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4 06:34:55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引入
傳記電影在奧斯卡一直吃香。今年就有萬物理論模仿遊戲和塞爾瑪,近五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純傳記電影還有10年的國王的演講 社交網路 11年的藝術家 12年的林肯 13年的為奴十二載。其實這倒不難理解,傳記電影通常都包含偉大的人生路徑,極致的反抗精神,持之以恆的堅忍,這種閃光的人性自然是奧斯卡推崇的。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如今的傳記電影的核心越來越多元化,視野不僅侷限在偉人,反抗政府的愛滋病患者(達拉斯買傢俱樂部)facebook的創始人(社交網路)等,讓我們感受到越來越豐富的所謂「偉大」的界定;另一方面像卡波特時時刻刻這樣的電影,解讀的出的東西不是偉大,而是人性中的其他層面,同樣給了我們新的視角。
說回到萬物理論。其實萬物理論真的是一部超典型的「奧斯卡電影」,而事實是奧斯卡的口味某種程度上已經逐漸跟不上越來越新銳的電影表現力和越來越多元化的觀影體驗。我當時看完萬物理論給出的短評是「無態度無味道不立體的三無產品。一部描述霍金偉大 堅忍女性 愛情高尚 滿滿正能量 正正經經 平平淡淡 踏踏實實 穩穩妥妥的 勵志的 愛情的 傳記的 主旋律電影。」借這個機會正好把我的意思完整的解讀一下。
一、無味道
味道這個東西說不出,但是大家都理解。其實這對於一部電影是很終極的要求,不說王家衛婁燁昆汀李安這些電影大師的每一部電影都洋溢著的濃重的個人味道,拿最近的來看,本屆奧斯卡上的另兩部大熱門,鳥人和布達佩斯大飯店,也都是近幾年個性化電影的極致。再不說這種帶有個性味道的電影,就拿模仿遊戲來說,個性化的表現談不上,但它起碼也讓我感受到了全片都籠罩著黑暗壓抑的氛圍。於是關於味道,我提出了以上三個標準,可惜我們的萬物理論在我的印象中,真的完全沒有味道,連某種氛圍都沒能塑造出來。全片在我的印象中就是陽光下的草坪,陽光下的劍橋,陽光下的家。
二、不立體
「立體」對於一個人物的塑造來說是極重要的,而傳記電影又是完全圍繞人物的。可是萬物理論裡面的霍金可以說是一個超典型的扁平人物。我眼中什麼算立體的人物呢。第一類,人物被時代裹挾,無法逃離,面對宏觀壓抑的悲慘,格局宏大。比如黃金時代裡的蕭紅還有末代皇帝裡的溥儀。第二類,偉大的人物也有自己不為人知的困境與隱痛,比如鐵娘子後期柴契爾夫人與痴呆症鬥爭的感人至深,或者壽司之神中老頭子美食達到了巔峰,和兩個兒子的關係卻很微妙。第三類,就是表現人物的黑暗面,人物在與自己與道德與孤寂的較量中最後得到悲慘下場,比如卡波特中的冷血同性戀作家,還有時時刻刻中一直有自殺傾向的作家伍爾夫。再比如給人物增加一些細節特質,一些特殊的習慣,一些有趣的關係。總之就是讓觀者在感受其偉大的同時,也能記得他是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人是有七情六慾的,是完整的。他是代表了「人」這個概念,而不是「美德」這個概念。
可是萬物理論中的霍金實在有些過於溢美。完美的學者完美的丈夫完美的父親。讓我非常不滿的是其中一個橋段的處理,就是霍金和一直陪伴著他的妻子分手了離婚了,娶了別的女人。我覺得這本來是能豐滿霍金另一面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結果電影變成了霍金和妻子說「我要離開你了」然後二人相擁而泣。難道偉人的離婚也得塑造成「偉大的離婚」嗎。且不說真實的霍金私生活的不檢點,不說出軌與否,連兩個人勞燕分飛都要塑造成感人至深,實在讓我覺得有點過頭了。這只是其中我最反感的一點,但從中已經可以看齣電影塑造的霍金形象的「一邊倒」的情況。這不是霍金的故事,這是完美的科學家的故事,叫李四叫湯姆叫袁隆平都可以。
三、無態度
一部電影可以沒有味道也不立體,可是私以為沒有態度就真的沒有核了。就是你拍完這部電影什麼是你的結論呢。影片的名字the theory of everything本身就是空而做作。導演對於霍金的塑造又是極度扁平極度溢美。若結論是霍金的偉大的人格,可是幾個重要的節點,比如霍金癱瘓的過程,霍金成名的過程,霍金離婚的過程,讓我沒有感受到預期的十分的偉大,撐死了只有五分,而片中夫人的角色甚至都有七分。若結論是愛情的無私與美好,女主角的表演還算是豐滿,可是又非得通過生硬的處理掩蓋出軌,婚姻的失敗等等。於是一方面導演想要展示一面性的正能量的勵志的情感與態度,一方面這種態度又立不住腳,無法打動我,只能說是一種「偽態度」。就更不要提這種態度的深刻與否了。
四、影帝之爭
奧斯卡影帝癱瘓影后痴呆已經成了笑柄。除了本屆的小雀斑(癱瘓的霍金)和摩姨(痴呆),去年的影帝馬修(愛滋病)影后凱特女王(抑鬱症)還有科林費斯(口吃的國王)大表姐(狂躁症)梅姨(痴呆的鐵娘子)娜塔莉(發瘋的黑天鵝),這麼一想不禁一驚,不演病人拿不了獎啊!我承認小雀斑挑戰霍金的難度確實非常大(癱瘓以後就只能靠眼神演),他表現的也確實很到位,但我只能說他在一些感情戲確實沒有很好地打動我,他演的好像是一個可憐的癱瘓者,但並不見得是霍金。某種意義上說他給我留下的霍金的形象和這電影一樣主旋律。
我支持的是鳥人的麥可基頓。他的人物形象更複雜,父親,演員,過氣演員,幻想者,失敗者,即所謂的立體的人物,聖母面黑暗面兼具。他在完成這些身份的同時,多做到了一點讓我感到很厲害,就是他把這個人物蘊含的一種懦弱和無奈的中年感表現了出來,他的角色爆發點不多,但是這種氣質卻讓我感到驚喜,也是他的表演高過小雀斑的地方,所謂的有味道。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這部電影具有多個層面上的超典型意義,典型的奧斯卡電影,典型的主旋律電影,典型的偉大人物形象,典型的影帝路徑,典型的三無產品。而且通過我的分析就能看出,三無是相互聯結在一起的,無態度不立體無味道相互作用,形成惡性循環,又最終導致了影帝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