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Two or Three Things I Know About Her

我略知她一二/TwoorThreeThingsIKnowAboutHer/我知道的关于她的两三件事

6.6 / 7,904人    87分鐘

導演: 尚盧高達
編劇: Catherine Vimenet 尚盧高達
演員: Joseph Gehrard Marina Vlady Anny Dupere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之舒

2015-03-22 03:41:40

語言是什麼,生存是什麼


小假期的第一個潮濕的早上選了這部來看,斷斷續續一直看到下午。斷斷續續是因為看到精彩的地方都要暫停下來,記下來。 影片開場是畫外音在敘述,敘述的主角為誰,不知道,也許是戈達爾本人,也許是在巴黎生活的一個新聞編輯部偶爾去燈區街邊排解的小激進職員。片中的聲音說到8月19號巴黎首都圈的擴張計劃作為一種政令被公告,幾個全景空鏡頭之後出現本片的女主角,她是誰,她叫什麼,都可以,因為片名就甩給你了嘛,我跟她不是很熟,她或者是個女演員是個妓女,總之是個女人,在這個社會裡活著的實體,我們只是在一次打炮中認識,我可能記得她的頭髮顏色或者不記得了,隨後又開始敘說,資本家們對金融壟斷以及後面提到的不管無產階級的死活這點,這是影片的社會背景,也是戈達爾想要引起人們警戒的社會現象,幾個鏡頭交代了家庭關係後一段母子各自陳述了各自的夢隨之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媽媽,語言是什麼」 「語言就是人住的地方,像家一樣。」 而這隨後的一系列論文式的獨白全由語言組成,或戈達爾的電影從來沒有主題,我也總結不出這部影片的主題,因為他想要表達的似乎太多(這是我抄電影台詞抄的最多頁的一部電影) 在這之後影片交代了朱麗葉的職業,一個入不敷出的母親和一個兼職進行性交易的妓女。 隨後她去服裝店,自我分析,去咖啡廳,觀察別人。 在此我也不得不佩服戈達爾對於女性的心裡剖析之準確,在朱麗葉看中一件衣服而準備去銀行取錢後有了這樣一段獨白: 「感情不見得常常會和物質混合,例如慾望,有時時刻清楚慾望對象,也有不知道慾望對象的時候,有時認為沒有什麼,具體要說什麼也不知道,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儘管沒什麼放心不下的理由,在表現上,也有一些現像是不和物質結合的,比如,秩序、理論。雖然也有使我哭泣的事情,但我流淚的原因,並沒有在淚痕中表達出來,也就是說,人們知道有些行為所引起的表面上的後果,當我在做什麼,沒有動機的行為,我是無法說清的。」這種對自己行為的不確定性我認為在我自己的身上就有很好的體現了哈哈,在我們與別人交流的時候誰又是真的邏輯清晰地準確的表達自己呢,每個人都通過彼此外在的表情語言,肢體動作來判定彼此的心思,這樣既準確又不準確,我對野草莓的開頭維克多的敘述特別印象深刻:「在我們同他人的關係中,總是充滿了對對方性格和做派的議論及評價。因此我放棄了幾乎所有所謂的關係。這使我的老年生活倍感孤獨。我的人生充滿辛勞,我心懷感激。」所以人與人之間真的需要交流麼,沒有語言人類真的可以更好的相處麼,誰知道。扯遠了·· 朱麗葉接著去了咖啡館經過一個路人甲乙身邊後朱麗葉旁邊坐著兩個人,一個男人在翻動報紙和攪拌杯子裡的咖啡,他對面的女人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無意識地反覆翻著一本沒有內容的雜誌就像我們天天遇到的無數個陌生友鄰一樣,第一眼看上去,貧乏透了,第二眼看上去,更加不想費時間加以了解。於是我們的思想者反問道,物質是什麼··接下來又是一段可以當作警示的一副長詩篇。其中有這麼幾句我有感的: 「有時我會崩潰,不能從客觀的角度看問題,有時不能從主觀束縛中解放出來,有時也會高估自己,因為不能擺脫虛無主義的影響,我應該傾聽,應該拋開以前的想法,重新審視自己的周圍,我的同胞我的兄弟。「 」但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來,上帝創造了天地,當然這麼敘述太過單純,我們應該認真些。語言的境界就在世界的境界中,我的語言的境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語言的境界,語言由我產生,我限定了世界,它由我掌控。在理論上的死,即是捨棄了自己的境界,既不問,也不答,一片混沌,但是如果讓事物重又變得鮮活起來,那就是意識得到覺醒,那時所有的一切便會和諧安定。「 (這種相同的感受加繆也說過類似的表達身與世界完全和諧自由之感的 」這是一段溫柔而絕望的時刻,卻無人可以擁抱,有著太多感慨,卻無可以匐身膜拜的對象。 感覺與世界—各種慾望的融合,在我以一己之身軀與諸相擁之另一身軀內,我攝悟了那份天降的喜悅。」總之很受用啊是吧) 這段論述過後就是朱麗葉走出那個禁錮了她一個小時的咖啡館,背景音樂突然自由活躍,畫面也由像似黑洞的咖啡泡沫轉而明亮的外景,調皮的是這個時候剪輯重複了兩此,兩次相同的場景伴隨著以下的獨白 」我不知道何時何地,這件事是否真實存在,我一整天都在試著重拾那段感覺,那樹的氣味,我在這個世界中,這個世界就是我,人的臉孔就是一處處風景。「 無奈可笑的是這之後朱麗葉還是去接活了。 在一些女人的活動以及幾個場景過後又提到了語言 」形象和語言有時不能走到一起,生存在今天社會中的結局,就好像活在一部動畫片之中但語言本身不能跟形像一樣表現具體東西···」 「亂用各種符號只能招致對語言的懷疑,我連整個頭顱都浸沒在文字意思的泥沼中,現實被想像力的洪水淹沒想像力是好是壞都有可能,在我亂套的理性面前,良知會再度出現,若我們對事物的注意多於人,那是因為,他們比人更真實的存在著,死去的事物會永生,活著的人卻一再死去(*或者譯成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永遠活著?ORZ)」 昨晚看一篇部落格上評論戈達爾與特呂弗關係的文章,文中如下介紹: 」來自瑞士的戈達爾是資產階級的逆子。父親是富裕的醫生,母親的家庭擁有「巴黎銀行」,這個講究、循規蹈矩的大家庭與電影並沒有多少交際。直到來巴黎讀索邦大學,戈達爾才真正地接觸到電影,並沉迷於這種在父母眼中』有傷風化『的東西。在青年「迷影人」當中,戈達爾可能是最風流的一位,他經常把自己的私生活、旅行和愛情,隱藏在聚會時的沉默和蚊子的桀驁不馴之後···」 所以在觀看他的影片的同時不能忽視當時先進青年對於整個社會以及自身生存的處境。戈達爾的作品從早期開始一直都處實驗和探索的狀態,《我略知她一二》屬於他的中期巔峰之一,影片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社會面臨的精神危機存在主義的影響,各種交叉蒙太奇混合剪輯,聲音的突出,敘述者的低語,都傳達出一種現實社會中人與人難以正常表述自己,人格心裡的荒謬絮亂,人物行為的無邏輯,片中的人物都屬於他所關心的無產階級人民,每天為了思考究竟買電冰箱,買電熨斗還是彩電的問題,買了電冰箱就沒有熨鬥,買了熨斗就必須放棄彩電給疲憊生活的安慰,這種選擇性少又沒有確定盡頭的日子沒有辦法給人一個未來,說服人想像幸福。最本質還是探討了人的根本存在與思維的侷限」我們所想的東西的真實性沒有保證,思想不能抓住現實,不過是現實的幻影而已。」 但戈達爾還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友善大方地解除了這些障礙,他用他持有的經驗和知識告訴我們 「我只是在探討能夠幸福的活著的理由,但是如果對此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我知道生存的最簡單的原因,首先,因為過去的記憶,其次,便是當下,和我們擁有享受它,控制它的能力,意思是,我們在生存的過程中,就可以抓住生存的理由,也就是發生各種情況的同時,把生存的理由牢記於心,這是一瞬間的事,也許在人類世界中,也會誕生最單純的東西。 這是由人的精神所產生的所有事物,人與事正確的融合在一起,這就是我的願望,在有詩意的同時也有政治性,在任何情況下,這一點一定,要鮮明地表達出來。誰?我,作為作家,作為畫家的我的憤怒。」 影片快結束的時候還有一個小女生和一個作家的看似與影片無關的討論挺有意思 少女問」詩是用來裝飾的還是教訓人的「 作家回」裝飾人生的東西全都是教訓「單純的少女把作家當作知心的傾訴對象,在作家和觀眾看來都是是有點愚蠢的,所以談話沒有愉快的結束了。 片頭片尾都是家人的聚集,與丈夫的冷淡交流,她的小兒子在床上不安份的滾動,雖然是每人每刻都會面對的困難與焦躁,但也許他也告訴我們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生活的理由。再引一句一位大家說的話 「我們必須學會再次醒來,並讓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機械的幫助,而是靠對黎明的無限期望···」 恩就像我們現在所思考的都是沒有答案的,都是廢棄時間的,僅僅活著,不再選擇什麼生命,將現有的生命予以擴張,伸展,不虛度光陰,不斷進步,為別人,並且去愛別人吧。 值得一提的是1988戈達爾拍攝了話語的力量,2014年拍攝了再見語言,他就是對這個元素又愛又恨! (第一次寫影評,奇怪這麼好的電影沒人看·未入門,寫的七零八落又不會表達,虛心接受批評!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