事均圍繞兩個小主人公曆經千難萬險回到海島為主線,這種對海洋的嚮往也是對自由的回歸,而相比之下,《輝夜姬物語》流露的更多是反世俗的氣質,影片中的輝夜姬也是從小在山林長大,卻最終被迫里來到了日本的京都,但是心裡卻一直牽掛著從小長大的山林,即使到了最後的日子,神志和身體也要涉水千山回到那片最初生長的山林里,這對山林的嚮往帶有傳統東方人骨子裡的 「歸隱」氣質,告別俗世皈依南山,這是東方人千百年來對內心自由的追求。更巧合的是兩部電影中的主人公均不是以常人的身份出現,《輝夜姬物語》中的輝夜姬是長在竹子裡的仙子,而《海洋之歌》中的海豹仙則是海洋裡的仙子,她們生長的地方便是他們鄉愁的所在,東方文化圈(這裡的所有東方特指中華文化圈)大抵是內陸氣質的,而西方則偏向海洋,陸地的有限和海洋的廣袤也決定了兩種文化對於自由的不同解讀,神總是要離去的,輝夜姬不能選擇不,只能在超度中忘卻俗世而離去,但是海豹仙可以選擇留下,東西方文化對於神話傳說中個人意志作用的不同表達也可以讓人感觸到文化氣質之間的顯著差異,但是這種差異是建立在美學之上,而美學這門語言,是全人類共通的。但是為什麼需要藉助神話來傳達現世的隱喻呢?神話終究還是具有社會性質的,但是它身上原始性的力量無疑會放大其藝術性,而在神話之中,不論是遼闊洶湧的海洋,還是充滿生機的山林,原始力量里展現的那種生命力,是亘古不滅的。

     此外兩部電影都有關於尋找,輝夜姬在周圍世俗的桎梏下,希望在大自然中尋找心靈的寧靜,這是內向的自由追求,而《海洋之歌》中的尋找自由則顯得更加的濃烈和熱切,他們解放的不僅僅是自己,更包含了對民族傳統文化和自然的解救,兩者一內斂,一奔放的氣質一對比,便足以讓人感受到東西方文化之間不同的魅力,這些顯見的不同氣質並不是分裂,她們的指向是一致的,所承載的東西都是所有民族說不清也道不明的鄉愁,而對於自由的追求嚮往,對自然與古樸的回歸,不都是全人類的共同的寄託麼。

     《海洋之歌》的繪畫繼承了歐洲動畫作品的精髓,脫離了工業流水線動畫,手繪的樸素顯然是更接近電影自身的態度,而歐洲動畫不拘一格天馬行空的氣質讓每一幀畫面都可以獨立成為精緻的美術作品,這些精美的手繪圖像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這不是一部流水線上的商品,它是手工的藝術品,是不可複製的,在對海洋的嚮往與崇敬中,影片最終選擇了回歸這個母話題,結合傳統神話進行詮釋,影片自身濃濃的民族自我認同感依舊可以突破地域和語言的限制,讓人感受到全世界人對於美理解的高度一致。再說日本的輝夜姬物語,自然也是純手繪的動畫作品,與歐洲動畫作品圖像里濃烈鮮艷的色彩、精緻的內容相比起來,東方美學的古樸氣質會更顯得恬淡一些,大量的留白和古樸的線條也依舊可以讓人感受到那種繪畫構圖的精細和傾注。兩者對於繪畫的不同手法最終均是服務於共同的美學主題,兩者氣質、內涵和表現手段的高度一致讓人難以忘懷,說是殊途同歸一點也不為過。

    不論海浪多洶湧,山林多莽蒼,鄉愁總是悲切而美麗的,它是巴別塔不存在的證據,它也是我們共同的回歸,但是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一切都很難再回去了。





     私人筆記,禁止轉載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