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奇爱博士/密码114(港)/奇爱博士或者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

8.3 / 520,573人    95分鐘

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編劇: Peter George (Ⅲ) 史丹利庫伯力克
演員: 彼德謝勒 喬治史考特 史特林‧海登 Keenan Wyn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遠橋.

2015-03-28 18:43:22

《奇愛博士》——戰爭狂、性癮者和神經質的聚會.


       1964年,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奇愛博士》(Dr.Strangelove)上映,開啟了屬於全世界影迷的「未來三部曲」。

       《奇愛博士》是一部政治諷刺意味濃厚的黑色幽默劇,它講述了這樣一個荒誕的故事:美國戰略空軍基地Jack Ripper將軍將自己的性功能障礙歸咎於共產主義企圖毒化西方人體液的陰謀。為徹底摧毀世界範圍內的共產密謀,他下令Burpelson空軍基地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同時簽發了34架B-52轟炸機攜帶核彈向蘇聯境內目標實行打擊的命令。蘇聯方面得到消息後威脅美國政府要啟動核反擊武器——末日裝置(doomsday machine),人類文明到了最後的存亡關頭。
       
       影片改編自Peter George的小說《紅色警戒》(Red Alert),據說作者在影片完成的兩年後,因對核戰爭的擔憂陷入絕望最終飲彈自盡。從冷戰開始直到今天,核戰爭的恐怖陰影始終籠罩全球。而1961年吉隆灘事件的發生以及由此引發的古巴飛彈危機,更使人類空前絕後之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隨時可能淪為美蘇軍備競賽的犧牲品。當年美蘇的核恐嚇戰略名曰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即「對等保證摧毀」,縮寫成M.A.D.,意思是「瘋狂」。有了對等摧毀戰略,那先發動核戰爭便是一種瘋狂的行為,對敵方的打擊直接導致自身的滅亡,頭腦發熱然後同歸於盡實在是講不清邏輯。
     
       在影片中,軟弱無能的美國總統要幫助蘇聯擊毀本國的戰機,Turgidson將軍在千鈞一髮時向情婦表忠心,西部牛仔風格的騎彈飛行,空軍的生存盒內含九包口香糖、一包保險套、三支口紅和三雙尼龍襪……《奇愛博士》中多元且隨處可見的荒誕元素將緊急的戰時指揮徹底變成一場神經質的聚會;「性」是人類亘古不變的話題,從影片開始的加油機性暗示場景,直到影片最後政府首腦討論如何在核戰後保存入類菁英時,Turgidson將軍關心的卻是男女比例1:10的生存設定終於可以廢除一夫一妻制,性概念的明示與暗示貫穿全片揭穿了人類社會的虛偽;通過一幕幕反邏輯的情節讓各色的戰爭狂順理成章地聯袂製造人類文明的滅亡,導演用幽默和荒誕鋪開了對人類自相殘殺自食其果的嘲諷。

       觀眾可能發現近95分鐘的電影裡,主角奇愛博士在51分鐘時才出鏡,全片共三場戲份,其中第二場戲還沒有一句台詞。導演為何以看似不起眼的配角來命名電影呢?筆者以為,奇愛博士英文名Mr.Strangelove,他對這個世界有一份奇怪的愛。當作戰室中大家以為危機解除,Turgidson將軍號召大家感謝上帝時,奇愛博士靜靜地坐在黑暗中一言不發;而大家發現核戰無法避免時,奇愛博士卻興奮不已且滔滔地開始講解他後末世時代的生存構想……這部電影就像是一場戰爭狂、性癮者和神經質的聚會,奇愛博士則是一眾病人中的集大成者。當他期望的戰爭終於拉開序幕,他開始激動地表達戰後社會秩序重建,男權主義因自然選擇而必然至高無上,這時所有雄性都圍在了他的身邊。其實博士的右手才是全片最諷刺、最內涵以及最出彩的角色。英文單詞「arm」既有「胳膊」又有「武裝」的意思,不聽話的右手要掐死博士,左手用力擊打右臂是左派極端武力行為的暗喻,而行納粹軍禮以及全片最後一句台詞中的「Mein Fuhrer」(德文:元首)更是直指美國納粹化的軍事傾向。
   
       海明威寫《永別了,武器》是借文字表達對和平世界的美好嚮往,儘管我們都知道這份和平企望永遠不可能實現。1964年的這部《奇愛博士》所表達的反戰主題放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而影片結尾的核戰場面說不定真能成為人類歷史的最後一筆。就在Vera Lynn的We'll meet again中體驗瀕臨死亡的末世恐懼吧,然後關上螢幕,微笑著感受重返人間那劫後餘生般的幸福。
評論