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情竇初開 [2005]--Little Manhattan

小曼哈顿/情窦初开/大城小恋

7.4 / 24,157人    84分鐘 | UK:90分鐘 | Philippines:90分鐘 | Argentina:88分鐘 | USA:90分鐘

導演: 馬克李文
編劇: 珍妮佛費莉克特
演員: 喬許哈契遜 Charlie Ray 布萊德利惠特福 辛西亞尼克森 威利葛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ijun

2015-03-22 17:12:27

看《小曼哈頓》的一些感想


春天了,看了部挺應景的兩小無猜式的電影——《小曼哈頓》。

十歲的紐約男孩喜歡上了一起長大的同班女生。為了能吸引到她,男生打算理個清爽的頭髮,對一直為自己理髮的老媽商量要出門理髮。做媽媽的雖然有些受傷,但准許了。

離婚低谷中的爸爸接到兒子心儀對象打來的電話,輕描淡寫地說:「嘿,找你的,是個女孩。」 兒子飛奔到臥室,關上門,接到電話,摀住聽筒,喊道:「好了,可以掛電話了。」 爸爸沒有因為媽媽在交新男朋友而把脾氣撒在兒子身上,沒有戲弄,沒有偷聽,遵從地掛了電話,轉身繼續看他的《紐約客》雜誌。

失戀了,男孩嚎啕大哭。已沒有多少交流卻還住在同一屋簷的兩個大人,頭一回坐在一起,討論由誰敲門安慰孩子。那麼自然地,他們感嘆,「我們的兒子長大了。」 男孩在媽媽懷裡抽泣道:「愛情真煩人!」 我才意識到,「天,他還只是個孩子!」 可這個做媽媽的卻也一臉認真,「沒錯!」

初中時逢週末補課,我會格外悉心打扮,因為那裡有個我暗戀的男生。一天出門前,老爸冷不丁吼道:「現在是學習的時候,不許想別的事!」 我頓時無地自容,便不敢再越雷池半步。後來那個男生幾次主動打招呼,我抿著嘴,假裝沒聽見,可內心卻百般煎熬。一邊渴望被注意,另一邊又不敢辜負厚望。在我當時的處事法則里,這兩者水火不容。於是我順從了後者,未料也磨去了從容,更多了份遺憾,至今給那個男生做的卡片還躺在我的櫃子里。

高中時頭一回燙髮,不敢張揚,頂著一頭不太卷的頭髮忐忑回家,老爸怒火中燒,老媽冷嘲熱諷,我的自信跌破冰點。

至今,我依舊單身,不是沒有片中男生的勇氣。我也曾主動表白,也曾高調追求,結果都以「謝謝,但不需要」收場。那時,我認為是自己不夠完美。於是我留長髮、穿裙子,不惜血本學色彩搭配、戴隱形牙套。改變是在了,但鏡子裡的那個人卻越發陌生。我依然候著,心儀的男生永遠端著。我曾以為,當我像《公主日記》里那樣形象改造後,真會發生奇蹟。我卻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前提:一,女主角是安妮 · 海瑟薇;二,完美結局不過是好萊塢的票房籌碼。

有一天醒來,我剪掉了長髮,換回了褲裝。扔掉了「總會有人在等你」的安慰,重拾了追夢的執念。人勸:你這是給人家「我不需要愛情」的訊號。我回:可是,那是最真實的我。他們總會找到最機智的回應:男人是視覺動物。我們出落平凡,就要藉助化妝打扮巧取。這一次,我充耳不聞。

該生長時,被束縛;該停頓時,被催熟。不是所有花果都順應春華秋實。

影片最後,男孩從容地說:「沒錯,以後我還會遇到更多女生,但Rosemary是第一個,這是永遠改變不了的事實,也是她在我心中如此特別的原因。」

我好嫉妒。嫉妒他能在這個年紀就有此番經歷,嫉妒他雖不完美卻很完滿的初戀,嫉妒他失戀後的豁達,嫉妒他父母明知卻不拆穿,嫉妒為他打氣可自己也在追愛之路上受挫的電梯禮賓的友誼,嫉妒他生活的這座融合萬象的城市… …

我想,以後我也要搬去那兒生活,這座「如果你能在這裡成功,那你能在世界任何地方成功」[1] 的城市。那裡的包容,或許會幫我揉開束縛多時的瘀痕。雖然我無法保證自己不再受傷,但在下一次聽到「不需要」時,我或許能偷師到紐約客的開闊。



Yijun
22 March 20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系法蘭克 · 辛納屈(Frank Sinatra)《紐約,紐約》歌詞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